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傳部
復習,是鞏固和強化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學習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同時也是一個最令學生頭痛的難題。每當復習時,學生就會情緒低落,學習積極性不高。這主要是以往傳統的復習理念只是強調鞏固知識、強化記憶,而忽視了對復習的深入研究,使復習成了學生繁重的勞動。那么,如何進行科學復習,提高復習效率呢?
一、制訂復習計劃,保證貫徹落實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考試科目多,內容雜,很多學生復習起來感到千頭萬緒,無從下手。這就要求我們立足學科特點制訂出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對學習做出詳細、科學、合理的安排,做到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和平均用力。當然,光有計劃還不夠,還需要集中精力,充分利用時間保證計劃的落實。魯迅先生正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學習和工作上,才鑄就了令人羨慕的豐碑。我們要充分利用點滴時間,爭取多記幾個公式,多背一段文章,多溫習一遍重點,保持這樣“擠”的恒心與韌勁,才能把有限的時間變成無限的力量!
二、尊重學習規律,掌握復習方法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繪制的“遺忘曲線”,揭示了人類記憶的規律,證明了遺忘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后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漸緩慢下來。因此,要及時“趁熱打鐵”,學過即復習,方為及時,忌在學習之后很久才去復習。這樣,所學知識會遺忘殆盡,就等于重新學習。對待遺忘最好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科學記憶法,諸如“過電影”復習法、關鍵詞法、聯想記憶法等,進行及時、定時復習,使知識的漏洞得到及時彌補和鞏固,隨著記憶鞏固程度的提高,復習次數可以逐漸減少,間隔的時間可以逐漸加長。經過多次復習后,知識即可成為長久記憶。
三、緊跟復習節奏,確范圍抓基礎
跟著老師復習的節奏,明確高考考試范圍,全面落實并掌握《考試大綱》所列考點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等。《考試大綱》中考點的羅列方式、組織方式表明了命題人重視基礎知識及其完整性、邏輯性。因此,復習中要以《考試大綱》為綱要,以課本為根本,打牢基礎。同時,還特別要對某些新增刪的知識點心中有數,重點把握《考試大綱》和教材中調整、修改和新增加的知識點內容。
四、整理主干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主干知識就是反映整個學科主要特征、概貌的基本知識。換句話說,就是支撐學科知識體系的主要內容。構建學科知識體系,是落實主干知識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復習過程中,對課本要讀熟讀精,把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公式、基本實驗弄清弄懂,梳理主干知識,理清脈絡,按其內在邏輯把各單元和章節的知識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體系;對做過的有關練習中,涉及同一主題、同一知識要點的有關試題,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對復習中出現的差錯除要了解產生錯誤的原因外,還要對各種錯誤進行系統分析,特別要知道各類錯誤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以便有的放矢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
五、復習應有側重,抓重點補缺陷
在全面和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原理,對有關內容和主題進行歸納整理的基礎上,有重點地把基本知識和原理進行強化。同時,要利用做過的試卷整理自己的知識缺陷。對做過的試卷進行整理,找出自己最多的得分點、失分點;看知識方面哪些已經過關,哪些還是漏洞;看解題方法方面,哪些已經適應其基本要求,哪些還不得要領;看思維方法方面,哪些比較正常,哪些容易出現偏差……通過這個整理,對自己有個相對明確的認識,從而在知識、能力、方法上發現自己的優勢,找出今后需要調整的劣勢,為發揮出自己的最佳優勢做好鋪墊。
六、設定時間限制,學會交叉復習
研究表明,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產生厭煩情緒。因此,我們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半小時背好一篇范文,一小時內完成這份作業,兩個小時內做完那份過關測試等,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逐步縮短學習和練習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鐘就完成了。實踐證明,長時間連續復習同一門課程,不僅容易產生疲勞,而且學習效果也很差。所以,建議每隔一小時,就換一門課程,交叉學習。
七、復習不忘做題,加強專項練習
目前的考試形式主要還是書面筆試,在復習中要做一定數量的練習。“不動筆墨不讀書”,不做一定數量的書面練習,是絕不能達到知識的消化吸收和靈活運用的。那么怎樣進行科學練習呢?筆者認為練習一定要具有針對性。如,易混易錯知識要進行歸類訓練,熱點題型要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專題訓練,練習時還應注意分析各類題型的特點、弄清解題思路和方法,總結解題規律,在訓練后還應進行反思。這樣,舉一反三,避免就題論題,陷入“題海戰術”,不但節省復習時間,還逐步提升分析綜合能力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實踐證明,在復習時,尊重學習規律,立足自身實際情況,科學地制訂復習計劃,合理安排好復習時間,運用正確的復習策略,認真貫徹落實,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提高復習效率,從而在考試中立于不敗之地。當然,學無定法,復習的方法多種多樣,學生如何在實際中找到最佳最有效的復習方法,關鍵還在于自己的摸索。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