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禮
摘 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公司理財》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對如何改進和創新公司理財教學提出了積極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公司理財;教學分析
一、高職院校《公司理財》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陳舊,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公司理財》課程采用的是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只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的掌握,忽略了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老師填鴨式的教學,不但沒給學生創造表達的機會,而且制約了師生間的有效互動,阻礙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發揮,影響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根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們普遍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表示不滿,而對“案例教學”、“沙盤實驗教學”和“情景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而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教師在觀念上、能力上和客觀條件上還不能做不到這些。
(二)課程考核方式方式單一,無法保證學生對實踐技能的掌握。當前很多高職院校的《公司理財》課程考核方式仍然停留在“閉卷考試”上,這種考核模式只能考察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學生的實踐技能的考察并沒有很明顯的效果,也就達不到高職教育“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要求。
(三)教材的選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市場上的《公司理財》教材分為三類:中文版教材(中國學者撰寫)、譯文版教材(外國學者撰寫,中國學者翻譯)和英文原版教材。由于高職學生英文水平參差不齊,加上受到專業術語的限制,選用英文原版教材難度較大。譯文版教材質量的高低與翻譯人員的水平直接相關,由于受到翻譯人員專業水平和文字修養的限制,錯誤和紕漏在所難免。目前一些優秀的中文版教材積極吸收了西方國家的理論和方法,同時也繼承和發展了我國財務管理的精華,但是教材的更新明顯滯后,學術的先進性、概念的嚴謹性、實證資料的豐富性等方面還是有欠缺。
(四)案例教學方法流于形式。案例教學被認為是《公司理財》課程的精髓所在。在《公司理財》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財務學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踐,也可以使學生清楚地認識財務活動在整個公司管理中的功能定位。在我國高職院校《公司理財》課程的教學中,相當一部分學校的案例教學是流于形式的,其原因在于案例的搜集、整理與分析等方面相當滯后;缺乏對案例教學理論的系統性研究;案例編寫經費不足、案例來源匱乏,大多數案例編寫采用“拿來主義”,由于企業制度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區別,對我國企業的適用性較差。這些導致案例教學方法難以有效開展,教學效果較差。
二、對于高職院校《公司理財》課程教學的建議
(一)正確處理好教材講義與講授內容的取舍關系。《公司理財》課程的教學要做到有教材、有講義、有作業、有案例。教材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也應該圍繞這四個方面進行。考慮到教材的先進性、概念的嚴謹性、實證資料的豐富性以及高職學生英文水平和專業術語的限制,筆者認為選用權威譯文版教材比較適當。但是選用時要注意譯者的英文水平和專業背景,以保證所選教材有較高的翻譯質量。除了教材中的內容外,還需要在三個方面對講義進行補充:一是國內外有關公司理財的前沿理論;二是國內公司理財的本土理論;三是國內外企業理財環境方面的差異。
(二)嘗試多元化的教學方法。(1)案例教學法。公司理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經濟管理學科。而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的新型教學方法,在《公司理財》課程教學合理、適當地使用案例教學,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2)情境教學法。在公司理財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可以運用多媒體、網絡資源或虛擬現實創設情境。教師在創設公司理財教學情境時,可以將授課班級模擬成為一個公司,并設立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財務處、生產部門等組織機構。(3)合作學習法。公司理財的服務對象是多元化的,它把公司內部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經濟活動聯結起來,并進行協調和控制,同時又扮演著與投資者、被投資者、債權人、債務人、中介機構、府部門等利益主體的協作者或協調者的角色。
(三)創新考核機制。在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情況下,筆者認為應該更新觀念,將考核機制創新,制定一套與教學相適應的考核機制。我們應把考試的重心從記憶的考察轉向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考察。另外,還要加入過程考核,包括案例口頭討論、書面分析報告、情景教學及合作教學的表現情況等,最終的考核成績又以上幾部分按照比例共同組成。
(四)重視實踐性教學。學校或院系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
節,積極為學生提供參與相關社會實踐的機會。公司理財是一門應用型的經營管理學科,與實踐活動緊密聯系,操作性很強。而實踐教學的目的就是實現學科的知識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實踐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公司理財的具體工作中去。實踐教學中通過實踐操作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技能和技巧,是培養應用型公司理財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公司理財》課程案例教學芻議,趙陽,現代經濟信息,2013.08
[2]理財學課程設置與教學探討,蔣勇、李潔,《財會通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