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留洪 童建平 鄭建新
去年9月,新橋村許氏兄弟為爭奪祖上宅基地,幾乎同時申請建房。由于地基有限,不能滿足雙方要求,為了爭地,兄弟反目為仇,大打出手。百姓議事堂轄區成員及時上門做工作,成功說服兄弟同墻而建。這件事一時在坊間傳為美談,百姓議事堂也因此名聲大振。
百姓議事堂是江蘇省溧陽市戴埠鎮本著百姓事,百姓議、百姓理的理念創建的群眾自治機構。
村百姓議事堂主要有老黨員、退休老干部、老教師、種田大戶、致富能手,以及為人正派、處事公正、說話公道、有威望的群眾代表組成。為體現百姓議事堂“百”字的廣泛性,各村民小組、自然村和大的姓氏家族,至少選有一名成員。
通過一段時間的有效運作,百姓議事堂解決了許多懸而不決的疑難問題,群眾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戴埠鎮是溧陽市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試點鎮,新橋村又是戴埠鎮的試點,戴埠鎮選擇圩區新橋作為百姓議事堂的先行試點
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涉及各方利益,一度令鎮村干部望而生畏。村干部借助剛剛成立的百姓議事堂,充分發揮老同志“歷史問題一本賬”的作用,土地確權工作中的遺留問題逐一得到有效的化解,并全部簽訂了新的協議。
新橋村4戶村民于10多年前,轉包了120多戶180多畝土地開塘養魚。確權時,原承包戶要求田歸原主,而養魚戶則堅持要按協議執行到二輪承包結束,矛盾十分尖銳,稍有不慎,有可能引發群體事件。村百姓議事堂成員分兩組分頭做工作,先行穩定情緒,緩解矛盾,以爭取時間,與此同時上報鎮百姓議事堂。鎮村兩級與市國土局會商,將其列為復墾項目,對養魚戶適當補貼后確權給原主,平息了這場紛爭。

戴埠鎮完善社區減負、政社,新橋村增設了特色功能室“百議堂”。
因鎮里開發區用地,新橋村垢山一組集體有10萬多元土地征用費,村民要求分發到本組各戶,一度鬧得很僵。村里百姓議事堂及時召開擴大會議,邀請垢山一組的村民參加,首先指出分款到戶有違財經制度,接著攤開賬本列舉其他村組類似情況的處置辦法,指出該組急于要做的村道到戶、路燈安裝、電視寬帶安裝、繳納養老保險等社會事業費用,區區10萬元遠遠不夠,況且村里每年有幾百萬元的集體收入。在百姓議事堂的引導下,一組村民茅塞頓開,心中的疙瘩徹底化解。
試點旗開得勝,初戰告捷,為全鎮百姓議事堂的普建,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目前,戴埠鎮百姓議事堂已覆蓋全鎮1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
百姓議事堂組織由兩級組織組成。戴埠鎮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設立鎮級百姓議事堂,村級百姓議事堂與其是隸屬關系。鎮級百姓議事堂設聯絡員1名,由鎮政府分管領導兼任,綜治、司法、民政、計生、派出所等部門負責人以及各行政村黨支部書記任常任理事,再在每個行政村聘請5~8名理事。
村級百姓議事堂設聯絡員1名,由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內劃若干片組,村干部兼任組長,按各村民小組人口比例,結合自然村等因素,聘請數量不等的理事。
鎮村百姓議事堂均不設理事長,由聯絡員負責組織、協調和記錄等工作,目的是為了突出理事平等,讓其相對獨立地開展工作,確保處事公正。全鎮各級百姓議事堂理事,由各村(組)推薦、本人自薦等方式聘用。

百姓議事會利用鄉土力量解決鄉村問題,促進了鄉村的和諧發展。
聽民聲、解民憂。百姓議事堂理事就在百姓中,了解百姓事。在定期召開的村級百姓議事堂全體會議上,他們交流自己掌握的情況,表達意見,經民主協商和有效溝通,求得問題的妥善解決。
解矛盾、促和諧。百姓議事堂主要受理征地拆遷、土地流轉、公益民生、鄰里糾紛等農村常見的矛盾糾紛。村級百姓議事堂立足于“早”。平時發現生產、生活中的矛盾后,所在片區理事應在第一時間上報。村級百姓議事堂聯絡員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集體商議、及時調處,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
納民意、議村務。村級百姓議事堂具有群眾參與村務和民主監督的職能。村級原則上每年召開3次百姓議事堂擴大會議,民主商定本村年度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重點工程建設、村級財務支出,以及群眾關注的其他重大事項。通過面對面提意見,談看法,乃至辯論,確保決策科學、切合民意。
百姓議事堂雖然是群眾自治組織,但戴埠鎮對工作流程進行嚴格管理。首先,百姓議事堂的各類會議、調解活動,聯絡員須全程記錄。調解成功的當場形成書面協議,統一裝訂成卷歸檔。其次,理事在百姓議事堂提出的意見建議,力求現場解決,否則要落實專人辦理,并在10個工作日內向有關理事書面反饋辦理情況。仍不能解決的,要在5個工作日內向當事人解釋,并與其簽訂《理解承諾書》。再次,對各類意見、建議和矛盾糾紛,屬村級百姓議事堂辦理的,由鎮百姓議事堂跟蹤回訪,確保件件有落實;屬鎮百姓議事堂牽頭調處的,由鎮黨委指派鎮紀委人員全程觀察調處,事后進行效果評估。
據不完全統計,戴埠鎮村兩級百姓議事堂建立以來,調處化解各種矛盾120多起,其中有關土地確權的35起,且大多是涉及歷史的疑難問題。許多信訪老戶紛紛停訴息訪,一些信訪難題得到有效化解。去年至今,全鎮到省進京的信訪一直保持零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