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杰
摘 要:高中英語教學發(fā)揮著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能力與水平的關鍵作用。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當將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的重點,在不斷反思中轉變思想提高認識,認真學習和研究相關的英語教學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創(chuàng)新和改進與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不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真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本文從多元思維的內涵談起,對高中英語教學常見的問題進行了反思,提出了培養(yǎng)多元思維、突破思維定式下的教學策略,如培養(yǎng)和激發(fā)發(fā)散性思維能力;提高直覺思維和邏輯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等。作為復合型思維模式,多元化思維融合了多種思維方式,能夠從多角度對問題加以分析和探討,從而找到最正確和高效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英語教學 多元思維 能力 高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9(c)-00
高中英語教學是一個不斷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思維、智能和素質的發(fā)展和提升是教學核心之所在,而教師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獲得專業(yè)技能,同時具有多元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當下從事英語教學的教師群體極為關注的課題之一。我國《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都明確提出了英語課程承擔的任務,是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基礎英語以及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思維和表達的能力[1]。因此高中英語教師應當將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作為教學的重點,在不斷反思中轉變思想提高認識,認真學習和研究相關的英語教學理論,以理論指導實踐,創(chuàng)新和改進與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不相適應的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真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的具備多元化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 多元思維概述
思維科學是人類探索思維奧秘,研究思維活動規(guī)律和形式的一門年輕的學科,其應用領域涉及語言學、教育學、管理學、文學、情報學以及人工智能等眾多學科,是人類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要基石和推動力。多元思維又稱作立體思維和三維思維,是一種跳出傳統點、線、面思維模式的從全方位、整體去思考問題的思維方式。它能夠打破人們因受過往生活經驗和固定思維模式的限制,從事物的本來面目出發(fā),真實、客觀的反映思維對象的外在全貌,幫助人們更加快速、準確的解決和處理問題。多元思維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從空間、時間和關聯性等多角度出發(fā),具有客觀性、前瞻性和多維度的優(yōu)勢和特點。今天,多元思維方式正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憑借這一目前最為科學有效的思維方式,人類正在不斷探索和改造著這個對我們來說仍充滿眾多未知的世界。中國式的建設性后現代主義鼓勵發(fā)展多元和諧的思維風格,它迎合了當下中國對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呼喚,因此培養(yǎng)具備多元思維模式的國人,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意義重大。
2 高中英語的教學反思
高中英語教學課程應當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運用英語體驗感悟的空間和時間,才能最大限度的開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具備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多元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但是一直以來,受傳統教學思想束縛,很多學校的高中英語教學仍固定在“程式化”教學模式之中,用統一、機械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自由、活躍的思維方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被抑制,學習興趣下降,學習效果自然不佳。這種教學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往往是“啞巴英語”和“應試英語”,具有扎實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學生少之又少[2]。具體表現在,一是教師單純的教授課本中的原有語言知識,采用傳統的自上而下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方式,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生以課堂聽講為主,運用英語語言的機會不多,導致學生口語和閱讀能力弱;二是按照長年累月沿襲的刻板、單一的教案開展教學工作,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在老師的安排下逐步進行,學生只是機械和重復性的完成老師的提問和習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多元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的學生只具備應試教育體系下的語言能力和水平,與社會發(fā)展和需要的實際脫節(jié)。
3 培養(yǎng)多元思維、突破思維定式下的教學策略
(1)激發(fā)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受傳統的教學模式影響,大多數中國學生面對事物普遍存在特定的思維定式,對待問題總是以一個角度和方向進行分析和處理,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和能力。而靈活、獨特和流暢是發(fā)散思維的特點,它要求人們突破習慣思維的約束,另辟蹊徑的用新思路和新方法解決問題。從一點向多點展開聯想是發(fā)散思維的構成要素,在具體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從多方向、多角度對學習內容進行分析和研判,在看似紛繁的信息點中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因此幫助學生拓寬思路、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是發(fā)散性思維教學的重點,應該改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多發(fā)揮和展示的空間,使學生占據課堂學習的主導地位[3]。
在教學內容上,無論是解題、寫作還是詞匯都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發(fā)散性思維訓練。例如在詞匯的學習上,高中階段學生應掌握的常用詞匯量在3500個左右,由于漢語和英語屬于不同語系,學生記憶如此大量的單詞存在一定的難度,而死記硬背導致的后果常常是學會新詞忘記舊詞。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發(fā)揮發(fā)散性思維中聯想的優(yōu)勢,在詞匯學習過程中,通過一個詞將其他意思相關聯的詞匯聯系起來,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單詞way,有“路”的意思,而高中階段與其相似的單詞還有road,path,route,passage,street,aveune等,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想想還有哪些詞匯與其類似,找出來并一同加以記憶,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習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眾多教學實踐證明,發(fā)散性思維的養(yǎng)成能夠極大拓寬學生的思路,打破他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式,學習興趣顯著提升,知識的掌握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2)提高直覺思維和邏輯性思維能力。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人們對事物的最初看法往往來自直覺思維,這是一種未經分析就迅速做出解題途徑和方案的思維模式。直覺思維不同于憑空想,它是一個人知識長期積累和實踐下反應能力的體現,很多科學家的偉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來源于其最初的直覺思維。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訓練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但直覺思維通常是不完善和準確的,需要通過邏輯思維加以修正,而邏輯性思維是一種正確、合理的思考能力,它通過對問題的觀察、分析、比對、判斷和推理等一系列過程,正確的處理所面臨的問題。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訓練,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4]。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語篇分析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為文章本身就具備很強的邏輯關系,一篇議論文分為論點、論據和論證,一篇記敘文則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多重要素。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設計和實施一整套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方法,讓學生掌握一篇英文文章的主題、結構和銜接手段,并在具體語境下了解詞匯的內涵和意義十分重要,主要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研究文章脈絡、段落發(fā)展和句子間關系來實現,能夠很好的鍛煉他們的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美國傳統英語詞典》對批判性的定義為“具有精細,精確的評價和判斷。”,批判性能夠使人們更好的處理、解決問題并客觀、真實的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是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關鍵課程之一。批判性閱讀是對學生多元化思維養(yǎng)成的一個很好的實踐訓練,學生通過識別真理和假象,具備分析和判斷的閱讀能力,成為一個有思想、善于思考的人,對學業(yè)的進步和人格的養(yǎng)成都意義重大。
在批判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了解所讀作品的內涵,還要通過個人獨立進行分析和判斷,找出作品給出信息之外的學生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讓學生闡明對作品是否定還是認同。批判性閱讀的教學設計主要分為閱讀的前、中、后三個部分,在閱讀前的教學設計中,應當讓學生有一個準備和預熱的過程,通過學生自己的預讀對所學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預期。老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閱讀情景的相關活動使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和對文章內容的期盼;在閱讀中的教學設計中,由于之前學生已經充分做好了閱讀準備,因此可以讓學生通過精讀來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和傳遞的信息,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了解文章梗概、結構和段落內容的過程中,從個人的角度去分析、判斷和理解文章,通過設置一些具體有效的閱讀任務,不斷強化和提高學生的閱讀技能和思考能力;在閱讀后的教學設計中,應當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自己思考和想象的空間,能夠批判性的思考問題,最后獨立的闡明個人的觀點。通過對不同閱讀環(huán)節(jié)的不同教學任務設計,能夠充分擴展學生的多元化思維,達到英語語言訓練和培養(yǎng)思維模式的雙重教育目的。
在整個批判性閱讀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教學的關鍵所在。批判性閱讀包含整個從評價、分析到判斷的全過程,因此教師在整個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應始終扮演一個引導者和促進者的角色,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發(fā)揮空間,讓他們充分激發(fā)大腦中思維意識,自主的闡明個人觀點。同時通過反復大量的練習,讓批判性閱讀從有意識過渡到無意識,進而不斷拓展他們的多元化思維方式和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學的目的不是簡單的對課本內容的復述,其主要任務是對學生綜合素質和思維能力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作為一種復合型思維模式,多元化思維融合了多種思維方式,能夠從多角度對問題加以分析和探討,從而找到最正確和高效的解決方案。在英語教學中,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化思維意識和能力,通過多元化思維課程設計和教學理念,才能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宗兆宏.為思維而教——促進思維能力發(fā)展的英語教學策略[J].江蘇教育(中學教學),2014(6).
[2] 明永紅.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問題生成能力培養(yǎng)的行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
[3] 彭蓮香.邏輯思維能力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4] 楊曉云.激發(fā)發(fā)散性思維 活躍高中英語課堂[J].文理導航,2011(8).
[5] 王莉平.批判性閱讀對高中英語閱讀教與學的影響研究——以河南師大附中為例[D].鄭州:河南師范大學,2012.
[6]譚中科,林娟.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36:333.
[7]于天茹.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教育教學論壇,2013,07:40-41.
[8]齊麗紅. 創(chuàng)新思維——高中英語教學的新式武器[J]. 學周刊,2012,35:147.
[9]陳想平,王惠. 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 中學生英語(高中版),2009,34:4-6.
[10]路溫睿.淺議高中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0,48: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