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華
眾所周知,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無論是從小學還是到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學都一直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它同語文、英語并列為三大主課。因此說,數學這門學科是現代社會主義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數學學科知識的多面性決定了它適用于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數學知識能夠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數學一直以來就被人們所重視。可是,學會了數學知識并不能說明你能夠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或者說,不能很好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筆者從教以來,遇到過許多學生平時學習成績很好,各種數學問題都能夠迅速做出來,可是到了生活中連一些很簡單的數學知識都搞不懂,不知從何入手。因此,我們說提高學生素質,其實就是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只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才能真正使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呢?下面筆者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引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的廣泛性
其實數學知識適用于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其應用是非常廣泛的。無論是宏觀的天文知識、天體運動,還是微觀的分子、原子、質子、中子,對它們的研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甚至于地理學、哲學、生理學等這些看似跟數學毫無關系的學科,其實也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學習。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了數學,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離不開數學知識。作為一名數學教師,一定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無處不在,要善于在學生平時的活動中提取數學知識。教師的舉例應盡量選取學生生活中的事情作為教學素材,這樣學生就會真正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無形中使學生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二、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
我們經常教育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其實,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是不同的兩件事。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表現特別好,做題速度特別快,是大家公認的“好”學生。可是,一旦涉及生活中的事情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種學生應該屬于“書呆子”型,只會“紙上談兵”。因此,我們說光培養學生的做題、運算能力是不夠的,還要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即在平時的生活中發現我們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這種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意識,增強學生的數學能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
三、教師適當組織一些數學知識競賽,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學生正處于青春年少時期,血氣方剛,競爭力和求勝心很強。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定期組織一些數學知識競賽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和求知欲,又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調動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要制定出不同的競賽內容。比如,制作教學用具、教學模型、實地測量、繪制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圖紙等。開展這種形式的競賽,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操作性強、鍛煉思維,所以學生都很喜歡。
四、不定期帶領學生開展戶外實踐活動
實踐能力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教師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不定期帶領學生到戶外走一走、看一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增長學生的知識和見識,促使學生健康發展。實踐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對學生的熟練運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勤聽不如多看。讓學生親身體驗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師要不定期對學生進行戶外實踐鍛煉,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經常讓學生去實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就會逐漸形成。這也是課堂教學轉變教育觀念,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