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艷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蘇少版八年級下冊第八課《一目了然》一課的內容。本課包含生活中的公共標志和生活中的圖表兩大部分,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教材立足于生活,創意設計從學生身邊事物入手,讓學生感受圖表對生活的影響,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圖表的作用、構成要素、設計方法。其內容適合八年級學生進行嘗試與體驗,利于學生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培養學生勤于觀察、善于發現、嚴于計劃的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動手制作能力,提升基本的美術素養。
【學生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意識,并且對生活中的圖表比較熟悉,這為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教法分析】
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作業難度上有所降低。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設疑、引導思考、討論研究、活動探索,以及教師示范等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營造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的課堂氛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圖表的含義、特征、形式和設計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啟發、示范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從而讓學生能設計出一張生動、有趣的圖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圖表設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生活品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樹狀形圖表的設計方法。
難點:圖表的創意設計。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誰喝過咖啡?
有學生回答喝過。
教師追問:哦,你喝過?能不能告訴大家咖啡是什么味道?
生:香香的,又有點苦。
師:今天如果老師請你喝杯咖啡,咖啡的品種在這張圖上,你會選擇哪種口味呢?
生:不知道選哪種,這些都沒喝過。
師:如果看這張呢?你就知道卡布奇諾上面有一層厚厚的奶泡,口感香馥柔和。而美式咖啡是濃縮咖啡加水,味道苦苦的,沒有絲滑的口感。通過這張圖表我們一目了然地知道了咖啡的味道。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生活中的圖表”。
【設計意圖】師生交流,從學生熟知的生活實際出發,直接導入課題。
二、探索
1.尋找我們身邊的圖表。
師:圖表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同學們想想,生活中都有哪些你們常見的圖表?
生:手機、地圖……
師:那什么是圖表?圖表的特點又有哪些呢?請大家將教材翻到36頁邊看書邊思考。
生:……
師:圖表是一種重要的信息傳遞方式。它常常以簡潔、生動和直觀的形式來表達多種信息,是統計表和示意圖的結合。
特點:準確性、直觀性、藝術性。
【設計意圖】尋找圖表,自主學習圖表的相關知識,從而找出圖表的特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分析
師:大家發現,剛才我們看到的圖表,因為傳遞的信息不同,形式也各不相同。你們知道圖表有哪些形式嗎?
生:柱狀的、餅狀的……
師:除了這些,還有解剖式和樹狀式。這里有兩種形式可能難理解一些,如書中36頁的小鳥內臟解剖圖,也屬于圖表,解剖是一般表示物體的內部結構,而樹形圖則表示從屬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具有創意的圖表,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他們的思維,并促進他們形成創新意識。分析創意圖表的形式,為圖表設計做鋪墊。
四、探究
1.圖表的設計方法
師:圖表設計的步驟是這樣的:主題確定(信息統計)、確定形式(積木式)、選擇方法(手工制作)、動手實踐。
這張圖表簡潔明了,但大家會印象不深刻,如果通過表示事物的主干分支關系的樹形圖來表現,就不易忘記這本書的內容了。
【設計意圖】設計活動情境,讓學生把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了解圖表設計的基本原則和理念。
2.樹狀圖表的表現方法
師:樹形圖表的設計,需要我們注意什么?主題、主干分支關系。(請學生自己發現、分析、講述)
這兩張圖表,它在表現手法上和前面幾張有什么不同?
生:……
師:它采用了手繪、打印和剪貼的方法制作的。表現手法可以多樣。
【設計意圖】欣賞多種形式的圖表設計,讓學生理解美化圖表的多種表現方法,開闊學生視野,啟發學生思考。
五、演示
學到現在的圖表知識,不妨用用。你們看溧水的春天非常美,其實溧水四季都可以游玩。今天我們就用圖表的形式把溧水的四季介紹給大家。那下面我要統計哪些信息?怎么設計?
生:……
師:我以賞花、采摘水果貫穿溧水。不同的季節因花、水果形成不同的游玩特色。首先,統計溧水各類花開的時間、水果采摘的時間。然后確定圖表的形式(樹形圖可以比較好地呈現,所以我選擇了樹形圖表)。設計與繪畫不同,可以選擇一定的工具幫助完成,表現語言可以夸張、省略等,手法我選擇了彩繪,大家也可以進行剪貼等多種方式。最后的圖表讓來溧水的朋友們一目了然。
【設計意圖】欣賞教師設計制作過程,激發設計創造的熱情,為接下來的實踐練習做準備。
六、布置作業
今天我們的作業要求是《樹狀圖表設計》。我提供了3個主題供大家選擇:
1.班級樹狀圖表(人數、男生、女生……)
2.學科知識樹狀圖表(語文、數學、英語……)
3.家譜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哥哥、姐姐……)
當然,你也可以自己重訂主題,但必須適合用樹形圖表表達。回顧一下,樹形圖表必須表現主干與分支的關系。
作業要求:準確、直觀、生動、有趣。
我們可以看一下別的同學做的作業,可以給我們啟示。第1張做的是家譜圖,看看這位同學是怎么完成樹形圖表的。第2張比較小組名單圖表,其實,名單圖表我們常常會選擇表格式圖表,為了呈現其設計的新穎性,選擇了這樣有趣的形式。你的設計在哪里呢?和你的同桌合作動手吧。
七、評價
作業完成后快速貼上黑板,可以以小組名呈現。這樣可以通過積木式圖表分析每一小組的作業完成情況,并請學生自己點評。選出最好的作業和最優秀的小組。
【設計意圖】設計作品展示,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加深對生活與設計之間關系的理解。評價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滿足學生展示的心理。
八、小結
心有執念,花開見佛。當下的生活,已離不開圖表,圖表的設計則是創造一種“審美的生活方式”,希望同學們可以為了成就某種可能的美,進行溫柔嘗試。
九、拓展
對圖表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為我們的學校設計最個性校園地圖,為每位來到我們學校的同學、朋友留下美好的記憶。
下課。同學們再見!請每位同學將自己的工具、材料及垃圾一起帶走,為下面的班級留下干凈的學習空間。
【課后反思】
本課我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貼近學生生活,比如導入環節的“喝咖啡”;探究環節的“美術教科書”;示范環節的“溧水旅游”。這些主題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自然學生在這些環節的學習也顯得積極踴躍一些。在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上有層遞關系,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
在教學方法上,我采用了情境、對比、探究、自主等方法。導入情境和對比的教學法,對比地運用直觀、醒目,學生感受深刻。情境教學能拉近師生距離,學生能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探究學習。通過兩種方法的結合,學生較容易地完成了“知識和技能”的目標。
由于“設計”屬于構想階段,所以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本節課問題最大的是我沒有設計相應的環節,對學生設計思維的訓練。這節課我過多地關注知識性講授。
從學生的作業看,學生完成的作業量較少。原因有幾點:一是有些學生構思的時間過多,實踐的時間太短。二是還有一小部分學生處于迷茫狀態。還有學生完成了,但沒有設計感。
在以后教學中,我既要考慮教法,也要考慮學法。應該多設計一些學生探究、實驗的環節,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這樣課堂的生動性、趣味性、創造性才能得到較好體現。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