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重慶,鄧延西
(重慶市萬州區中醫院針灸科,重慶 404000)
三聯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觀察
黃重慶,鄧延西
(重慶市萬州區中醫院針灸科,重慶 404000)
目的:觀察三聯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128例隨機分為觀察組64例和對照組64例,觀察組用小針刀、臭氧注射、局部痛點阻滯三聯療法治療,對照組采用綜合理療(針灸、中頻、推拿)治療。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5.3%,對照組68.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針刀、臭氧注射、局部痛點阻滯三聯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有確切療效。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小針刀療法;臭氧注射;局部痛點阻滯
我們用小針刀療法、臭氧注射、局部痛點阻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取得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共128例,均為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64例,男21例、女43例,年齡52~86歲、平均65歲,病程3個月~7年,單側膝關節40例、雙側膝關節24例。對照組64例,男20例、女44例,年齡55~83歲、平均67歲,病程5個月~13年,單側膝關節41例,雙側膝關節2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診療指南》(2007年版)。①近1月內反復膝關節疼痛;②X線片(站立或負重位)示關節間隙變窄。軟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變,關節緣骨贅形成;③關節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個/mL;④中老年患者(大于等于40歲);⑤晨僵小于等于3min;⑥活動時有骨擦音(感)。符合①②條或①③⑤⑥條或①④⑤⑥條即可確診。
治療組:①患者仰臥位,患膝屈髖屈膝90°,尋找膝關節及周圍痛點,紫藥水做記號,常規消毒,帶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各痛點予以局部阻滯,用鎮痛液(2%利多卡因5mL、慶大霉素8萬U、曲安奈德20mg、生理鹽水配制20mL),每個痛點予2mL阻滯。并于痛點施以小針刀松解,針刀松解以疏通剝離為主,分離粘連的肌腱和韌帶,膝眼處進針,于關節腔內注入10~20mL濃度為40μg/mL的臭氧,出刀后創口及針眼貼敷創可貼,30min內勿離院,48h內傷口勿沾水。
對照組:用三聯療法。①電針:穴取犢鼻、陽陵泉、陰陵泉、阿是穴、足三里、鶴頂、血海、三陰交。選用蘇州醫療器械廠生產的華佗牌40mm、0.25¢規格毫針,平補平瀉,針刺得氣后連接電針儀,用密波,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同時用TDP特定電磁波譜治療器照射患膝關節周圍區,留針20min。每日1次,10天一療程,休息1天繼下一療程。②推拿:主要手法為拿捏、點、按、彈撥、搖法。手法要求點、按、彈撥手法力度以能耐受為度,搖法宜輕緩,手法操作結束以膝關節局部發熱為度,每次15min,每日1 次,10天一療程,休息1天繼下一療程。③中藥熏蒸:自擬熏蒸方。藥物川烏6g,草烏6g,桃仁10g,獨活12g,桑寄生15g,艾葉15g,伸筋草15g,路路通15g,威靈仙15g,刺五加12g,牛膝15g,乳香10g,沒藥10g。加工粉碎裝袋放入熏蒸鍋內,煮沸后調至適宜溫度。臥于熏蒸床上,膝部置于蒸汽出口,用熏蒸罩罩住,每次20min,每日1次,10天一療程,休息一天繼下一療程;④微波照射患膝:每膝每次20min,每日1次,10天為一療程。
臨床治愈:膝痛、腫脹完全消失,行走及上下樓梯無不適感。顯效:靜息無膝痛、無腫脹,偶有活動時疼痛,活動后無疼痛,不影響工作及生活。有效:膝痛時發時止,行走時仍有輕度疼痛,上下樓稍有不便,關節活動受限。無效:膝痛、腫脹及活動時疼痛無明顯改善。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慢性關節病,其特征是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在關節邊緣形成骨贅[1]。在長期外力作用下關節面軟骨、半月板磨損,變薄,引起關節腔內酸脹感,其刺激滑膜,產生過多關節液,形成無菌性炎癥,關節面受力不均,導致維持關節穩定的膝周肌肉、韌帶緊張、痙攣、水腫、損傷,出現疼痛。關節腔內注射慶大霉素、曲安奈德可抑制關節腔內炎性反應。臭氧能夠減輕退行性骨關節炎軟骨退變,增強機體清除自由基能力,從而有效防止退行性關節炎[2]。且臭氧經氧化作用后形成氧,能提高疼痛部位的血氧飽和度,激活代謝,促進修復。小針刀通過剝離、松解粘連的肌腱韌帶,使遭破壞的膝關節力學平衡重新得以恢復,改善疼痛癥狀。三聯療法可提高療效,縮短病程。
[1] 朱漢章,柳百智.針刀臨床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03.
[2] 余斌,朱權.關節內注射醫用氧大鼠膝退行性關節炎的影響[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8,16(11):852-855.
R684.3
B
1004-2814(2015)03-0210-01
201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