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王功清
升級版自貿區的“臨門一腳”
□ 文/本刊記者 王功清

圖片來源新華網
2015年11月22日,在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東盟十國領導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與東盟十國部長分別代表中國政府與東盟十國政府,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正式簽署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談判成果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關于修訂<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及項下部分協議的議定書》,(以下簡稱《議定書》)。至此,經過4輪談判之后,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如期順利結束。
就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的進程,在2015年8月23日的第14次中國—東盟(10+1)經貿部長會議結束之后,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就透露,與會國經貿部長均表示將努力實現中國和東盟國家領導人之間達成的共識,敦促加速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進程,力爭在2015年11月前完成,“形象地說,現在只缺‘臨門一腳’。”高虎城說。
2014年11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緬甸出席東亞領導人系列會議期間表示,將力爭在2015年年底前,如期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等區域經貿談判,進一步提高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
“要積極構建亞洲自由貿易網絡,爭取在2015年完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談判和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3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5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致辭中作出上述表示。11月5-7日,習近平主席分別對越南和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表達希望雙方推進自貿區升級的意愿。對此,中國社科院東南亞問題首席研究員許利平表示,2015年新加坡是中國和東盟協調國,在促進中國—東盟關系上發揮橋梁作用,在促進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上起協調作用。
2015年7月29日,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暨第1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商務部副部長高燕表示,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談判已取得積極進展,有望于今年完成談判。目前升級談判的重點領域是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以及經濟合作。
眾所周知,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需要進一步降低關稅,尤其是敏感產品領域,要實現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投資貿易最大程度的開放。建成自貿區升級版,究竟要直面哪些敏感領域?臨門一腳又究竟要“踢掉”哪些壁壘?
“近年來,中國和東盟的經貿往來顯著增強。2000年,與中國的貿易額只占東盟國家對外貿易總額的4.4%,而這一數據在2014年增至15%;同一時期,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額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比重則從8.3%躍升至11.1%。”亞洲開發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莊巨忠說。
不得不承認,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以來,取得了驕人的成就。也不得不承認,這些輝煌的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國—東盟自貿區之下93%的產品零關稅貿易機制。不過,由于受制于中國以及東盟10國國情、經濟發展水平,中國—東盟自貿區在很大程度上停留于一種簡單的互補性貨物貿易,而且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投資貿易領域的開放程度有限。至于一些敏感領域,如知識產權、政府采購、技術與環境問題等更是沒有涉及;在改善經濟發展環境方面,如互聯互通,還存在融資、法規等瓶頸的限制,導致雙邊企業貿易往來的成本依然較高。
因此,進行自貿區升級版談判是中國與東盟共同發展的需要。“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區,也是層次較低的自貿區協議,因為這項協議只允許93%的商品進入自由化,而大部分敏感產品沒有進入到低稅率的名單,因此,只有把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建成,才能為其他的自貿區協議的達成夯實基礎,創造條件。”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陸建人表示。
時任馬來西亞駐WTO大使蘇普若瑪尼表示,中國和東盟都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人才資源以及技術優勢,但協作互補不夠,未能充分實現共贏。升級版的條款需要增加相應條款,提高貿易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以及經濟合作承諾水平,以便各成員國充分挖掘市場潛力。比如在貿易領域要減少敏感及高敏感產品清單數量,降低甚至取消這類關稅。他還建議升級后的自貿區應啟動磋商機制,探討新的自由化政策,包括服務業和子項目的便捷化服務。政府層面還需要進行戰略性干預以彌補降低關稅和市場作用方面的不足。
按照中國和東盟達成的協議,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除了進一步削減非關稅壁壘、特別是敏感產品的關稅外,還將落實新一批服務貿易承諾,從準入條件、人員往來等方面推動投資領域的實質性開放,進而將單純的雙邊貨物貿易關系轉變為以商品、服務與投資貿易,特別是以投資為基礎的綜合合作關系。
于2015年11月22日簽訂的《議定書》就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技術合作等領域,并對原有協定進行了豐富、完善、補充和提升,體現了雙方深化和拓展經貿合作關系的共同愿望和現實需求,成為中國在現有自貿區基礎上完成的第一個升級協議。
在貨物貿易方面,2015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所有成員國之間除部分敏感商品之外全部產品實行零關稅。2018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所有成員國實現零關稅。屆時,東盟國家的食品、電子產品、能源、農礦產品,中國的紡織品、服裝、鞋、食品、谷物、建筑材料等產品相互之間往來將暢通無阻。
在服務貿易、投資貿易與經濟合作方面,隨著升級版自由貿易區開放程度的擴大,中國—東盟之間服務貿易比重將進一步加大,投資合作方式將越來越多元化。金融行業、保險行業、科技行業等,與基礎設施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行業,環境保護、能源、知識產權等領域合作將走上康莊大道。
中國—東盟貿易區升級版,向來被外界看成是2015年中國自貿區棋盤之中最為閃耀奪目的板塊。相較于當初中國—東盟自貿區談判,升級版的談判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經過了多年的實踐、磨合,談判難度已有所降低。加之2015年是“中國—東盟海洋合作年”,新的合作亮點為雙邊務實經貿合作注入活力,進一步推動自貿區升級。隨著談判的完成,雙方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東盟自貿區將為雙方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為各國企業帶來無限商機,同時也將促進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推動雙方2020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萬億美元目標的實現,促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談判和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