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生 唐海萍 蔣潔


摘 要 本研究以湖南省地質中學80名體育特長生為研究對象,其中40人為實驗組,40人為對照組。運用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前測,發現兩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并無顯著性差異。之后對實驗組學生實施為期一個學期的導師制模式管理,對照組學生仍舊采用傳統的學校日常教學活動。后測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說明導師制有利于提高特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 導師制 特長生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11.077
On the Influence of Tutorial System on Sports Students' Mental Health Level
ZHOU Linsheng, TANG Haiping, JIANG Jie
(Hu'nan Dizhi Middle School, 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ake 80 middle schools in Hunan Geological Sports Students for the study, 40 huma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40 as control group. Mental Health Test before u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of students measured and found that two groups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no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a semester Tutorial mode of administ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of students still use the traditional daily teaching activities in schools. After the test results found that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described the tutorial system will help improve the level of expertise of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tutorial system; sports students; mental health
0 導言
特長生,是指學生在某些方面,如體育、藝術等方面比一般人技能要優秀的學生。隨著特長生教育的迅速發展,特長生隊伍在日益壯大。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的中學生,他們又正處于青春期,相對于其他普通高中生,存在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習慣不好,紀律觀念不強等問題,由于缺乏及時引導,容易出現違紀、厭學、沖動性行為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最終導致高考成績不理想,甚至造成人格缺陷。因此,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最大障礙,阻礙了他們的成才。
十九世紀,牛津大學便實行了導師制。此制度迅速成為英國高等教育中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有效措施,且為其他國家所仿效。導師制在師生之間建立了一種“導學”關系,導師根據學生個性特長、學習狀況、智力水平、心理狀態等各方面發展的要求,因材施教。導師制最大的特點是師生關系密切,因為導師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要進行指導。國內外大量的實踐證明,該制度是學校在特長生教育、管理和培養上的一種非常有效的制度。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導師制模式對對體育特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以期驗證導師制模式的有效性,并發現提升體育特長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徑。
1 方法
1.1 實驗對象
在本校隨機抽取80名體育特長生。其中40人為實驗組(其中22名男生,18名女生),40人為對照組(其中24名男生,16名女生)。為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同質性,兩組為同一專業特長的人數,性別比例基本相當,心理健康水平大致相當。
1.2 實驗設計
本實驗采用實驗班和對照班前后測的等組實驗設計。具體實驗設計如表1:
表1
1.2.1 變量分析
自變量:導師制的管理模式。
因變量:體育特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無關變量的控制:首先,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同質性。其次,在實驗過程中控制好無關變量,盡量減少其他外在因素對實驗組的干擾。不對實驗組和其他學生宣揚實驗目的,盡量消除期待效應;問卷施測時,使用嚴格、統一的指導語,保證問卷的質量。此外,體育特長生的導師應該熟悉掌握導師制模式的教學方式和內容。
1.2.2 實驗處理
運用周步成等人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ental Health Test)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進行前測;其次,對實驗組學生實施為期一個學期的導師模式管理,對照組學生仍舊采用傳統的學校日常教學活動。在實驗結束之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實施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后測。
1.2.3 數據處理
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前測、后測,并將收集到的數據統計分析,以檢驗實驗的效果。
2 結果分析
2.1 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比較
在前測中,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這表明兩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不顯著,可以當作同質群體,可以作為教學干預的實驗班和對照班。
2.2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比較
對實驗組學生和對照組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發現他們在在學習焦慮(F=7.76,p<0.01)、沖動傾向(F=8.25,p<0.01)和總體心理健康(F=4.43,p<0.05)上差異顯著,均為對照組學生的得分高于實驗組學生(表2)。這說明實驗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效果。
表2 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干預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顯著性比較(M盨D)
注:*p<0.05,**p<0.01,*** p<0.001
3 討論與對策
對數據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導師制模式的教學干預實驗對特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響。實驗前,實驗組特長生和對照組特長生心理健康水平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實驗后,發現實驗班在健康總分和子維度的得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都要略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干預實驗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效果,也就是說明導師制的管理模式比日常教學的管理模式更能有效提升特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特長生的培養實踐過程中,高考壓力下特長生培養的功利性日益凸顯。一般而言,特長生教育只是為了提高升學率,而不是為了讓有特長潛質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在實際中,學校一般會從文化成績較低的學生中選擇部分學生專攻藝術、體育走捷徑來提高考生的總上線人數。因此,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文化課從一開始就相對薄弱,在文化考試方面自然會遇到比一般學生更多的困難和挫折,而當他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往往會想到自己和文化課學生的差距等實際的問題,又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擾和障礙,自然會產生更多的學習焦慮,而過度的學習焦慮又會降低學習效率,讓他們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挫折,從而陷入惡性循環之中,甚至有些特長生會產生習得性無助的心理,自暴自棄。但是導師管理模式下,導師與學生進行實質性接觸,導師根據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和輔導目標對學生進行跟蹤指導,記載學生情況、學習業績和學習成效。當學生面臨文化課與專業課的沖突時,導師會進行及時的干預與調整,讓學生能迅速地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困難和挫折。所以相對而言,實驗組學生在導師的幫助下有效地緩解了這雙重的壓力。
另外,據調查發現,特長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較差。他們經常被當成差生,在文化課堂上難以獲得成就感,且易與老師和同學發生爭執和矛盾,不斷的挫敗感也容易讓他們產生各種焦躁、不安、沖動的情緒。另外,他們也缺乏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當他們產生不良情緒時,會發現身邊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很多心理問題沒法得到排解,所以極易產生沖動行為。如有研究表明中學體育特長生的問題行為大多為外向性的問題行為,破壞性、攻擊性較強,因此更易違反校紀校規。另有研究表明,成績差的學生在消極情感和沖動傾向上都顯著高于成績好及中等的。而導師制管理模式下,導師會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他們提供宣泄的機會。其次,導師會在掌握學生真實的需求后,和學生一起尋找成長的道路。所以實驗組學生的情緒因為能及時有效地得到宣泄,很多心理問題及時得到排解,導師對其關心和幫助又有利于培養他們保持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戰勝心理問題的能力。
從研究中可看出,導師制符合心理學的多元智力理論和教育學的因材施教原則,有助于提高特長生心理健康水平。我們應該不斷完善和改進相關的制度,在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的同時,注重學校與學校的交流合作,找到適合本校的發展模式,從而為我國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張琦.”導師制”在成都市F小學試用情況的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 王玉兵,趙在民.讓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展——中小學”學生成長導師制”的內涵及組織實施[J].當代教育科學,2006(5):25.
[3] 黃秋蘭.試論中學“導師制”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現代教育論叢,2000(3):59.
[4] 林格倫.教育心理學[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5] 龔麗琴.中學導師制的現實意義[J].湖南教育,2001(18): 49.
[6] 劉飛平.論藝術類學生專業課與文化課學習失衡問題及其管理對策[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
[7] 王慶.中學特長生心理問題探究[J].大慶社會科學,2007.
[8] 鄒帆.對特長生培養機制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