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瞿宣

油用牡丹
牡丹籽油是國家衛生部公告許可的“新資源食品”,其含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2.26%,有“植物腦黃金”之稱。2014年以來,衢江區立足發展高端放心農產品,搶抓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先機,認真開展政策對接、項目對接,全力做好組織協調、指導服務,積極引導8 家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建設油用牡丹種植基地2300 余畝,苗木繁育基地5 畝,同步引進牡丹籽油加工生產線一條。預計盛產期每年可產牡丹籽92 萬公斤,生產高檔牡丹籽油18.4 萬公斤。按目前市場價計算,可實現產值3.86億元,為山區群眾增收致富又開辟了一條新路。發展油牡丹產業不僅護美綠水青山,更是做大“金山銀山”,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一)考察論證,科技驅動。衢江區先后組織相關部門、企業負責人,深入安徽省銅陵市、河南省洛陽市和山東省荷澤市等地調研考察,親身感受三地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并召開專題座談會,認真分析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前景,深入探討發展本地油用牡丹的對策建議,凝聚產業發展共識。針對衢江區牡丹雖有栽培,但沒有大面積種植先例的實際,專門邀請山東省荷澤市油用牡丹栽培專家前來指導,并特別邀請國家林業局原副局長、中國油用牡丹專家委員會主任李育材來區調研指導,作《中國油用牡丹發展的思考》專題講座,闡釋分析發展油用牡丹產業的重要意義、研發過程及面臨的形勢,探索交流油用牡丹產業發展舉措建議,增強產業發展信心。
(二)創新服務,干群聯動。衢江區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聯系基地制度,每塊基地落實1 名首席林技專家、1 名責任林技員,積極幫助企業做好基地選址、種苗采購和栽植技術培訓。他們加強與上海植物園科研中心的聯系對接,積極邀請該園牡丹研究組南方牡丹栽培專家來區開展栽培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土地流轉工作組,專門服務油用牡丹項目土地流轉的相關工作。明確區、鄉、村、組干部全員聯動,倒排時間,實行包干到戶、逐戶分析、干部上門的工作方式,形成工作合力,著力破解土地流轉難題。衢江區主要領導先后多次帶領區府辦、區林業局等部門負責人,專程赴上級林業主管部門匯報油用牡丹發展情況,對接產業發展政策和項目,爭取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三)引資借力,政策推動。衢江區牢固樹立以工業化和金融的理念抓油用牡丹產業發展,積極引導發展理念領先、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先行試點示范、探索發展。2014年,全區8 家油用牡丹種植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相繼投入資金1600 余萬元,建設油用牡丹種植基地2300 余畝,苗木繁育基地5 畝,同步引進牡丹籽油加工生產線一條,實現油用牡丹產業發展的良好開端。衢江區專題研究通過《衢江區扶持油用牡丹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采取定向扶持、一事一議的方式,區財政共撥款257 萬余元,對發展油用牡丹產業的主體予以扶持。衢江區還委托杭州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編制了《衢州市衢江區油用牡丹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到2019年,全區油用牡丹產業產值達到14.2億元以上,建成油用牡丹標準化生產基地5.0 萬畝,新建年產苗木3000 萬株的良種繁育中心,培育、引進3 家以上深加工龍頭企業。
(四)發展氛圍日益濃厚。衢江區各鄉鎮把油用牡丹產業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抓手,積極謀劃包裝項目,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并鼓勵農戶通過林地流轉將承包權轉化為股權,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發展油用牡丹產業。原已經種植油用牡丹的8 家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紛紛表示,要繼續擴大基地建設規模。浙江萬萬農業等企業也表示出強烈的發展意向,目前已落實種植基地2000 余畝,訂購2~3年生苗木500余萬株。安徽省六安市順景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衢州紅楓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先后來區考察洽談,準備投資建設集牡丹生產、觀光、科研、示范于一體的國家級油用牡丹良種繁育中心。

1.油用牡丹基地

2.牡丹籽油產品
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可以充分利用山區丘陵地區干旱、貧瘠的荒山荒地造林,既可以綠化國土,治理水土流失,又可緩解耕地生產油料的壓力,實現不與糧爭地,不與民爭糧。油用牡丹栽植后第三年開始結籽,第四年至第五年進入盛產期,結籽盛產期30~40年,堪稱“鐵桿莊稼”,管理成本極低。盛產期每畝地每年結籽400 公斤以上,按目前市場收購價每公斤20 元計算,每畝地每年收入可達8000 元,是傳統作物的6 倍,收益非常可觀。同時,牡丹籽出油率高達20%以上,盛產期每畝地可出油80 公斤,不僅可以有效緩和食用油市場的嚴峻形勢,對保障糧油安全起到積極作用,而且牡丹籽油對人體健康具有保健功效,目前每公斤市場售價高達2000多元,又實現高附加值。此外,在發展油用牡丹產業的過程中,還可以開發高檔化妝品、高檔日用品、高檔藥物和防輻射產品,加工成成品后價值十幾萬元至幾十萬元,是山區群眾名副其實的“搖錢樹”。
目前,衢江區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一是前景廣闊。今年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木本油料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建成800個油茶、核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重點縣,建立一批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示范基地,木本油料種植面積從現有的1.2 億畝發展到2 億畝,年產木本食用油150 萬噸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國家將發展木本油料產業提到了糧油安全的重要位置,未來我國木本油料產業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二是競爭激烈。油用牡丹融觀賞價值、藥用價值和油用價值于一身,集一二三產業于一體,具有極高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由于發展形勢看好,各地都在積極謀劃加快牡丹產業發展。河南、安徽、四川、山西、江蘇、湖南、甘肅等主要牡丹產地都在圍繞牡丹做文章。并在資源收集、良種選育、種苗繁育、栽培管理、產品深加工等方面具備了良好的研究基礎與技術儲備。三是任重道遠。衢江區區位條件優越,土地資源豐富,氣候因子優良,非常適宜油用牡丹集中性、大規模栽植。但長期以來,牡丹在衢江區只作為一種觀賞花卉少量栽培,大面積建設基地還未有先例,人們對油用牡丹及相關產品還非常陌生。牡丹品種選育、牡丹適應性分析、栽培管理、生產標準、深加工技術和終端產品研發等還正處在起步、探索階段,自主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加之沒有自己的油用牡丹良種繁育苗圃,苗木只能依賴外地供應,基地種植的苗木品種質量難以保證。根據《衢州市衢江區油用牡丹產業發展規劃》,要創建全國油用牡丹良種繁育中心和國家級油用牡丹生產示范基地,任重而道遠。
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朝陽產業,全國各地油用牡丹產業發展異常火熱,衢江區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在下步工作中,必須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全力以赴壯大油用牡丹產業。
(一)組織領導再加強。把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由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各鄉鎮在油用牡丹產業發展中的職能、作用和分工,切實加強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及時解決油用牡丹產業發展中遇到的重大問題。結合衢江實際,出臺有針對性的配套措施,從組織上和制度上保證全區油用牡丹產業建設項目更好更快的發展。
(二)宣傳發動再深入。堅持把宣傳作為提升衢江區油用牡丹發展的重要突破口,深入做好宣傳策劃。邀請牡丹產業方面的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講座,在電視臺開辟專欄,宣傳油用牡丹種植技術和牡丹產生的價值,算好經濟效益賬,全面提升全區廣大干部群眾思想認識,增強種植油用牡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對典型牡丹種植戶和生產加工企業進行報道宣傳,組織干部、種植戶、加工企業到先進地區參觀學習,營造大力發展牡丹產業的濃厚氛圍。
(三)科技支撐再強化。組建衢江區油用牡丹研究所,進一步加強與上海植物園科研中心等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的合作,加快引進含油量高、產量高、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并通過科學研究和試驗示范,重點加強良種選育、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治、產品加工等先進實用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推動油用牡丹生產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提升主導產品的市場競爭優勢,實現產品高附加值和高收益。加快制定油用牡丹及其相關產業的生產標準、產品標準、行業標準,推進產品質量、新資源、新材料認證和商標注冊,引導產業規模發展和產品質量安全。
(四)激勵機制再創新。以種植2~3年生種苗,每畝種植密度2500~3000 株計算,僅種苗一項,油用牡丹基地建設成本就達1500~3000 元,前期投入比較大。應進一步深化完善產業發展激勵機制,出臺扶持政策,設立油用牡丹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對油用牡丹規模種植和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給予一定財政補助,有效緩解油用牡丹種植企業和農戶初期的資金“瓶頸”。切實加大部門項目資金整合力度,全面整合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央造林補貼資金項目等資源,重點投向油用牡丹基地建設,改善牡丹基地生產條件,提高農戶種植牡丹的積極性。不斷深化“政銀企農”合作,幫助企業與金融部門牽線搭橋,通過舉辦政銀企農對接會等形式,廣泛吸收和積極引導社會資金、銀行資金投資油用牡丹產業,用政府財政小資金撬起金融、企業和社會上的大資金。
(五)基地規模再擴張。堅持以點帶面,狠抓示范帶動,盡快啟動油用牡丹“一核二園三區”基地建設工程,到2019年全區油用牡丹基地面積達50000 畝。以杜澤鎮為核心,輻射蓮花、高家、全旺等鄉鎮,建設年產3000 萬株良種壯苗的油用牡丹繁育基地,5000 畝的衢北低山丘陵油用牡丹精品園,500 畝牡丹觀光園。引導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緊密合作,建立完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大力發展“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實現農戶連基地、龍頭帶企業的良性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