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潔人
習近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要求的豐富發展
奚潔人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項基本要求。兩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在理論和實踐上極大地豐富發展了八項基本要求的內涵,進一步回答了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怎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問題。
第一,“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核心觀點之一。習近平在當選總書記后首次與中外記者見面時就向黨內外宣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清晰地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尊重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而奮斗的價值目標和價值定位。2014年9月31日,他在建國65周年國慶招待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我們要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傾聽人民心聲,汲取人民智慧,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百姓心為心”一語,典出老子《道德經》的“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習近平借用此典,旨在重申我們共產黨人內心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和愿望,我們的初衷,并始終堅持以人民的愿望為內心真誠的追求。而且,這一根本目的最終實現程度,還是要由人民來認同、評判和檢驗。所以他強調,“‘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讓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群眾意見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充分體現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執政理念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目的的高度統一。
第二,“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也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習近平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還是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既是我們黨實現自身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也是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的最根本最緊迫的任務,兩者是完全統一的。他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但“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是為了更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黨領導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過深化改革,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是“要靠通過不斷改革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比資本主義制度更有效率”,“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出來。”而“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第三,“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進步發展的重大戰略抉擇。習近平指出,從本質上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所以,“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我們黨最鮮明的旗幟”。從戰略上看,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舉措,“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戰略創新,以及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其他各方面創新,不斷推進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從發展機制上看,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從共產黨人的品格上講,要有全面深化改革的膽略和勇氣,因為“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改革再難也要向前推進,“不斷解決好前進道路上面臨的問題,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
第四,“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習近平強調,我們黨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為根本目標。”在全體人民共同奮斗、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他在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決定的說明中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作為執政的中國國共產黨人對于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不是為了自身的地位和利益,而“是要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為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尤其是對于司法公正來說,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決不能讓不公正的審判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
第五,“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和實現崇高理想的路徑選擇。習近平多次強調,只有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人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創造出更多的社會財富,才能逐步接近并最終實現我們的崇高理想。我們黨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中國要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有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所以,習近平在方法論上特別強調:一是首先要下功夫消除貧困。他到全國各地考察調研扶貧工作,看望慰問困難群眾時闡明,“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二是發展新型城鎮化。他在海南考察時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要把中央制定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貫徹落實好。”以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共同富裕。三是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教育至今仍是改變人們的命運,尤其是鄉村孩子及其貧困家庭擺脫貧困的重要途徑。習近平指出,要“發展鄉村教育,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第六,“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懈追求的社會理想。社會和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習近平強調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這個關鍵,“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從治國理政的各個方面和環節上促進社會和諧。他強調從全局上推進社會和諧的重大部署:一是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以猛藥去疴的決心和刮骨療毒的勇氣堅決懲治腐敗,贏得人民對黨的信任和信心,以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切實轉變廣大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以黨風帶政風促民風,密切黨與群眾,政府與百姓以及社會人際關系,促進全社會的和諧;二是倡導協商理念。推進協商民主制度化發展,構建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的協商民主體系,促進社會各階層、各群體、各方面之間的和諧協調;三是增強價值認同和文化整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培育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四是用“中國夢”凝聚共識。凝聚力量,凝聚人心,用共同理想促進社會和諧。
第七,“必須堅持和平發展”,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共產黨對當今時代主題的準確把握和對世界的莊嚴承諾。習近平從歷史文化、時代發展趨勢等方面,多維度地論證了堅持和平發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一是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它“是近代以后中國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自古崇尚“以和為貴”,“主張和而不同”。二是強調這條道路來之不易。是我們黨經過艱辛探索和不斷實踐逐步形成的,“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受益而不覺得,失之則難成。沒有和平,發展就無從談起。”沒有發展,中國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這條道路,共同應對威脅和破壞和平的各種因素,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三是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世界和平發展的潮流。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今天的中國不可能再走歷史上大國崛起的老路。強調堅持和平發展,為壯大世界和平力量,傳遞世界友誼正能量,助推世界經濟的繁榮,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是我們對世界應有的貢獻。習近平強調,“中國已經多次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擴張。
第八,“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這是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習近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特征的新概括。他進一步強調“黨的領導”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一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的重大責任和崇高使命。他強調:“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確保改革取得成功。“改革開放是人民的要求和黨的主張的統一,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改革開放事業的實踐主體。所以,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與黨的領導的統一”,“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越繁重,我們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三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堅持黨的領導,不是一句空的口號,必須具體體現在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上面。”四是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習近平強調“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思想建黨,就是堅定黨的理想信念和執政宗旨。制度治黨,就是強調增強法治意識,用制度制約權力,優化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全面從嚴治黨,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使黨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中,更好地堅持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和人民的主體地位。
歷史證明,只要我們保持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定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努力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就能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本文作者:中國浦東干部學院首任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導)
責任編輯:張穎智

譚天 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