賀娜
延安大學政法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關于貧困地區社會發展相關問題研究
賀娜
延安大學政法學院 陜西延安 716000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們對貧困地區的認知也不斷加深,同時也會發現,對貧困地區的研究有助于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文主要通過分析貧困地區的社會特征及形態,深入討論影響貧困地區社會發展的因素。并針對貧困地區的社會組織及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探究,全面提高我國社會水平,為我國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貧困地區;社會發展;問題研究
縱貫我國近幾十年的發展,發現改革開放大大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在這種發展模式下也相繼引出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我國當前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和諧帶來很大的不穩定性,貧富差距、環境問題、道德問題以及人口問題等,當這些問題沖出自身的限制,將會給社會帶來災難性影響。
社會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完整的有機體系,其主要表現在地域方面、經濟方面、社會關系方面、文化思想方面以及人口特征方面,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1 經濟關系特征
在改革開放發展以來,社會已經邁向工業化,市場經濟的活躍度也大大提高,然而相比較先進地區,貧困地區的社會經濟卻呈現出相反的效果,這種差距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單一、經營形式層次簡單以及通貨渠道的薄弱。呈現產業結構單一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第一產業,雖然將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從第一產業中分離出來,但是貧困地區卻受到嚴重限制,其限制因素一方面是產業結構的變化幅度過小,另一方面源自勞動力的不集中。對于經營形式層次簡單這一現狀,主要是受到現代社會主義經濟市場多樣化、專業化、功能化等元素的沖擊沒有及時的轉化而產生,失去了市場應有的活力。流通渠道弱小主要是源自交通的不便利性以及信息交流不通,限制了經濟運行的基本途徑,例如,農村的道路不通,特色農產品和特色水果不能投向市場,造成經濟滯后。
1.2 社會關系特征
相比較經濟特征,社會關系特征無疑更加錯綜復雜,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經濟、家庭、人際、民族等等。但就目前社會發展來看,貧困地區的經濟活動范圍十分狹窄,其內容也比較簡單,造成社會關系的地域性,這種現狀在我國西部發展中表現的尤為明顯,西部開發政策和扶貧政策的實施使一些人的視野不斷擴大,和外界的社會關系越來越密切,但是在貧困地區,運輸業、商貿業以及宗教的弘揚等都局限在本地,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會的發展。
1.3 思想關系特征
在改革開放的30年內,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確實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也促進貧困地區人們思想的開明化變化,并結合社會的發展來重新建立自身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并將自身融入現代化社會主義發展的大家族中。但在眾多貧困地區,這種思想意識依然不能作為主導,一方面源于農本思想障礙,另一方面源于思想渙散。
社會的發展離不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恩格斯曾說過:“歸根到底,自然和歷史——這就是我們在那個環境中生存、活動并表現自己的兩個組成部分”也由此發現社會發展和社會環境以及歷史文化環境有著莫大的關系。
2.1 社會環境和社會發展
社會環境作為外部的運行環境,其通過實際生產實踐將自然和社會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從更深的意義上突出社會環境的價值和意義,首先,社會環境給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前提,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歷史本身是自然史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部分。”其次,社會環境給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資源,此點可以在物質供給關系上充分的表現出來,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社會環境的利用深度和廣度自然不同。但在貧困地區,僅僅停留在自然資源的初級利用階段。
2.2 社會文化環境
在社會發展的眾多模式中,除經濟發展之外,文化基礎也是影響貧困地區發展的重要因素,文化的豐富性決定了社會發展的多樣性,在貧困地區,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作用,其文化發展有著獨特的表現形式,一方面表現在社會心理問題突出,另一方面表現在風俗習慣的豐富多彩。在貧困地區,其物質生產方式作為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這種因素的作用下,貧苦地區的人們心理表現了老實、忠厚、呆板、農本的思想,這個現代化經濟發展形成了不利因素,在長期的發展中,更會形成一種封閉保守的社會群體。在當前眾多貧困地區,都有很多的風俗習慣,這種風俗習慣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很大的關系,對人們的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相關研究表明,社會經濟發展的程度越低,其風俗對人們的約束性越強。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有力地推動了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促使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之間有著不可拆分的社會關系,其可以為社會發展提供有效地物質基礎,同時,社會發展也可以為科學技術的進步創造有利的條件。貧困地區對科技的承載能力和內化能力的高低衡量了一個區域貧困的程度,相比較發達地區,貧困地區在發展中出現的很多問題都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生活條件得不到改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最終造成社會經濟發展的停滯。貧困地區在社會發展中表現的另一面是文化程度低下,缺乏堅實的人才基礎和群眾基礎,因此,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文化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貧困地區的發展對現階段社會主義建設有很大的影響,在改革發展過程中,應放眼于未來,充分掌握社會科學與社會發展關系對貧困地區的影響,實事求是的進行發展,同時也應引進先進的發展理念,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促進貧困地區的發展。
[1]周靜茹.六盤山回族地區反貧困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4.[2]陳亮.貧困地區社會發展問題研究[D].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13.[3]吳筱靈.社會資本視角下西部民族地區反貧困問題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11.
[4]陳少君.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反貧困戰略問題研究[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13.
[5]李俊杰李海鵬民族地區農戶多維貧困測量與扶貧政策創新研究——以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為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2013(03):13-16.
賀娜(1984.9),性別,女,民族:漢籍貫:陜西,學歷:碩士,研究方向:社會發展與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