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摘 要:在高中化學新課改中引入了成功智力的概念,所謂成功智力,強調的是對學生創造和實踐能力的開發,不同于以往所說的智力。在化學教學中,成功智力的提出,有助于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并在實踐過程中,創造屬于自己的智慧,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容易掌握理解化學知識,也有利于新時期對新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高中化學;成功智力;評價
成功智力是美國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教授通過分析傳統智力的優點與不足,在三元智力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他認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部分,無論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如何定義成功,成功智力是指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一組綜合能力,是認識并發揮自己優勢的能力;是彌補并改正自己個人弱點的能力;是個體通過調整自己的思維、行為更好地適應他所處的環境或選擇一個新環境的能力。
一、學生親自動手實驗
在化學教學中,老師會向學生演示一遍實驗,以供教學之需。在高中化學中,老師就可以轉變一下教學模式,把演示實驗交給學生自己,讓他們親手去做,這樣,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并不是所有的實驗都可以轉變為學生實驗,這要根據實驗本身的性質來決定,雖然高中生在這個年齡段已經有了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對于操作復雜并且危險系數高的實驗,學生還是不要隨便去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示范一遍,學生方可動手再做;也有的實驗危險系數比較小且操作起來不是很困難的,老師就可以讓某些學生來動手操作,然后自己在一旁指導,還有一些操作比較簡單的實驗,老師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這種由復雜到簡單不同程度的實驗采用不同的教學,收到了非??捎^的效果,對于學生實踐能力有很大提高。
二、以名人故事激勵學生
化學就是探究物質內涵元素的一門學科,經過歷史的洗禮,才逐漸形成的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在這其中,無數的科學家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化學長廊里,造就了一步步化學史上的跨越,從苯分子模型讓人們了解到感性認識也可以為理性認識開拓道路,元素周期表的出現更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把整個世界的物質都定義了,還有原子結構模型的提出也是人們一步大的跨越,用化學史上名人的例子做激勵,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化學的魅力與創造的神奇,激發他們學習的斗志和情趣。
在講蛋白質時,老師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講述化學家米勒的生平事跡,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米勒一生在探求生命的起源,終于在50年代有了突破,他把甲烷、氨氣、水蒸氣等物質混合在一起,并用人工制造的原始閃電給予電的擊打,不久后,這些混合氣體竟形成了氨基酸,我們知道氨基酸是形成蛋白質的,進而構成生命的元素,通過米勒的故事,讓學生在認識名人的同時也認識了知識的起源,學會了創新。
三、獨立性思考,學會質疑
并不是所有的理論都是一成不變、正確的,以前的理論可能不適用于我們現在的時代,所以我們要有質疑精神,有質疑才能推動社會的進步。“日心說”和“地心說”是天文學史上一個典型的案例,如果沒有對權威的質疑,可能我們的科學還是停滯不前;還有在物理學史上“量子學”以及“相對論”也是對傳統牛頓經典力學的質疑,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樣也發生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因為有了質疑,才使我們的社會更加進步,所以學生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局限于前人的說法,敢于質疑,也要勇于質疑,但不要隨便懷疑。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有一節講氧化性的問題,討論HClO和Cl2的氧化性誰強誰弱,根據氧化還原反應以及離子反應這兩種不同的理論,最后根據所依據的原理不同而得出兩種截然相反的答案,得出這樣互相矛盾的結論的原因是什么,需要同學們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而不能一味地認為課本上的全都是對的。
四、評價的發展性
學生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樣要經歷一個過程。而傳統的一些評價,往往只注重對結果的考查,特別的如一些客觀性的測試,判斷和選擇都只要求學生提供答案,缺少對思維過程的評價,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于他人的素質和生活環境,都有自己的愛好、長處和不足。學生的差異不僅指考試成績的差異,還包括生理特點、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的不同特點。這使得每一個學生發展的速度和軌跡不同,發展的目標也具有一定的個體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檔案袋評價法,讓學生把一些重要的考試成績、社會調研或論文寫作的成果和獲得獎項、教師給予的評語以及學生在每個階段的總結和反思放入檔案袋中,針對學生的優勢和不足,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改進建議,促進學生的發展和完善。
總而言之,成功智力教學有利于學生分析能力、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往往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易讓學生接受和掌握理解知識。
參考文獻:
田力.成功智力理論對大學生職業指導的啟示[J].當代青年研究,2013(08).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