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環境保護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劉慧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人們偏重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環境影響,這給我國乃至世界人民生存環境帶來巨大的災難。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以系統的、協調的、不破壞旅游生態環境為目的發展,是為千秋萬代造福的可持續發展。

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以獨特的東方神韻吸引著國內外游客。我國應在提高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保護好旅游的資源,使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鼓勵經濟增長的途徑之一??沙掷m發展是要求合理開采和利用資源和能源,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不允許浪費和各種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倡低碳消耗,高效率的統一經濟增長模式。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以保護大自然﹑保護生態為基礎,強化與環境﹑資源承載力相協調的持續發展。資源是大自然和生態環境的基礎,因此保持好自然生態環境是人類發展的重要環節。改善環境質量保持生態平衡,使人類的發展保持在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方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社會的進步相適應的條件之一。它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健康水平﹑受教育水平,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堅持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可持續發展的統一性。生態保護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條件﹑社會進步的發展是我們最終目的,所以我們認為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社會生態的統一體。
旅游業的發展應為環境保護提供支持。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把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匹配起來。因為經濟利益上的趨動,歷史文化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一些自然景觀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當前,我國旅游業面臨著發展和保護環境的雙重挑戰,只有采取環境與經濟“雙贏”的措施,才能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旅游業發展的關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注重旅游業循環經濟的建立,按照生態規律組織整個生產﹑消費和廢物處理過程,能夠達成一個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環;隨著生態旅游的發展,可以把旅游資源開發真正融入生態環境的建設中,將傳統的被動式保護變為積極的保護。
科學地有計劃的開發旅游資源,建立旅游與環境之間的良性循環關系,盡可能地減少因旅游對自然景觀的破壞。建立旅游投資效益的評估體系。建立環境保護的規章制度和獎懲制度,以立法的形式制止破壞旅游生態環境的行為發生。在發展旅游,開發利用旅游資源的過程中,應統籌考慮當地人口﹑社會﹑經濟﹑環境和資源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充分考慮環境與資源對旅游業發展的承載能力,防止因短期行為而過度開發資源,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為此,應制定包含環境保護的旅游可持續發展規劃,使旅游設施的布局和游客流量的設計建立在環境和資源可承受的能力之上;加強旅游景點建設的環境論證,促進人工設施與自然環境﹑區內環境與周邊環境的和諧統一;在旅游開發的決策過程中,應保護各級政府﹑相關的各政府部門﹑社會各界和公眾特別是當地居民有正常的參與渠道。與此同時,在制定區域環境保護規劃時,應把旅游區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充分考慮旅游區的特殊功能,保護旅游區的環境質量;應采取法律﹑行政和經濟等強有力手段,消除外部因素對旅游區環境與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從而保障旅游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知度。生態環境的良好保護是世代人賴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環境的保護為目的的,提高人們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使其人人都自覺保護環境。旅游,其內涵博大精深,上包括天文,下包括地理;前濃縮歷史,后展現未來。既是我們豐富的教科書,又是培養我們情操和體魄的廣闊天地。由于旅游者文化層次不同,欣賞品位各異。要使每一旅游者,在每一次旅游中都有健康的收獲,當然包括身心兩個方面,作為旅游的管理者必須先提高自身素質。要站在對歷史負責﹑對未來負責的高度,用科學發展觀去引領各界人士認識旅游的內涵,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去啟發大家,自覺地把旅游和保護密切相連,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的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學旅游﹑健康旅游的社會氛圍。
在旅游區應建立完善的排污系統。采用先進的廢物處理技術使旅游活動產生的各種污染和垃圾得以迅速的處理。加強科學研究,與科研院所加強溝通與聯系,在景區的開發和發展工作中,應開展多學科﹑深層次的調查研究,以便更科學地對旅游環境進行綜合保護和治理,使旅游業得以持續發展。
國家各級政府和企業要有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資金支持。旅游業的可持續性發展,要加強宏觀調控和總體規劃,強調生態環境的保護的重要性﹑迫切性,用可持續發展理論來評價旅游業給我們帶來的經濟﹑社會﹑環境﹑文化等方面的影響。旅游環境保護工作應多談"防",少談"治",突出"防勝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環境保護工作宏觀地貫穿旅游規劃﹑開發﹑發展和鞏固等各個階段,通過科學合理的環境預測和估計,對環保的點﹑面可能造成破壞的程度和范圍以及景區超載情況的有效調控等問題進行宏觀管理,避免"亡羊補牢"。我們今天的可持性發展旅游是為子孫后代造福的一件永久性的保護資源的工程。
(作者單位:沈陽市植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