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勝
黑河市環境保護局 黑龍江黑河 164300
淺析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分析
王龍勝
黑河市環境保護局 黑龍江黑河 164300
簡要介紹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提出污泥產業發展政策的建議,指出土地利用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污泥處置的方向之一。污泥處理技術主要有減量化、濃縮、脫水、消化、堆肥等;污泥處置技術主要有焚燒、填埋、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污泥處理處置應按照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原則,鼓勵污泥資源化綜合利用。合理確定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的布局和設計規模;鼓勵對污泥處理處置給與稅、費優惠政策,明確將污泥處理處置的運營費用列入污水排污收費范圍,建立科學的價格補償機制;政府在污泥產業發展中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為服務與監督,包括承諾、保障和協調三個方面。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政策
目前全國每年產生的污泥量大約為300萬t,污泥的儲存、處理處置及資源化過程中均可能危害環境,污泥的處理處置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社會和環境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對當前污泥處理處置技術及其發展趨勢的分析,探討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的有關政策。
1.1 城市污水污泥處理技術
1.1.1 污泥減量化污泥減量技術指在污水處理過程中,保證污水處理效果的前提下,采用適當的措施使污泥量降低的各種技術,包括物理法、化學法、生化法。其中生化法減量技術應得到大力推廣。1.1.2污泥濃縮污泥濃縮包括重力濃縮、氣浮濃縮、離心濃縮、帶式濃縮機濃縮、轉鼓機械濃縮等技術。污水處理廠含有除磷脫氮等深度處理工藝段生產的富磷污泥宜采用機械濃縮或采用重力濃縮后進行上清液除磷處理以免影響總體脫磷效果。1.1.3污泥脫水污泥經脫水后,其體積減至濃縮前的1/10,脫水前的1/5,大大降低了后續污泥處置的難度。目前國內新建的處理廠,絕大部分采用帶式壓濾脫水機,具有出泥含水率低且穩定、能耗少、管理不復雜等特點。1.1.4污泥堆肥。堆肥化,實質上是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進行好氧發酵的過程,使有機物轉化為類腐殖質。堆肥的環境條件是適當的含水率、氧氣、溫度和碳氮比。污泥好氧高溫堆肥的通氣供氧方法常采用強制通風加定期翻堆來完成。
1.2 城市污水污泥處置狀況
1.2.1 焚燒。焚燒法是最徹底的處理方法。近年來,焚燒法采用了合適的預處理工藝和先進的焚燒方法,滿足了越來越嚴格的環境要求。
1.2.2 填埋。污泥填埋分為單獨填埋和混合填埋,脫水污泥與城市垃圾混合填埋比較多,而在美國多數采用單獨填埋。污泥能填埋主要考慮兩個因素:污泥本身的土力學性質,填埋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由于垃圾和污泥分屬環衛和市政兩個不同的行政部門管理,在管理體制上需進一步理順。技術方面,脫水后污泥含水率一般在57%以上,不能滿足填埋場的要求,需要進行預處理后才能進入填埋場填埋。1.2.3土地利用。基于經濟和環境的壓力以及資源化考慮,污804生態環境泥土地利用在發達國家已成為一條重要的處理途徑。同樣在我國土地利用是適合國情及經濟發展狀況的一種積極的、生產性的處置方法,包括農用、森林、園藝、生活垃圾填埋覆蓋土及廢棄礦場土地改良等。1.2.4建材利用。有些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混排處理后的污泥含有機廢物、重金屬和一些有害微生物,可用于制造磚塊、生態水泥、陶粒、填料等。污泥建材利用應考慮重金屬津出率及放射性污染物、有機污染物的影響。
1.3 城市污水污泥處理處置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存在著重廢水處理,輕污泥處理處置的傾向,污泥的處理處置起步較晚,且存在一些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污泥處理技術設備落后;污泥處理管理、設計水平低;污泥處理處置投資低;污泥處理處置狀況較為混亂;除幾個大型城市外,國內各城市的總體規劃中缺少污泥處理處置內容,更無專項規劃。
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改變觀念,切實推進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運營的市場化進程。改革現有的管理體制和價格機制,根據國家開放市政基礎公用設施建設與運營的有關政策,鼓勵外資與民企參與經營污泥處理處置過程,實現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的投資多元化、運營企業化、管理市場化的開放式、競爭性的建設運營格局。
2.1 技術政策
污泥處理處置應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地區差別實行分類指導,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環境條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選擇處理處置方式。禁止污泥隨意傾倒和無控制堆放。污泥處理處置應按照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原則,鼓勵污泥資源化綜合利用,盡可能利用過程中的能量和物質。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應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規劃及城市污水處理廠規劃的要求,按照在污水處理的同時,必須對污泥進行最終處置的原則,做到規劃先行,合理確定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設施的布局和設計規模。
2.2 產業政策
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政策及相關制度,要充分體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維護生態平衡。立足于我國實際情況,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瞄準國際發展動態,明確污泥處理處置產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把污泥處理處置產業的發展列入優先發展領域,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新興行業加以扶持,不斷增加投入。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先導、以效益為中心、以企業為主體的原則,強化政策法規引導,逐步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污泥處理處置產業宏觀調控體系。從宏觀上,要建立合理的規章制度和科學的政策導向,堅持政府服務、監督與市場化運作并舉的方針,積極推動污泥處理處置產業的健康發展;微觀上,制定科學合理的污泥處理處置價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處置方式。鼓勵污泥處理處置的投資、融資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明確將污泥處理處置的運營費用列入污水排污收費范圍,單獨核算,切實保障處理經費的及時支付。由于我國目前大多數城市的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偏低,收取率不高,需要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逐步實現污泥的經濟價值,以此為基礎建立科學的價格補償機制。合理的污泥處理價格有助于:①確保污泥達標處理后對環境的零排放;②建立運營投資價格補償機制;③鼓勵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不斷降低污泥處理運行成本;④降低污泥肥料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提高污泥肥料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確保污泥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置。管理方面,政府在污泥產業發展中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為服務與監督,包括承諾、保障和協調三個方面。政府承諾涉及與特許項目有關的土地使用、相關基礎設施的提供、防止不必要的重復性競爭項目建設及必要的補貼,但不承諾商業風險分擔、固定投資回報率及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事項。政府為項目的建設與穩定運營提供資金、建設用地、電價、稅費等方面的保障,協調污水凈化廠、運輸及相關主管部門的關系,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目前國內污泥處理利用技術還比較落后,人們對污泥處理處置必要性認識還不夠,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根據我國國情,將經過堆肥穩定化后的污泥進行土地利用,應該是國內污泥處置利用較有發展前景的一種途徑,同時積極發展其它污泥資源化利用方法。為了解決國內污泥處理處置中存在的問題,充分利用污泥資源,必須大力發展污泥處理處置和利用的各種技術,建立與完善污泥處理處置相關的技術、產業政策,制定污泥處理處置過程中相應的標準和法律法規。鼓勵污泥處理處置的科學技術進步,積極開發應用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