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談到文藝評論對曲藝的重要意義,我想起新中國成立以后相聲改革的一段往事。
當時侯寶林先生嘗試創作的幾個新相聲段子頗受歡迎。但他認為這些相聲還不成熟,新相聲光靠自己摸索還不行,需要更多人的參與。于是,一批相聲藝人自發地聚在一起,發起成立了北京相聲改進小組,這個小組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在節目演出后一起討論新作品的得失,并研究怎么改。正是在這種直言不諱的藝術批評之中,一批相聲改革的經典作品誕生了。
從藝術評論的角度來看,這段往事給我們的啟示是:首先,有價值的藝術評論來自行家的品鑒,改革小組中的相聲藝人在專業眼光上有著無可置疑的權威性;其次,評論應該是真誠坦率的,相聲改革小組成員之間的切磋是挑剔的、直率的,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要讓相聲在新社會繼續存在和繁榮。
當代曲藝對于評論的要求已大大提高,對于評論家的理論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理論的深度決定了評論的高度。但無論標準如何提升,文藝評論的基本要求沒有改變,那就是:評論家應具備真正的行家眼光,并能對作品作出客觀、真率的批評。
毋庸諱言,在當代文藝評論中,曲藝評論是比較沉寂的領域。分析原因,其一,曲藝作品一般而言都是清晰而通俗易懂的,并沒有給評論家提供太多需要闡釋的空間,各種分析工具和方法難以施展,有勁使不上。因此,藝術評論工作者對曲藝較少問津;其二,從事曲藝評論需要專業的藝術素養,進入方知門道很深,使一般評論者望而卻步。“不愿”或“不能”造成了評論在當代曲藝發展中的“缺位”“缺席”。
文藝需要陽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曲藝作為文藝“輕騎兵”在當代文化建設中具有獨特的價值,通俗易懂、喜聞樂見是其先天的藝術要求。但通俗不等于簡單,文藝評論對于曲藝創作、表演與傳播,對于觀眾的鑒賞,都有著重要的導向意義。
當代曲藝評論至少在三個層面有著迫切的現實需求:其一,藝術創作一開始總是不成熟的,優秀作品既需要創作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評論家專業的建議。因此,評論對于曲藝作品創作是一種重要的支持;其二,曲藝表演需要行家挑剔的眼光,評論家應該是曲藝表演最苛刻的觀眾,對表演得失做出及時的反饋;其三,要對曲藝藝術現狀做出敏銳的判斷和思考。當代曲藝市場的冷熱與作品的優劣往往并不對等,在熱捧或冷遇之間需要評論家理性、客觀的判斷,并及時對觀眾、市場發出提醒的聲音。而后者在當前尤其重要。
客觀而言,當前曲藝的創作、演出存在著許多令人遺憾的情況。低俗化傾向、快餐式消費等現象的存在,固然有多重原因,也不僅僅是曲藝的問題;但缺少健康、有力的文藝評論,在創作與評論、觀眾與作品之間未能形成有效的溝通和對話,是一個重要原因。
健康的文藝評論,要有直言褒貶的勇氣和與人為善的初衷。特別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正經受著多重沖擊的曲藝藝術,更需要評論界充分的關注和支持。因此,呼喚健康的文藝評論,對于當代曲藝的發展和繁榮,有著十分迫切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