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閏,孟 慧,許 勇
復方甘草軟膏是我院的自制制劑,主要成分為甘草提取物及鹽酸多塞平,用于蕁麻疹、濕疹、過敏性皮炎、神經性皮炎及其引起的皮膚瘙癢,臨床療效較好。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甘草中皂甙類成分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和抗炎、抗變態反應等作用[1-3];鹽酸多塞平是傳統的三環類抗抑郁藥,近年來研究發現,多塞平尚有很強的抗H1與H2受體作用,其拮抗H1受體的作用較傳統的抗組胺藥苯海拉明強100倍[4],臨床上新用于治療相關的皮膚病[5-7]。我院根據甘草提取物和鹽酸多塞平藥理作用,設計組方制備了復方甘草軟膏,在臨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為了保證醫院制劑的質量,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本文建立了復方甘草軟膏鑒別方法及含量測定方法。
甘草提取物(上海滬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藥用,批號:20120306),鹽酸多塞平(上海滬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藥用,批號:20120515),甘草對照藥材(新疆參茸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提供,批號:12032203),鹽酸多塞平對照品(上海西問實業有限公司,批號:20120408),甘草酸標準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731-201116),甲醇(色譜純,美國Fisher公司),乙腈(色譜純,美國 SIGMAALDRICH公司),紫外分光光度儀(Lambda 14,美國Perkin Elmer公司),Waters高效液相色譜儀(515型單元泵+2487型紫外檢測器,美國Waters公司)。
2.1 復方甘草軟膏的制備 稱取硬脂酸100 g、單硬脂酸甘油酯75 g、16醇20 g、18醇20 g、白凡士林50 g、羊毛脂20 g,混合加熱融化,保持溫度80℃;另取甘油50 g、三乙醇胺8 g、吐溫-80 5 g、尼泊金甲酯1 g、尼泊金乙酯1 g加純化水100 mL加熱溶解,保持溫度80℃,在攪拌下緩緩加入到上述油相中,繼續攪拌乳化形成基質;將鹽酸多塞平50 g溶解在80℃ 165 mL純化水中,再加入甘草提取物250 g調成糊狀后與上述基質混合,加入氮酮15 g和N-甲基吡咯烷酮15 g,攪拌均勻,待降溫至40℃,將30 g薄荷腦溶于30 g液體石蠟中,再以等量遞加法分次加入到以上混合物中,攪拌均勻至室溫既得。
2.2 復方甘草軟膏的鑒別 破乳:取適量的復方甘草軟膏于100 mL燒杯中,加10%氯化鈉溶液10 mL、甲醇40 mL,水浴加熱熔化,加入冰浴中10 min,破乳提取后再經濾紙濾入100 mL的容量瓶中,取下濾紙放入燒杯中;再加入10%氯化鈉溶液5 mL、甲醇20 mL,水浴加熱熔化后,加入冰浴中10 min,再次破乳提取,合并濾入100 mL的容量瓶中。取下濾紙放入燒杯中,此次只加入20 mL甲醇溶液,同法濾入至10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
2.2.1 甘草的鑒別 取甘草對照藥材1 g,加乙醚40 mL,加熱回流1h,濾過,藥渣加甲醇30 mL,加熱回流1h,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分成兩份,一份用甲醇溶解,一份用水溶解作為兩組對照;與樣品提取液一同點樣于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濃氨試液-水-乙醇(13∶1∶4∶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于紫外燈下檢視,并計算比移值(Rf值)。
2.2.2 鹽酸多塞平的鑒別 取鹽酸多塞對照品10 mg于100 mL量瓶中,加入10%氯化鈉溶液15 mL,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
取復方甘草軟膏0.5 g于100 mL燒杯中,以1 mol/L HCL-甲醇溶液為溶劑,10%氯化鈉溶液進行破乳提取,與甘草提取方法相同,提取鹽酸多塞平,作為樣品。另取未加鹽酸多塞平,只加等量甘草提取物的同基質軟膏,同法提取,作為樣品的空白校正。于波長200~400 nm測定其紫外吸收,以及其在最高吸光度的吸收波長。
2.3 含量測定方法
2.3.1 甘草酸的測定 色譜條件:色譜柱:Waters C18 柱(3.9 ×150 mm),粒度:5 μm,柱溫:室溫,流動相:乙腈-0.01 mol/L磷酸(30∶70),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52 nm,進樣量:20 μL。
標準品的制備:將甘草酸標準品20 mg,置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適量甲醇超聲溶解,稀釋至刻度,冷藏備用。
樣品的制備:取復方甘草軟膏0.2 g于100 mL燒杯中,加入20 mL流動相,10%氯化鈉5 mL,水浴加熱融化后,加入冰浴中10 min,破乳提取后經有機濾膜濾入50 mL量瓶中,取濾膜放入燒杯加入15 mL流動相,10%氯化鈉3 mL,水浴加熱至融化后加入冰浴中10 min,破乳提取后經有機濾膜一并濾入50 mL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備用。
將標準液分別配置為濃度為 1.25、6.25、12.5、25、50 μg/mL 的溶液,精密吸取20 μL 進樣,記錄色譜峰面積,以峰面積為縱坐標(y),以標準品濃度為橫坐標(x)進行回歸分析,計算回歸方程。
2.3.2 鹽酸多塞平的測定 色譜條件:色譜柱:Waters C18 柱(4.6 ×150 mm),粒度:5 μm,柱溫:室溫,流動相:甲醇-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氫鈉(35∶20∶45),用2.0 mol/L 磷酸調 pH 至 2.5,流速:1.0 mL/min,檢測波長:290 nm,進樣量:20 μL。
對照品的制備:將鹽酸多塞平對照品20 mg,置于50 mL棕色容量瓶中,加適量甲醇超聲溶解,稀釋至刻度,冷藏備用。
樣品的制備:方法同2.3.1項下的樣品制備。
將對照品溶液分別配置為濃度為1.25、6.25、12.5、25、50 μg/mL 的溶液,精密吸取 20 μL 進樣,記錄色譜峰面積,以峰面積為縱坐標(y),以標準品濃度為橫坐標(x)進行回歸分析,計算回歸方程。
精密吸取濃度為12.5 μg/mL的甘草酸標準品溶液和多塞平對照品溶液20 μL,分別在其色譜條件下,連續進樣5次,計算其相對標準偏差(RSD),考察測定方法的精密度;精密吸取濃度為12.5 μg/mL的甘草酸標準品溶液和多塞平對照品溶液20 μL,分別在其色譜條件下,于 0、2、4、8、12、24 h測定,測定甘草酸和多塞平的峰面積,計算其RSD,考察測定方法的穩定性;取復方甘草軟膏(批號20140310),按2.3項下方法制備樣品溶液6份,分別在不同色譜條件下,求得甘草酸和多塞平的峰面積,計算其RSD,考察測定方法的重復性。
3.1 乳膏的制備 所制備品為棕色軟膏,氣微香。
3.2 復方甘草軟膏的鑒別
3.2.1 甘草薄層色譜(TLC)鑒別 復方甘草軟膏中的甘草成分使用薄層色譜法進行鑒定。如圖1所示,軟膏樣品的 Rf=1.5/7.5=0.2,對照藥材(甲醇、水)的 Rf=1.5/7.5=0.2,根據薄層色譜的結果,表明制備的軟膏中含有甘草成分。

圖1 甘草鑒定的播出色譜圖
3.2.2 多塞平的紫外鑒別 多塞平對照品和復方甘草軟膏的紫外掃描分別見圖2、圖3,多塞平對照品和樣品均在298 nm處有特征的紫外吸收,參考文獻中多塞平在297 nm處有最大的紫外吸收[8],根據紫外掃描圖譜,表明制備的軟膏中含有多塞平成分。在軟膏樣品進行紫外掃描時需排除甘草成分的干擾,因此同法制備只含甘草成分的軟膏(不含多塞平),進行破乳提取,作為樣品測定時的空白對照。

圖2 多塞平對照品紫外-可見掃描圖譜

圖3 軟膏樣品紫外-可見掃描圖譜
3.3 含量測定方法
3.3.1 甘草酸和多塞平的測定 甘草酸標準品及軟膏樣品的高壓液相(HPLC)圖譜見圖4、圖5,以峰面積為縱坐標(y),以標準品濃度為橫坐標(x)進行回歸分析,得回歸方程:y=50 152x+12 391(r=0.9996),線性范圍為 1.25 ~50 μg/mL。
多塞平對照品及軟膏樣品的HPLC圖譜見圖6、圖7,以峰面積為縱坐標(y),以標準品濃度為橫坐標(x)進行回歸分析,得回歸方程:y=32 367x+674 630(R=0.9995),線性范圍為1.25 ~50 μg/mL。
精密度實驗,甘草酸和多塞平的RSD分別為0.78%和1.04%;穩定性實驗,甘草酸和多塞平的RSD分別為0.75%和1.06%;重復性實驗;甘草酸和多塞平的RSD分別為1.13%,1.45%。表明該測定方法符合要求。

圖4 甘草酸標準品的HPLC圖譜

圖5 甘草酸樣品的HPLC圖譜

圖6 多塞平對照品的HPLC圖譜

圖7 多塞平樣品的HPLC圖譜
3.3.2 樣品測定 參考《中國藥典》中相關的質量標準,規定本品1g軟膏中甘草酸不得少于16.2 mg,多塞平的含量應為45~55 mg。取三組不同批號的軟膏,測定甘草酸和多塞平的含量,結果見表1,均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

表1 復方甘草軟膏中甘草酸和多塞平的含量(mg/g軟膏)
考慮到軟膏中成分復雜,在測定甘草酸含量時,通過調整流動相極性延長了保留時間,從而排除干擾,達到準確測定的目的[9]。在測定多塞平時,選擇了與測定甘草酸不同的流動相,文獻報道多塞平存在異構體[10],色譜可能出現雙峰。依照相關文獻[11-12],采用 2.0 mol/L 磷酸調流動相的 pH 至2.5,取得了較好的結果。
關于復方甘草軟膏中甘草酸和多塞平的含量的標準,參考了《中國藥典》中復方甘草片及鹽酸多塞平片的含量標準。復方甘草片的藥典標準為每片含甘草浸膏粉112.5 mg,含甘草酸不得少于7.3 mg;而每克軟膏中含有甘草提取物250 mg,根據復方甘草片中含甘草浸膏粉的量,折算得每克軟膏中甘草酸不得少于16.2 mg,而測定的三批制劑,每克軟膏中甘草酸都大于16.2 mg。鹽酸多塞平片的藥典標準為每片含多塞平應為標示量的90% ~110%,根據軟膏制備時的投藥量,每克軟膏中多塞平的標示量為50 mg,即每克軟膏中多塞平的含量應為45~55 mg,而測定的三批制劑,每克軟膏中多塞平的含量均在標示量的90%~110%。本文所制定的含量標準可以更好地控制軟膏的質量,保證臨床的療效。
[1] 王 兵,王亞新,趙紅燕,等.甘草的主要成分及其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3,34(3):215-218.
[2] 張明發,沈雅琴,張艷霞.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膚藥理和臨床應用藥物評價研究[J].藥物評價研究,2013,36(2):146-156.
[3] 王 娟.甘草制劑在部分皮膚病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4):17-18.
[4] 郭源源,王 暉.多塞平非抗精神病的藥理作用與臨床應用[J].醫藥導報,2007,26(1):84-86.
[5] 潘經媛,邱銀生,嚴漢池,等.鹽酸多塞平乳膏的止癢和抗過敏作用[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5,21(12):1505-1508.
[6] 蘭建平.依巴斯汀聯合多塞平治療慢性特發性蕁麻疹60例臨床觀察[J].皮膚病與性病,2010,32(3):34-35.
[7] 魯格平,孫治華,劉運華,等.多慮平治療尿毒癥皮膚瘙癢臨床療效分析(附56例臨床報告)[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3,33(6):869-870.
[8]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M].2010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695-695.
[9] 鐘桂香,嚴 佳,黃愛文,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氯化銨甘草口服溶液中嗎啡、愈創甘油醚和甘草酸的含量[J].東南國防醫藥,2014,16(3):229-232.
[10]樓麗君,張劍英,周靜安,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血清中多塞平異構體含量[J].醫藥導報,2006,25(9):962-963.
[11]陳新善.HPLC-測定復方鹽酸多塞平膠囊中鹽酸多塞平與鹽酸可樂定的含量[J].中國藥事,1998,12(4):223-225.
[12]張肖玲,張 蜀,鄧 紅,等.鹽酸多塞平乳膏的經皮滲透性比較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13,22(4):47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