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朗讀教學貫穿了整個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只要我們教師能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朗讀培養的重要性,提高自身朗讀水平,培養朗讀興趣,有耐心、有恒心,科學地進行朗讀訓練,我想信小學生朗讀差的局面一定會有所改善。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7-0085-0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文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老師應盡的職責。
一、激發小學生的朗讀興趣
1.精彩的朗讀,喚起學生朗讀的欲望。好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的想象,與課文中的主人公同喜同悲,喚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欲望。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差,領悟能力低,但模仿能力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課文朗讀時,我先讓學生聽錄音,把重音、停頓讀好,然后再做好范讀,讓學生把重點句子讀好,如我在教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七冊第三組《秋天的雨》,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聽錄音、聽范讀,然后讓他們練習朗讀,通過訓練,學生能讀得惟妙惟肖。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朗讀長生了興趣。
2.運用激勵語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強烈欲望。我相信所有的學生都喜歡聽到老師的表揚,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果老師能在學生的朗讀上進行恰當的點評,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朗讀效果。如學生在讀《秋天的雨》的第一自然段,講秋天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來的,為什么會不知不覺?因為秋雨雖涼,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潤物無聲;朗讀的時候,聲音要輕一些,要給人輕松舒服的感覺。沒等我把話講完,有的學生就朗讀起來。除此之外,學生之間還可以經常進行朗讀比賽。
二、教師范讀,感染小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候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輕重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和《再見了,親人!》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的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全國人民在十里長街盼靈車,送總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遠懷念總理的無限深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同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依依惜別之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之間和鮮血凝成的深情厚誼。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己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三、創設情景,加深小學生理解
語文課本中有一些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生活較遠,這些課文尤其是對小學生比較難理解。對于此類課文老師可以創設情景幫助學生加深理解。例如:我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的《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時,課文用了很大的篇幅寫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可學生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無法想象課文中所描述的優美景觀。在課堂上,我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這些美景以及珍貴文物的圖片,把學生帶入課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學生充分理解后,就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體會表達了出來,學生的朗讀水平無形中就得到了提高。因此,創設情境是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一個重要手段。
四、加深理解,激發小學生的朗讀情感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重點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要求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又在理解后的朗讀中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回憶近幾年的語文教學生涯,我一直非常重視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而在訓練學生的朗讀時,我一直要求學生通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與感受表達出來。例如:我在引導學生朗讀“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教學這一句話時,我先問學生“同學們,在這樣的園里漫步,你想出來嗎?誰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第一個同學起來讀的語速較快,我又問“誰比他更喜歡欣賞這些優美的景色,都不想出來嗎?”學生就明白了讀這一句語速要慢一點兒。我又問:“誰完全被這些優美的景色陶醉了,都忘記出來了?”這時,同學們朗讀的興趣都被激發出來了,都爭著要來讀并且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會讀出來了。在語文課上,我堅持用這個方法來訓練學生的朗讀,使學生的朗讀能力有了一個較大的提升,也正是用這個方法來讓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相互促進的。
五、開展活動,創造學生的展示平臺
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不應該局限于課內,而應該從課內延伸到課文外。為了更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我經常開展一些詩朗誦、講故事、演講比賽等一些小型的班內活動,為學生創造了展示自我的平臺,并及時的對一些表現好、進步大的同學提出表揚。這些活動的開展不但體改了學生朗讀水平,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讓學生積累了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也使自己的語文教學更加輕松。
朗讀教學貫穿了整個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只要我們教師能轉變觀念,正確認識朗讀培養的重要性,提高自身朗讀水平,有耐心、有恒心,科學地進行朗讀訓練,我想信小學生朗讀差的局面一定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