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妍
今年適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一滿載深沉悲憤、堅韌斗志、勝利喜悅以及反躬內省等復雜情緒的重要時刻,我們回顧過往,既為向歷史致敬,更為睿智前行,作為文藝戰線中獨具一格的輕騎兵,曲藝一直都與時代和人民站在同一戰線,為抗戰鼓與呼,那鼓板絲弦救亡曲、鏗鏘有力抗敵情,都歷歷在目、諄諄在耳,而這也讓曲藝人在一邊回望一邊思索中更加理性地抒寫今天的曲藝史。
一、抗戰中的曲藝人及先進作品
抗日戰爭中,曲藝作為廣大人民群眾表達愛國熱情、展示抗戰決心、鼓舞戰斗士氣的重要藝術形式,充分發揮了特殊的戰斗作用。無論是星火燎原的根據地,風雨飄搖的國統區,還是最為艱難的淪陷區,曲藝人的戰斗身影從未缺席,而曲藝燦若繁星的各個藝術形式,相聲、陜北說書、山東快書、南北鼓曲,說的、唱的、似說似唱的、又說又唱的、又說又唱又舞的,就是敵前敵后的戰斗利器。
根據地最為典型的有,陜北說書藝人韓起祥,自編了《張玉蘭參加選舉會》《劉巧兒團圓》《宜小大捷》《翻身記》等眾多新書目,把三弦當沖鋒槍,以濃郁的生活氣息、豐富的語匯、生動的情節,宣傳革命,鼓舞斗志,深受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以及人民群眾的喜愛。西河大鼓藝人王尊三,先后編演了《平型關大戰》《保衛大武漢》《論持久戰》《神仙山保衛戰》等一大批抗戰題材的中長篇鼓詞,還經常冒險到日偽炮樓附近村莊為群眾說書,面對敵人的槍炮,面不改色,堅持說書。快板藝人畢革飛,作為部隊文藝宣傳骨干,用一副竹板一張嘴說寫抗敵戰士的英勇故事和機智斗爭,受到熱烈歡迎。著名小說家趙樹理,創作了大量的快板、鼓詞、順口溜,尤其是其創作的鼓詞《茂林恨》和《戰斗與勞動生產相結合——一等英雄龐如林》,生動活潑、慷慨激昂,很受讀者歡迎,在根據地產生了廣泛影響。還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成立的“膠東盲人抗日救國會”,這些盲藝人們用演唱和新作積極投身抗日宣傳,鼓詞《南關戰斗》《王小三賣驢從軍記》,河南墜子《打倒賣國賊汪精衛》,以及各類小故事、雙簧作品一度風行。此外,還有說唱藝人王魁五、沈冠英、楊星華、葛懷瑾等等,他們以高昂的抗戰熱情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用最通俗易懂、最生動活潑的曲藝藝術,鼓舞著戰士們奮勇抗敵的士氣,提高了群眾們支援前線的覺悟。
國統區,一批作家紛紛拿起曲藝武器,創作甚至出演曲藝作品,如著名作家老舍和歐少久等藝人合作,創作了大量以抗戰為主題的曲藝作品,具體有相聲《罵汪精衛》《中秋月餅》《盧溝橋戰役》《櫻花會議》《歐戰風云》等十余段,還有鼓詞《新拴娃娃》《文盲自嘆》《陪都重慶》《王小趕驢》《打小日本》等十余篇,而滑稽大鼓藝人富少舫和相聲藝人董長祿積極配合,冒著生命危險把這些進步作品呈現給人民群眾和抗戰士兵,此外,老舍本人還和梁實秋合說了相聲《新洪羊洞》《一家六口》,成為一段曲藝佳話。著名作家王向辰創作了《抗日三字經》,這部作品通俗易唱,并多次再版,發行量達十萬余冊。馮玉祥為抗戰募捐親自創作了《勸君節約救國》。此外,還有四川清音藝人紛紛把《長城謠》《松花江上》《九一八小唱》等歌曲改編成清音曲目演唱,創作了《國情探五更》《吊姚營長》等抗戰新曲。金錢板藝人楊林自籌組建宜賓縣青年服務隊宣傳隊,并自編自演曲目《八一三上海保衛戰》《血戰臺兒莊》等,以充滿激情的演唱,鼓舞著群眾的抗敵熱情。
淪陷區,著名相聲藝人常寶堃用曲折隱晦的手法諷刺日偽反動統治,像《牙粉袋》《打橋票》等相聲節目,都揭露痛斥了日寇“強化治安”造成的物價高漲,為此,常寶堃曾兩次遭逮捕,一次被拘留審訊,被釋放后他仍然堅持立場,用相聲針砭時弊。常寶堃的師父張壽臣也有不少此類諷刺作品,如《賊說話》《揣骨相》《哏政部》《夸講究》等,都是揭露賣國賊、抨擊反動政局的相聲,他與陶湘如在京津演出,廣受歡迎。還有山東快書藝人高元鈞在日軍侵占徐州期間帶領“徐州書詞業公會”會員游行反抗征地皮稅,最后被抓押一周也不屈服,最終迫使當局免征稅、放藝人,取得斗爭的勝利。
二、曲藝在抗戰中的作用
曲藝因其通俗易懂、簡便易行、貼近百姓、緊系社會的獨特優勢,在抗戰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宣傳教育作用。“說書唱戲勸人方”是曲藝的獨特優勢和優良傳統,它能直敘直議,在勸導說理上有著天然優勢,抗戰中,曲藝一直堅持在敵前身后號召全民族統一戰線、共同作戰、抵御外侵、一致抗敵。二是輕騎兵作用。曲藝表演往往是一人一臺戲,不用過多道具服裝,幾個人甚至一個人就能通過一人多角、跳出跳入把一個故事敘說得淋漓盡致,并且走到哪說到哪,隨時隨地都可以展開演出,另外,曲藝創作反應快來得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創作出來,抗戰中,曲藝始終能夠在第一時間把奮勇抗敵的政策號召、根據地的先進事跡、戰爭中的典型人物等等傳遞給人民群眾。三是激發斗志作用。曲藝把抒情說理融于一體,大到國事家事、大情大義,小到社情民意、家長里短,都可以用人民群眾最熟悉、最喜愛、最容易記住的語言在很短的時間內錯落有致、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地展現出來,具有直接、濃烈、深厚而持久的藝術感染力,抗戰中,曲藝充分發揮了它提振士氣、撫慰心靈、舒緩情緒、鼓舞斗志、凝心聚力的獨特威力。
三、曲藝在新時期的作用
歷史的浪沙淘去的是一段時間,留下的是一種精神。抗戰時期的救亡圖存、浴血奮戰已成為歷史,今天,面對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征程,面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進程,面對國內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復雜形勢,我們危機感、緊迫感不能丟,我們迎難而上、昂揚奮進的精神不能丟。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鮮明指出文藝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文藝工作者的歷史責任,透徹闡明當代中國文藝發展一系列帶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問題,這一文藝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節點,我們曲藝工作者更要認清使命、擔起職責,緊跟時代、心系人民,以積極進取的實際行動和競相綻放的藝苑百花彰顯曲藝作用的不可替代、曲藝工作者的大有可為。
一要把握時代主題,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作用。前進的時代總有一種向上的精神,一個發展的社會總有積極的主流。二十四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勾繪的是我們國家的價值內核、社會的共同理想、億萬人民的精神家園,是當代中國精神世界的“價值公約數”。而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肩負著鑄造靈魂、引領風氣的歷史使命,放眼世界,任何國家的文藝作品,都彌漫著占主導地位的國家精神,我們曲藝工作者更應該自覺用曲藝實踐和曲藝創作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面旗幟,用生動活潑親切的作品形象,用遍布大江南北的腳印汗水,把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等等沁入人們心底。
二要抓好重要陣地,充分發揮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服務作用。一直以來,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都是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評判文藝作品的重要標準,更要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我們的天職,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應該有文藝工作者的身影。隨著時代的風云變幻、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出現了多元化、分眾化、娛樂化的傾向,人們的關注焦點從傳統媒體極大地分散到了互聯網、移動客戶端等,我們曲藝工作者不僅要深入社區鄉野、廠礦車間、邊少地區,抓好傳統媒體,更要拓寬視野,把足跡延伸到新興平臺,實現廣覆蓋、真深入,讓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三要引導曲藝創作,充分發揮當今社會實踐的見證記錄作用。包括曲藝工作者在內的文藝工作者理應是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理應創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曲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我們國家有著5000多年博大精深的文化、960萬平方公里遼闊瑰麗的土地、56個民族絢麗多彩的社會生活、100多年反侵略反壓迫的英勇斗爭、60多年新中國的建設歷程、30多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特別是今天,我們舉國上下、萬眾一心正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這一切都為曲藝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曲藝工作者應該用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盡情書寫。
四要注重名人效應,充分發揮良好社會風尚的示范引領作用。文藝工作者特別是藝術家作為社會公眾人物、作為業界領軍人物,是社會廣泛關注、人民熱衷喜愛的焦點熱點,其一言一行在這樣的關注廣角下容易被放大,因而文藝界的行業風氣和精神風貌對整個社會的風尚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我們要大力加強曲藝界的行風建設,倡導擔當使命、扎根人民、創新求精、健康批評、崇德尚藝的良好風氣,推動全行業加強職業道德建設,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曲藝作品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