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李文欣
寫給少兒聲樂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李文欣
少兒聲樂的教與學區別于成人的聲樂學習,需要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共同培養。就目前的教育現狀來看,家長普遍過多的干預孩子的學習,而這些干預往往對孩子的學習起到副作用,為此,專業教師應當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幫助家長獲得關于少兒聲樂學習更多的正確認識,和他們一起為孩子營造科學合理的聲樂學習環境和氛圍。本文以寫給家長一封信的形式呈現,選取大家普遍關注的關于童聲訓練活動的幾個常見問題進行說明與分析,希望能對涉及這一領域的師生及家長提供一些參照。
少兒聲樂;感覺式啟發教學;嗓音學;教學模式;解放天性
親愛的家長:見信好!
首先感謝你和孩子對我們教學團隊的信任,這份信任是我們教學工作的動力,同時也是賦予我們更大責任感的壓力,我們將一如既往的秉承誠信、創新、務實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德才兼備的藝術人才為己任,把結合了嗓音學、聲學、教育心理學、表演藝術等學科的聲樂教學新模式發展下去。為了讓孩子充分享受良好的教育資源,在專業上取得最大程度的進步,我們有幾點說明需要與你們溝通:
聲樂是以人體發聲器官作為樂器,結合語言和音樂進行舞臺表演的藝術形式,是發聲技術與藝術的結合,包含歌唱發聲、識譜、語言、舞臺表演等多方面內容,生理和心理處于成長階段的孩子們需要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的專業訓練。我們把學院式分科目教學與以往聲樂課堂的優點集合起來,將一學期的16節課分為4個單元,每個單元由分別側重嗓音矯正(科學練聲)、音樂素養(識譜聽音)、語言訓練(歌詞正音)、舞臺表演(藝術表現)的4節課組成,每節課都是完整的聲樂教學過程,但教學側重點不同,各科由專人負責,四位一體,全方位塑造聲樂表演人才。
我們的教學團隊是一個整體,會定期與國內外頂級專家進行學術交流并參加專業培訓,由音樂學院的專業教師負責教學科研,制定統一的教案設計和教學計劃安排,課堂教學會更加科學和規范。因此,團隊每一位老師的教學手段和模式幾乎都是一致的,且不同的小科目會由專人負責,因為專注,所以會更專業,集合各位老師所長,讓孩子得到更充分的專業熏陶。
聲樂表演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藝術需要解放天性,思想受束縛的歌者不能創造出自然的藝術品。同時,由于歌唱需要調節自身內部器官來構建“樂器”,其訓練就不像學習其他科目(比如器樂)那樣直觀,只能采取“感覺式啟發教學”來進行,老師和學生必須保持清晰、活躍、連貫的思維,默契配合,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不束縛師生的思維,充分解放天性,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我們不主張家長在授課過程中走進教室參與和監督教學活動,請你們信任老師和孩子。當然,家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我們在每個教學單元的最后一節課設置了專門的展示環節供家長觀摩。
聲樂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要想更好的表達音樂作品,歌者必須具備完善的發聲技能。聲樂教學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感覺式啟發教學”,教師通過描述感覺來提示孩子建立正確的發聲方式,初學聲樂的孩子往往不太清楚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重復正確的練習就會獲得正確的習慣性發聲,重復錯誤的感覺便會形成“毛病”,加之孩子的嗓子較之成人更加嬌嫩,不能練習過多。因此,在初學階段,我們不主張孩子盲目的練習,聲樂的進步不是靠時間來堆積的,不過,我們也不是主張孩子什么都不練,而是要嚴格按照老師布置的內容來練,不要超出這個范圍,待學生發聲技能逐漸成熟后,才可獨立自主的去練習。
關于歌唱訓練的姿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研究成果--亞歷山大技巧,是名為F.M.Alexander的醫生研究發現的。亞歷山大技巧是指人體站立,頸部放松,頭部抬起,軀干伸展,從下至上讓足弓、膝關節、髂骨頂端、肩峰、耳朵眼保持在一條直線上,以這樣的姿態進行歌唱訓練,可以消除不良姿態帶來的能量消耗,及糾正各肌肉群的運動方式,使其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歌唱表演的標準之一就是:表演動作不影響歌唱發聲,因此,在歌唱學習的最初階段,我們會訓練孩子正確的站姿,在此基礎之上加入表演。
少兒聲樂教學班分為大課班、小課班、一對一等,很多的家長都更希望孩子進入小課班或者是一對一的教學班學習,實際上,大課班有它自身的優勢,很多方面是小課教學所不能及的,我們來看一看大課班的教學目標:
(一)為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藝術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得到提高;
(二)從聲樂表演的各個方面訓練學生,提高學生的演唱和表演水平;
(三)給予學生以一定的審美知識和審美空間,把審美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讓學生懂得怎樣去欣賞和判定,懂得什么樣的聲音和表演才是美的;
(四)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個性差異,為每個學生的實踐和創造性潛能的發揮提供廣闊的空間;
(五)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從這些要點可以看出,在少兒聲樂學習的初級階段,大課班的教學所起到的作用是積極的。
以上是大家普遍關注的關于少兒聲樂訓練活動的幾個常見問題,并不代表這一科目學習的全部,如有其他問題需要解答,歡迎家長與我們進行溝通。
再次感謝你們的信任!
XX聲樂研究中心
X年X月
[1]【俄】根納季.齊平《音樂活動心理學 理論與實踐》,焦東健、董茉莉譯,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鄒本初《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人民音樂出版社.
[3]韓德明,Robert T.Sataloff,徐文.《嗓音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4]鐘振發.《發聲技巧訓練在歌唱藝術與嗓音矯治中的作用》[J].《咽音研究文選》,2001(1):10.
[5]陳威廉.《童聲訓練名師指點》,湖南出版集團;[M].2001.湖南:湖南出版集團.
G613.5
:A
:1671-864X(2015)02-0082-01
李文欣,女(1983-9)。籍貫四川,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聲樂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結合嗓音學的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