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子



在這個電商云集的時代,李靜的樂蜂網被業界譽為“女性第一時尚購物網站”,她讓電視節目和電子商務互動,使樂蜂網和她的化妝品品牌迅速名聲大噪。集主持人、東方風行集團CEO、購物網站創辦人、自有品牌締造者、制片人等多種頭銜于一身,從一名“北漂”到取得今天的成績,短短十幾年,李靜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城市中必有一盞燈屬于我
李靜的北漂生涯更多地始于她要強的個性和天生的一股瘋狂勁兒。1990年,從河北師范大學手風琴專業畢業后,由于形象出眾,她誤打誤撞成了老家張家口電視臺的主持人。
家里的一個遠房親戚認識北影廠導演謝添,當時他正在張家口拍《哀樂江湖》,需要演員。媽媽就把李靜推薦了過去。拍完戲,謝添跟李靜說了一句話:“孩子,你不屬于這個地方。回頭我給你寄一份北京電影學院的招生簡章,你去試試。”也正是因為謝添的那句話,她毅然決然地向電視臺遞交了辭職報告,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
李靜考的是導演系。報名時才知道,考生都是電影制片廠的副導演,他們都是拍過電影的。所有人都看著她樂,落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李靜坐在電影學院門口375路車站,默默地看著過往的人和車。“我不做電視了,我要拍電影去!”辭職時的張狂還在耳邊,如果就這樣回去,同事們會用什么眼光看自己?“不行,我不能這么走。”
李靜回到學校里溜達,走到導演系正對的那座樓,看見有一間辦公室的門開著,她往里瞅了一眼。正是這不經意的一瞅,李靜的生命從此變得不同。一位三十多歲的女老師轉回頭來,問:“哎,你找誰呀?”“誰也不找,我考導演系落榜了,來看看還有什么機會沒有?”“哎,你寫作好嗎?”“我是語文課代表,還改編過名著呢,莫泊桑《項鏈》的后續故事都是我們自己寫的。”“那你想過當編劇嗎?”“可以呀,當編劇也可以啊!”“我們文學系進修班第一年招生,好多人不知道,今年報名的人特別少,你要有興趣,可以來試試。”
就這樣,李靜糊里糊涂地讀了北京電影學院的文學系進修班。畢業后,從最初生澀地播報天氣預報、新聞節目,再到后來成為著名主持人。一切看上去順風順水,但對個性要強的李靜來說,北漂的租房經歷讓她至今無法釋懷。
1994年,李靜在北京電視臺做“北京您早”節目,租了一間學校公寓。那時候,她和徐滔、元元一起跑法制新聞。因為經常要不定時地出現場,晚上睡覺都得穿著衣服。
一次,臺里派李靜出差幾天,回來時,房門竟然開不了了。看大門的大爺說:“找了你三天都沒找到,學校已經把你的東西收走,放在倉庫了。”
李靜大喊:“你們多等一天又怎么樣?現在你們不給我開門,我就報110!”
門開了。東西都被收走,連墻上貼的很多照片和海報也都被人扯了。李靜差點哭出來,但是轉念一想,不能哭。她特別想離開,又一想,不能走,走了就代表認輸了。
怎么辦?李靜躺在床板上,思緒萬千。“我干嗎來這兒?干嗎不在家待著?張家口電視臺那么好,非要辭職……”眼淚流了一臉,可一覺醒來,她放寬了心:“北京這么大,還能沒我一席之地嗎?有什么了不起,我早晚要買房子,我一定要在北京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盞燈。”
沒有人是天生的游泳健將
李靜并不想做女強人,只是要做一個強大的女人。甚至一開始,連強大都是奢談,她就是想做節目,想成就自己。
1999年,李靜決定離開工作了4年的中央電視臺,向家人借了10萬元,組建了一個僅有三人的團隊,在北京小西天的一棟簡陋的民居樓里辦起了公司。
如今16年過去,公司搬過好幾次,而李靜卻對最初創業的毛坯房記憶猶新。那是北京小西天紅聯南村居委會頂層的房子。公司沒有門牌,屋子被分割成兩個房間,一個是財務室,一個是辦公室。在財務室的空當,擺了一張特大的床,足夠三個人睡。夏天,樓下那個屹立不倒的垃圾堆總是散發著濃重的臭味。
為了推廣節目,李靜和戴軍到處參加展會,當時展位非常貴,一個要3萬元。一次《隋唐演義》的制片人程力棟在上海一個展會上賣片子,他遞過來一個小馬扎說:“李靜,你們如果沒有錢租攤位的話,就在我們前面擺個攤吧。”李靜和戴軍把帶子摞起來,放在前面,二人就坐在小馬扎上。她笑稱:“特別像賣蔥姜蒜的。”
盡管如此,李靜卻一點兒也沒覺得難,因為媽媽從小就教她要用自嘲的方法化解問題。
展會結束,下起了雨,李靜和戴軍拖著疲憊的身子矗立在繁華的南京路和淮海路中央。茫茫夜色,許久打不到車,既沒有錢又前途渺茫。真是無限頹廢、無限沮喪。“我本是從央視出來的人,現在卻拎了一個破皮箱,我怎么走上了這條道呢?”李靜喃喃自語。
那時候,李靜每天都喝白酒,不是為了拉廣告跟人拼酒,就是喜歡喝。沒人跟她對飲,她就自己喝。“給我來個小二。”服務員拿過來38度的,李靜搖搖頭,說:“我不喝這個,我要烈性的,52度的。”
李靜特別需要刺激,喝了酒,心里就好受些。喝酒以后她可以吹牛了:“我們早晚要成為中國最牛的電視公司,你們覺得呢?”旁人應和:“必須的!”
聽了李靜的故事,很多人都說:“我真是從內心挺佩服你的。如果是我的話,可能就堅持不下去了。”李靜說:“我不是堅持下去的,是被人推到了水里,出于自救的本能,就游起來了。別人說,‘哇,你天生就是游泳健將。其實可能沒有必要去做這樣的付出和犧牲,但真的把你推到那個境地時,你是可以的!”
相信夢想就有可能實現
多年過去,憑借特立獨行、率真、俏皮的主持風格,李靜已是多檔節目的當家主持,她制作的節目也發行到海內外,多達200多家電視臺,更是涉及電子商務,并擁有了自己的化妝品品牌。
李靜漸漸適應了傳媒公司老板這一身份。而這一路,經歷了太多的喜怒哀樂,她感慨說:“千萬別以為我的意志多強,我也是一陣一陣的,有時候覺得堅持累,但又一想,其實堅持還是有意義的,而且每天都在這樣的糾結中。”
作為樂蜂網的創始人,李靜需要參加各種論壇,與會的基本都是男性,她有點發怵。然而,融入那個氛圍后,她發現他們談論的東西并沒有事先想象中那么難懂。她還壯著膽子上臺演講,從女人購物體驗的角度談物流的發展空間,這讓一群男人叫好。他們認為,李靜依然不是個地道的生意人,但她了解女人、研究人性。
李靜巧妙地構建了達人經濟模式。首先召集國內具有較高專業度的達人參與電視節目,分享服裝搭配、皮膚保養、化妝的技巧;其次,借助節目提升達人知名度、擴大節目影響力,從而帶動樂蜂網的商品零售。
目前,李靜最大的挑戰就是管理,每天為此而感到痛苦。原來管好自己,管好一個節目組,現在要管好1700人,這對她來講是前所未有的經歷。至今,李靜依然認為樂蜂網的順利運營,同自己膽大、臉皮厚的個性分不開,“我跟很多創業者不太一樣的是,我不懂電商,我樂意找內行人來進行網站運營;我也不怕失敗,最多樂蜂網做砸了,但我至少還是個成功的主持人。”
有時候,李靜覺得這一切特別不真實。每次回張家口,她都在想:“我是哪里人?張家口?北京?很多時候我仍然覺得我不是北京人,覺得過去也離我很遠。”她仍然覺得錯位,經常和戴軍回憶過往,覺得就像做了一場夢。
李靜特別希望在北京漂著的年輕人,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能堅持下來。她有一個相信理論:只要你相信一件事情,并且是真的相信,它不一定會發生,但有可能會發生。但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它就一定不會發生。所以,一定要相信,再難的時候也要相信。
作為女性,李靜這樣說:“我有些朋友,希望好好嫁人,然后平平安安,其實她們犯了一個錯誤。她們應該一直往前走,不應該停留,女人要一手抓幸福,一邊往前走,你的幸福才能跟上你的腳步!你原地站著,幸福就會掉隊!我建議年輕的女孩,千萬別因為房子、車子、票子而選擇終身伴侶。”
一條狗、一個孩子、一間有落地大窗的屋子、一個愛她的人。這曾是李靜北漂時的夢想。而今,這一切已如愿以償。
(編輯·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