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飛

位于連城縣城區的中央蘇區博物館,是經福建省文化廳批準成立、全省規模較大的一家民辦博物館,這家由民間收藏家巫中民創辦的博物館,館藏大量珍貴的紅色文物。在這些紅色藏品中,紅軍當年使用的樣式不同、材質不一的手雷,彌足珍貴。巫中民介紹,博物館現藏有200多枚紅軍手雷和13顆紅軍地雷。
紅軍手雷又稱戰地“小甜瓜”,分為銅制和鐵制,上面都有五角星和斧頭、鐮刀的標志,直徑5.8至6.6厘米,高度8.8至10.2厘米。手雷以銅鑄的為主,有150多個。這些手雷對研究蘇區時期紅軍兵工廠的彈藥生產具有重要價值。
三十多年來,巫中民經常利用工作之余,跋山涉水四處收購古玩和紅色文物,是福建省紅色收藏界里的熱點人物。
2011年,巫中民經有關部門批準,自費建起了連城縣中央蘇區博物館。他收藏的200多枚紅軍手雷基本上來自當年中央蘇區范圍,其中不少手雷來自中央紅軍長征松毛嶺阻擊戰遺址。
原來,當地許多農民前些年在田間耕作、上山劈雜時,偶爾會發現這些銹跡斑斑的手雷,他們知道巫中民熱衷于此類收藏,就把手雷給他送了過來。
巫中民的中央蘇區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成立至今,他每年自掏腰包上百萬元,已經接待游客10萬人次左右。全國各地專家、學者紛紛慕名前來參觀、考察。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表示,連城縣中央蘇區博物館是民間收藏紅色文物較多的地方。
巫中民收藏的手雷,多為江西興國興蓮鄉官田村的中央兵工廠制造。1931年10月,中央紅軍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贛南和閩西地區連成一片,中央革命根據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為完成日益繁重的修械和彈藥生產任務,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將紅軍總部修械所、紅三軍團后方修械所、江西省蘇維埃政府修械所、白石紅軍修械廠等單位整合,在興國官田村成立新的中央紅軍兵工廠。工廠共為蘇區紅軍大約配制了4萬多條步槍、40多萬發子彈,修理了100多門迫擊炮、2門山炮、2000挺機槍,制造了6萬多枚手雷、5000多個地雷。
專家介紹,因為當年蘇區條件極為艱苦,缺少鐵,紅軍就用打掃戰場回收的銅質彈殼作為鑄造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