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玲玲
“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必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寫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心不到,則情無共鳴。”葉圣陶先生的這一段話,鮮明地說出了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那么,朗讀的這些作用和優勢又表現在哪些地方呢?以下就是筆者的一些淺見,拋磚引玉,望與其他同仁商榷。
一、朗讀能夠幫助學生發展智力,豐富見識
人們常說:“讀書可使人變得更加聰明。”一方面,是“讀”,人的思維要依靠語言來發展。學生通過讀,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另一方面,是“書”,書是知識的源泉。就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文本內容來看,既有社會科學類知識,又有自然科學類知識,還涉及歷史科學類知識等。學生通過閱讀書籍,能夠有效地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知識也會通過閱讀文本,得到一個從少到多的積累,從淺到深,循序漸進地提高,從而開闊視野,豐富見識。可見,朗讀對于發展學生的智力,豐富學生的見識有著重要的
作用。
二、朗讀能夠幫助學生進入情境,感悟情感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他們情感不易被控制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學生進行朗讀活動,會更加容易被文本中的情感所感染。另外,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課文,無一不是經過仔細推敲、精挑細選的膾炙人口、文質兼美的文本,不僅表現形式從詩歌到元曲,從散文到小說不一,而且其中多滲透、蘊含的意境之美、語言之美、情感之美,單純依靠教師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要依靠學生的朗讀。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從而更好地感受文本中所蘊含的鮮明的、強烈的、健康的思想情感,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得到思想上的潛移默化的教育。
三、朗讀能夠培養學生健康審美,受到教育
文字是交流思想、表達情感的一種特殊的工具,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色彩。而初中語文教材中大多數的文本文字,都是名家的經典之作,其中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文本結構等各個方面都充分表現出了作者的創造精神和審美的過程。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通過語言的形式,與作者的精神世界相通,從中獲得生活的樂趣,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教育。因此,教師要結合文本的思想引導學生朗讀,得到健康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且巧妙地利用朗讀,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