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素嬌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
?
中藥炮制減毒方法及原理
鄒素嬌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
雖然現在西藥在手術和臨床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針對一些慢性病和傳染病而言,中藥“固本培元”的功效逐漸受到重視。但由于有的患者自身患有多種疾病,許多中藥材在其使用的過程中可能對其自身產生影響,就需要在用藥之前對其可能產生的毒性進行減毒處理。對中藥炮制減毒方法及原理進行分析,以期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
中藥;炮制減毒方法;減毒原理;合理用藥
中藥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千年以上,中藥的成分是純天然的,來源渠道無外乎是自然界的動植物或礦物質,古人通過不斷實踐和經驗摸索,掌握了這些藥材針對某種疾病的特殊效果,最終使其發揮最大藥用價值。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中藥材除了針對某種疾病有一定的藥效以外,還可能存在著對人體機能產生損傷的“毒性”,如果不對這種毒性進行遏制的話,患者輕則有并發癥出現,重則對生命造成威脅。所以有些藥材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必須進行減毒處理,而減毒方法多以炮制為主。
1.1 凈制去毒
凈制去毒是指將重要原材料中存在一定毒性的部位利用人工的方式去除,這是中藥炮制中最簡單的去毒方式,只要掌握了重要原材料的毒性部位就可以了,一般適用于較為常見且用量較大的中藥材。凈制去毒按照部位的不同分為三種,一種是“去心以減毒”,也就是說有些中藥材原材料只取其表皮使用就足矣了,其中典型的中藥材原材料是蓮子,對于蓮子的取心去毒,早在明代的中藥藥典中就有明確的不良反應記載;一種是“去蘆以減毒”,這里的蘆是指中藥材原材料的頂尖位置,其中最常見的中藥材為甘草,甘草在入藥之前必須去其頭尾的尖端才能去除其副作用;一種是“去頭尾、足翅以去毒”,這種方法多針對以動植物為主的中藥原材料,主要是將動植物自身與其他毒性部位徹底分離,在爬行動物中較為常見,且以各種原本具有劇毒的蛇類原材料居多。
1.2 水處理去毒
水處理去毒法中所去的“毒”其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藥材毒性,而是由于干燥的中藥材自身藥性太強,如果直接入藥,過猛的藥效反倒會引起患者不適,所以必須讓藥材吸水、軟化,緩和藥性。其中最為典型的是天南星。
1.3 加熱去毒
加熱去毒主要是利用高溫破壞或者分解藥物的有毒成分,這種方法在中藥炮制去毒過程中是一項較為專業的手法,不僅需要藥師掌握藥材原材料的毒性,還必須對加熱過程中的火候準確把握,經過這樣處理的藥材才能最終入藥。這種加熱去毒的方法按照原材料毒性或者是自身成分的不同大致分為四種不同的加熱方法,一是清炒法,也就是將原材料利用清炒的方式減弱其毒性,這也是加熱去毒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手法,適用的中藥材較多,最常見的當屬花椒,經過熱炒之后麻性增強,其它毒性減弱,驅寒效果顯著;二是加輔料炒,有些藥物由于體積特性或環境溫度等因素的影響,需要在炒制的過程中增加輔料以達到去毒的效果,斑蝥就是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中藥材。斑蝥中含有的斑蝥素對治療牛皮癬、瘧疾及女性經血不調等都有較好效果,但是過量的斑蝥素可能會對人體的皮膚造成一定損傷,因此需要經過深加工才能入藥。但如果斑蝥直接清炒將直接對斑蝥本身造成損傷,所以目前都以斑蝥加米熱炒的方式為斑蝥去毒;三是烘培法,有些中藥材原材料不適合短時間高溫去毒,需要較長時間的烘培逐步將毒性去除,最常見的是蜈蚣,蜈蚣的腥臭味和毒性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烘培才能去毒,這種烘培方法需要經驗豐富的藥師來操作;四是其它加熱方式,有些較為特殊的中藥材一次加熱不能徹底去除毒性,需要幾種加熱方式綜合使用才能達到效果,但這種藥材并不常見,所以實際使用也并不多。
1.4 加輔料復制減毒
毒性較強的中藥材原材料在炮制過程中如果適當加入一些與其毒性相中和的材料,可以有效解毒或減毒,這其中有的是物理反應,就是通過輔料將毒性依附,但更多的是屬于化學反應,也就是通過炮制將中藥的分子結構甚至是細胞結構完全改變,只保留其藥用價值,徹底分離其毒性。通過這種方式去毒的中藥材很多,而且雖然傳統藥典上記載的方式已經不少了,但是由于大多都是人工處理方式,很難達到量產的效果。專業研究人員依托現代科技工藝,再與傳統藥理相結合,成功將一部分中藥材加輔料復制減毒工藝實現了量產,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還為傳統中藥理論和現代高科技工藝的結合開拓出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更主要的是為中成藥藥品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也提供了相關的實際操作經驗,對推動中成藥批量面向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
1.5 壓榨去毒
有些中藥材雖然藥效很好,但是其所含的脂肪油太高,且脂肪油對人體的傷害較為嚴重,因此采用壓榨去油取霜的方法進行去毒。其中最為典型的藥品是巴豆,巴豆是藥性極強的瀉藥,其自身含有的脂肪油占到50%以上,且這種脂肪油即便在微量的情況下也能對人體的口腔和腸胃產生嚴重刺激。古代藥典收錄了吸食過量巴豆脂肪油致人死亡的病例,現代藥典中收錄了從巴豆油脂肪中提取出致癌物質的記載,因此,為了用藥安全,巴豆都是在加熱壓榨除去大部分油脂之后才正式入藥。
1.6 水火共制減毒
水火共制減毒是指將藥材原材料在特定容器內,先用水處理法將毒性稀釋之后再進行加熱處理,這樣做是因為有些中藥材利用單一的水處理或者加熱處理并不能完全去毒,將水、火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可以直接將其毒性利用經過高溫加熱的水直接分解掉。其中應用最為廣泛的藥品是硫磺,硫磺有藥用和工業用兩種作用,屬于低毒危化物,經過去毒之后的硫磺對于鎮咳、祛痰有著很好的療效,但是硫磺在燃燒過程中易融化,且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對人體有劇毒,人一旦吸入之后對胃腸黏膜和呼吸道有明顯的刺激和損傷,嚴重時還可能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為了有效地去除硫磺毒性,就采用這種水火共制的方法首先將硫磺置于不容易燃燒的水環境中再進行加熱去毒處理,效果十分明顯。
1.7 提凈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以礦物質為原材料的中藥材,某些礦物質雖然有一定的藥效,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雜質和毒性物質較多,為了保留這種藥性且去除毒性,可以經過水溶解、過濾之后進行去雜質提凈,最后讓藥物進行重新結晶,這樣就可以在進一步提純的過程中去毒。這種方式最適合用于可溶性無機鹽類藥物,最典型的藥品是芒硝,芒硝對便秘、消化不良、浮腫等都有顯著藥效,但是由于其結晶環境多處于干旱地區,受環境影響較大,雜質較多,利用提凈法進行提純重新結晶之后就可以使用了。
這些炮制減毒方法一個是物理原理,也就是強制性將有毒物質部分與中藥原材料分離;一個是化學方式,通過加熱等方式改變中藥材原材料的分子或細胞結構,讓其在保留藥性的同時其毒性與外部環境或其它物質產生化學反應。古代藥典中記載的利用物理原理炮制減毒的方法很多,到了現代,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和實驗,越來越多的中藥材可以用化學方式進行量化減毒。
綜上所述,俗話說的“是藥三分毒”在西藥中指的是副作用,而在中藥中指的是特殊功效,通過不同的中藥炮制減毒方法對中藥進行減毒處理后,可以在臨床中針對不同患者用藥。中藥炮制方法既有傳統的,需要繼承和發揚,又有現代的,需要進一步創新和改進。
[1] 李本俊,趙華. 有毒中藥炮制減毒的三類分類法[J].中國實用醫藥,2014(18):260-261.
[2] 李培海. 中藥炮制減毒方法和機理探討[J].中國民間療法,2013(4):9-10.
[3] 龍揚. 中藥炮制減毒方法及原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23):134-135.
[4] 劉志勤. 幾種植物類中藥炮制減毒方法[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1(5):357-358.
(責任編輯:宋勇剛)
2014-11-06
鄒素嬌(1965-),女,貴州省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主管中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藥炮制及鑒定。
R283.1
A
1673-2197(2015)05-0051-02
10.11954/ytctyy.20150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