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軍
(中煤建設集團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素土擠密樁與CFG樁法應用于自重濕陷性場地的地基處理
李文軍
(中煤建設集團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素土擠密樁法廣泛應用處理自重濕陷性場地土質的濕陷性,但高層建筑施工,單一素土擠密樁法多年來的工程經驗,不能解決承載力提高要求。通過工程實例對素土擠密樁與CFG樁復合地基處理方式用于自重濕陷性場地高層建筑的地基處理,研究其處理工藝,探討濕陷性改善效果和承載力提高效果,以其工藝簡便、造價低優點,推廣在自重濕陷性場地高層建筑的地基處理的應用。
素土擠密樁 CFG樁 濕陷性 高層建筑 地基處理
對于濕陷性土質區域高層建筑施工,需要采用素土擠密樁與CFG樁復合地基來消除濕陷性和提升地基承載力。本文結合山西河津地區工程實例分析,解決了地基承載力不足與地基濕陷性的問題。經過進行效果針對性分析,該處理方式工藝簡便,造價低,確保消除濕陷性,保證工程質量可以廣泛推廣。
擬建工程位于山西河津地區,地處地貌類型為汾河Ⅱ級階地,場地所在地區按《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GB 50025—2004)劃定屬隴東-陜北-晉西地區,屬自重濕陷性場地,地基濕陷等級Ⅲ~Ⅳ級(嚴重~很嚴重)。工程設計為20棟地上18層,地下2層的高層建筑群,基底埋深-6.0m,勘探深度55m內未見地下水,基礎下濕陷性黃土厚度10米~18.8米,基底荷載設計值320kpa。經復核,設計采用樁型為素土擠密樁與CFG樁復合地基,具體參數為:
素土擠密樁(夯擴):有效樁長15m,樁間距0.90m,正三角形布樁,設計要求處理后滿足樁身壓實系數不小于0.97,樁間土擠密系數不小于0.93,成孔直徑為400mm,成樁直徑為500mm。處理深度范圍內全部消除濕陷性,要求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CFG(素混凝土)樁:設計有效樁長L=16~17.0m,樁徑D=400mm,樁間距1.80m正三角形布樁,混凝土強度為C25,要求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320kPa,單樁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580kN。
工程中單獨應用素土擠密樁或CFG樁處理地基已有許多成功實例,但都有應用范圍的局限性。素土擠密樁是由樁間擠密土和回填素土夯實的樁體組成,它是一種人工復合地基,其作用是通過素土擠密樁法提高地基的密實度,處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濕陷性黃土,以消除黃土地基的自重濕陷性,提高地基土承載力和增強其水穩性。但單用素土擠密樁不能滿足高層建筑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CFG樁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樁,和樁間土及其上面的褥墊層一起組成CFG復合地基,通過褥墊層共同承擔上部荷載,適用于處理粘性土、粉土、砂土等地基,但對濕陷性黃土地基、軟塑、流塑狀態的地基土不適用。鑒于兩種樁單獨不能滿足設計要求,故采用素土擠密樁與CFG樁聯合應用,即素土擠密樁部分或完全消除黃土的濕陷性,提高樁間土的承載能力,增加樁間土對CFG樁的側摩阻力,加上CFG樁樁體承載力高的特點,實現承載力設計要求。
4.1素土擠密樁地基處理工藝及要求
測量放線→樁機就位→擠密成孔→樁孔夯填→表層處理。(1)測量放線固定點位時采用灌注白灰法,將鋼釬打孔作為放樣的方法,孔深約為25cm。(2)樁機就位要注意吊架能夠牢固地支撐在樁機當中。(3)擠密成孔要檢驗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5%以下,超過1.5%需要返工。(4)樁孔夯填前要對填土取樣測量,以便了解其干密度,從而確定回填量。(5)夯孔完成后對表層填土進行處理,確保夯填質量。
4.2CFG樁地基處理工藝及要求
測量放線→樁機定位→校正鉆桿鉆進→啟動樁機,旋轉鉆進下沉至設計樁底→啟動砼輸送泵至鉆桿充滿砼后,邊提升邊繼續壓灌砼至設計樁頂→成樁→移至下一樁位重復上述工序施工→樁頭保護及樁體養護。(1)測量放線,樁機定位要注意地基的平整度,要保證鉆機處于垂直狀態,底座處于水平狀態。(2)鉆進成孔施工將樁機的鉆頭閥門關閉,同時下放鉆桿,當鉆頭到達地面時,便可啟動錘頭。(3)將混凝土灌入鉆孔同時注意提升鉆桿,使提升速度保持在2~4m/min之間,以便控制成樁質量。(4)檢查成樁質量,符合要求則可進行下一個樁位的施工。
5.1濕陷性消除效果分析
素土擠密樁處理后,取現場開挖土及試樁施工成孔土樣,通過素土擊實試驗,探井開挖及取樣,素土(夯擴)樁樁身密度試驗,素土擠密(夯擴)樁樁間土密度試驗,素土壓實系數介于0.96~0.99之間,單樁素土平均壓實系數介于0.97~0.98。全部試樁樁體素土平均壓實系數為0.98,樁體素土壓實基本基本均勻,表明樁體素土夯填質量較好,滿足設計要求。經濕陷性試驗數據分析,樁間土不存在濕陷性,樁間土的干密度得到顯著的提升。表明利用素土擠密樁對濕陷性黃土地基進行處理之后,地基原有性質得到有效改善,不但能夠使濕陷性得以消除,同時也可以降低原狀黃土地基所具有的壓縮性,從而使濕陷性黃土地基強度以及承載力水平得以提高。
5.2承載力提升效果分析
CFG樁養護期后,采用單樁復合地基靜載荷試驗,根據靜載荷試驗結果及規范有關規定,取最大加載量的一半為各試驗點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即各試驗點承載力特征值均為320kPa。所以,該場地經素土擠密后+CFG樁處理,其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為fspk≥320kPa,滿足設計要求。
本工程采用素土擠密(夯擴)樁+CFG(素混凝土)樁復合地基方案進行地基處理是可行的。試樁所用設備和工藝符合本工程實際地質條件,成孔成樁質量良好,施工進度快。其工藝簡便,造價經濟,值得在濕陷性黃土地區的高層建筑地基處理中推廣。
[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JGJ 79-2002、J220-201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GB50025-2004濕陷性黃土地區建筑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