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始采取合理的方法導入新課,課中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聽說思讀記的過程,通過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層訓練,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顧慮,可大大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107-01
剛跨入中學之門的學生充滿著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對科目增加、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尤其是數學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學生認知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導致部分學生因不能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而迷茫、困窘,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這也往往是中學生明顯出現“兩極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為此,新課程形勢的高中數學教師,必須科學引導學生順利入門,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一、預習
不管是數學還是其他學科,做好預習工作是一個學生學習的基本前提。如果一個學生真正的想把學科知識學好,并且在課堂上獲得高效益,預習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許多學生沒有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們往往草率地瀏覽一遍而已,根本不能發現問題,形式主義傾向比較突出。我在引導學生預習時要求學生首先對書本知識進行進行系統的泛讀,粗略了解本節知識的概貌;其次,要求學生仔細的研讀,反復思考、推敲概念、公式、 法則和定理,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一些記號,以便帶著疑問去聽課。當然,每次預習前我都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的在預習的天空里自由翱翔。教師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有利于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導入
萬事開頭難,一堂課的成功導入也不是容易的事,假如教師隨意地進行課堂導入,那就給整個教學環節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其實,導入新課是既是數學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又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和關鍵。教師成功地導入新課,不僅能吸引住學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燃起學生智慧的火花,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當然,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諸如:類比、溫固知新、設疑啟思和設置懸念等,我在教學實踐中經常采用設疑啟思導入法,讓學生對新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老師在講授關于負數這個理論知識點的時候,如果直接性的問學生“10-9=?”和”9-10=?”的不同,并且”9-10”有沒有意義或者何解時,這對七年級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他們對被減數小于減數的問題普遍感到不夠減的困惑;此時,接著體提問:“欠多少才夠減?學生會異口同聲的回答至少“欠1”。于是,我在黑板上寫上“-1”的數字符號后指出:除“0”以外的數前寫上“-”(稱為負號)所得的數叫負數,這樣引入新課既讓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又弄清引入負數的目的。但是,不管采用什么導入方法,教師所提的問題一定要適度,否則,讓學生產生膽怯的心理,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不到引入新課的目的。
三、聽課
高中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聽課理念,它不僅要求你用“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靈”去思考。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引導者,在教導學生應該如何聽課或是如何學習時,一定要他們正確的處理好聽說思讀記的過程。
所謂“聽”就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學生必須首先明白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聽懂重點和難點,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弄清例題解法的思路,聽完教師的指導后還必須及時進行小結。當然,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適當的留出重點項目,讓學生明白今天這堂課的重點該掌握的知識是什么,有條理、有次序的教授,杜絕“注入式”和“滿堂灌”的不良現象,一定掌握最佳講授時間,使學生聽之有效。
“思”就是指學生的思維,假如學生沒有正確的思維,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對學生進行在思維方法指導時,特別強調學生應使學生首先要多思、勤思和隨聽隨思;其次要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膽提出問題;再次要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和歸納;最后要求學生樹立標新立異的創新意識,學會反思。
“記”說的就是現在在教學中流行的聽課做筆記的習慣。七年級學生一般不太會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么學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完整,但收效甚微。因此,我要求學生作筆記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記筆記一定堅持實際實用的原則,一定在聽清楚的基礎上作好精的記錄。2.記知識要點,記疑難問題,記解題思路和方法。3.一堂課上下來,不能毫無收獲,要適當的進行總結,寫出小結或者關于課后思考題的想法。要讓學生明白,“記”是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總之,掌握好這三者的關系,就能使課堂這一數學學習主要環節達到較完美的境界,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四、分層
由于學生的生理、智力和小學階段原始知識的積累等方面的差異,高一新生理解接受能力差異大,不少學困生對課本上的簡單習題也感到無從入手,甚至對學習數學幾乎沒有興趣。面對如此的被動局面,我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
首先,循循善誘的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分層講解的辦法。根據基礎檢測后對班級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的學習小組,既要求小組內互助幫扶合作學習,不同級別的組與組之間也要加強互動性交流,定期召開各小組長會議,收集和了解存在的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優生對“學困生”全方位的指導幫扶同時,也督促優生在幫教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對知識的認知有個更高的感悟。作為引導者的教師,不但對優秀生進行指點,而且對基礎比較弱的學生有的放矢的進行耐心輔導,抓雙基過關。
其次,適當分層布置學生課堂訓練。大部分學生對教師布置的隨堂練習能順利完成的,但對少數基礎差的學生就難了。正因為如果,老師應該在課堂上多給學生一些自己練習發展的機會,選一些學生力所能及的、在水平范圍內的習題,而不是一上來就選學生難以解決的題目給學生練習,讓每位學生動手動腦,都有機會體驗學習的成就感;同時,開始階段還應多一些對作業的講評,使學生在講評中明白失誤原因,消除疑難問題??傊?,學生練習只有難易要適當,才能達到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節奏和諧發展、穩步推進。
最近幾年的教學經過證明了這樣一個真諦:通過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層訓練,能消除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顧慮,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大面積提高了課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