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來
在新課程改革深入推行的背景下,高中語文的課堂閱讀教學當中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在高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當中的應用能夠帶給學生更好的精神體驗,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當下的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情境教學來促進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
一、貼近生活,調動學生興趣
在情境的創設中聯系生活實際,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情感。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開展前向學生介紹文章的創作背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后立足于生活實際結合教材內容創設語文情境來加深學生的了解,讓學生在感受到語文實用性的前提下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當中的《故都的秋》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眼中的秋天,而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情感體驗展開文章的閱讀,從而對作者的思想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二、巧設懸念,引發學生思考
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僅要讓學生對文章形成通篇感知,還需引導學生對文章的主旨做出深入挖掘,對文章的結構、表達方法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在把握文章寫作技巧的同時領會其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教學應當盡量避免將文章分成零散的字、詞、句等進行碎片化教學,立足于文章的整體性角度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當中的《邊城》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提出“文章創作的歷史背景是什么?”“翠翠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等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帶著問題主動地投入到閱讀當中,讓學生在閱讀體驗與探索的過程中獲得自身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三、創新手段,整合教材內容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的文體豐富多樣,很多小說、散文等都描繪出了優美的景色或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對這些資料、畫面進行展示,在整合教材內容的同時使閱讀教學更加生動形象。例如,在講解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的《琵琶行》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琵琶獨奏;在講解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的《赤壁賦》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赤壁的圖片或播放視頻等,讓學生對文章產生更加直觀的體會。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當結合教學實際與教材內容合理創設出不同的情境,在情境創設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充分借助多媒體技術或者通過懸念的設置來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促進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全面提高。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