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虹云
云南省個舊市雞街鎮人民政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個舊 661000
淺談如何搞好雞街鎮農村“三資”管理工作
孫虹云
云南省個舊市雞街鎮人民政府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個舊 661000
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直接關系到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農村的和諧穩定發展,也是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關口。本文通過對雞街鎮的農村“三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結合實際,提出了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對策,為今后做好雞街鎮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導和參考。
雞街鎮;“三資”管理;存在問題;建議
近年來,隨著我鎮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鎮在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當前全鎮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總體上比較薄弱,存在著底子不清、處置不當、機構不全、制度不完善、監管不嚴等問題,資金管理不規范、資產流失、資源管理無序等現象和問題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影響了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和諧。因此,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對于規范基層運行、加強源頭治腐、維護農村發展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1年,我鎮成立了村級集體“三資”管理服務中心(即村級會計委托服務中心),由農經站工作人員來擔任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工作。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由鎮政府主管。全鎮納入代管的有16個村委會、105個村民小組和2個社區。并在2011年和2012年對全鎮的各村委會、社區及小組全面進行“三資”清查。通過清查,我們發現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1.1 組織機構不健全,監管不到位
由于鄉鎮農經管部門人員缺少,代理服務中心機構編制、人員未落實,不能定崗定編,不能很好地開展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個別村因換屆,新老班子交接不及時、不仔細,造成村集體資產出現有賬無物,有物無帳、賬實不符,部分村還存在無償占用、低價承包、私自變賣、產權不清等現象。村級的民主理財組織、村民議事組織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管理不民主、不公開等問題。
1.2 農村財務管理的模式不合理
我鎮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目前,一些農村財務人員普遍素質較低,一般都是就地選用,沒有經過專門、正規的訓練,缺少必要的法律、財經基礎知識,有的甚至缺乏起碼的文化、業務知識。他們的聘用一般由村領導說了算,工作依附性強,由此出現對村社的財務不會管、不敢管、不敢監督的狀況。二是財務管理與監督制度不到位。一方面,一些農村村級財務管理制度不規范或形同虛設,財務管理混亂,民主監督名存實亡。另一方面,作為財務審計部門的縣、鄉(鎮)農經管理部門卻因事務繁多、經費緊缺等原因,不能正常開展審計工作,監督管理不能到位,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導致財務管理混亂不堪。
1.3 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級債務較大
農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級債務較大,村級經濟運轉困難,絕大部分村沒有集體收入,財政轉移資金僅用于村干部工資,村級經費不足,舉步維艱,難以維持日常工作開展。由于集體經濟薄弱,對村級債務又缺乏管理,造成部分村遺留的債務較大。加之債務形成原因較為復雜,時間較長,群眾意見較大,其真實性也難以界定。
2.1 實施會計集中核算管理制
對各村財務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統一開戶、分戶核算”的管理辦法。在保證集體資產所有權、使用權、財務審批權三權不變的原則下,實行會計委托代理制,并實施農村財務會計電算化管理。各村只能開立一個基本帳戶,不準多頭開戶,嚴格執行帳、款、印鑒分開保管原則。實行農村財務電算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差錯、降低勞動強度。村報賬員每月只需將當月發生經濟業務的原始憑據移交會計服務中心,就可以準確、快速、安全的自行記賬、自動匯總、自動生成各種財務報表。
2.2 健全管理制度,規范辦事程序
為切實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結合推行財務管理規范化工作,統一制定《現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財制度》等配套制度。財務收入管理制度,要求各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發包、租賃、投資、資產處置等集體收入,上級轉移支付資金以及補助資金、補償資金,社會捐贈資金,集體建設用地收益等,及時入帳核算,做到應收盡收。財務開支審批制度,要求財務事項發生時,經手人必須取得有效的原始憑證,注明用途并簽字(蓋章),交民主理財小組集體審核;民主理財小組對符合財務規定的原始單據加蓋民主理財小組章,并由民主理財小組長在蓋章處簽字;報經由書記、主任一肩挑的,由一肩挑的書記主任簽字,書記主任分任的,實行聯簽制;最后由報帳員持原始單據到村級會計委托代理服務中心報帳。
2.3 實行財務公開制度
要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切實抓好農村集體財務公開、民主管理,全面實行“報欄式”、“會議式”、“廣播式”等多樣化形式的財務公開。在具體工作中,一是要以村民關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為重點,規范公開內容和方式,形成“五統一”工作制度,統一公開內容,統一公開程序,統一公開載體,統一公開時間,統一檔案管理;二是要以保證公開質量為重點,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加強農村集體財務公開的監督力度,不斷提高村級財務公開規范化水平。
2.4 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機制
一是制定監管規程。本著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原則,建議盡快出臺一些相應的監管規程、流程,規范指導市、鄉兩級建立監察制度。二是強化民主理財。組織農村報賬員和村民理財小組成員經常培訓,指導各鄉(鎮)建立健全財務公開制度,加強財務公開檢查。三是加大審計監督力度。開展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審計,進行農村財務專項審計,對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問題進行重點審計,審計結果及時公開,形成“在監督下公開,在公開中監督;在指導下規范公開,在公開中加強指導”的良性態勢,通過監督、指導確保農村集體“三資”的各項事務規范公開、及時公開、正常公開、重點公開。
農村集體“三資”構成復雜、分布廣泛、管理基礎較為薄弱,長期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上的忽視導致了職能范圍不明確、管理不規范以及浪費和流失嚴重等一系列問題,必需及時對這些進行改進和完善。鎮直屬單位要充分認識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將加強農村“三資”監管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消除農村因“三資”管理問題引發的不安全不穩定隱患,這對于維護集體和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健全民主監督管理機制,提高農民收入以及增強農村經濟實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應在前期有效工作的基礎上,抓住問題,延續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采取措施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的“三資”監督管理,從實際出發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好,以此推動農村經濟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1]黃云開.淺析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問題與對策[J].福建農業科技,2011(3):97-98.
[2]趙春永.做好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工作的六個關鍵[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1(6):116.
[3]何滿香.試論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的民主化、規范化和制度化[J].安徽農學通報,2010(1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