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海(綜述),陳海燕,李紅政※(審校)
(1.桂林醫學院研究生院,廣西 桂林 541001; 2.解放軍第三○三醫院全軍心理衛生指導中心,南寧 530021)
?
表演型人格障礙的病因學特征和住院干預
王彥海1,2△(綜述),陳海燕2,李紅政2※(審校)
(1.桂林醫學院研究生院,廣西 桂林 541001; 2.解放軍第三○三醫院全軍心理衛生指導中心,南寧 530021)
摘要:表演型人格障礙是精神障礙中一個常見的疾病類型,但是與其他類型人格障礙的大量研究相比,關于表演型人格障礙的研究卻很少。從僅有的研究中可以發現表演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可能與生物、神經心理和社會環境等因素有關。由于人格結構不能被改善,表演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也變得十分困難,目前最為普遍的治療方案是在明確病因的基礎上針對其危險行為進行對癥治療、輔助心理治療。
關鍵詞:表演型人格障礙;病因學特征;沖動;攻擊;住院干預
表演型人格障礙(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HPD)以過分感情用事或夸張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為主要特點[1]。美國調查發現,HPD的患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為2%~3%;在中國,許多研究表明男女患病率和臨床表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4],但也有研究表明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5]。HPD一旦形成,單一的心理治療方法很難徹底改變,即使是在心理學發達的美國。由于HPD有自殺和攻擊行為,現在常采用住院治療。現主要對HPD的病因學特征和住院干預進行總結分析。
1HPD的病因學特征
目前很少有關于HPD的客觀研究。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一般認為其形成、發展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1生物因素HPD的特征揭示其有生物學基礎。興奮好動、強烈的情緒性和自主神經易興奮均表明下丘腦前后部具有較低的興奮閾,網狀上行激活系統的低閾值與下丘腦的低興奮閾之間可能相互影響[6]。
有關寄養子的研究發現,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有遺傳背景的寄養子成年后仍有較高的人格障礙發生率[7]。人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遺傳因素在人格障礙發展中的重要性,同時,隨著研究的增多,人們發現行為習慣也會提高自主神經系統的興奮水平。
1.2神經心理的發展關于神經心理發展對HPD形成的影響機制還不是很明確,但是有研究表明感覺神經和心理依戀是感覺-依戀階段(從出生到一歲半)的主要發展任務,這一階段的發展可能對HPD的定型起著關鍵的作用,在這一發展階段,刺激過度會導致低刺激閾、過分敏感和日益增強的心理依戀[6]。
1.3環境因素國外有研究發現,幼年期的家庭環境對人格障礙的形成起主要作用[8];國內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狀況、受虐待史對人格障礙的形成有影響[9-12]。在早期家庭教育中,父母使孩子受到過度保護,造成生理年齡與心理年齡不符,心理發展嚴重滯后,停留在少兒期的某個水平,因而表現出表演型人格特征[9]。另外,父母教育方式的不一致性和家庭的矛盾會給子女帶來過多的心理沖突,造成人格發育的偏離。單親、父母關系差是HPD形成的重要因素[10]。
羅伏生等[11]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不同的家庭經濟狀況中,富裕組的大學生在HPD中的得分要顯著高于貧困組和溫飽組。Wang等[12]的研究也發現,與主觀經濟社會地位低的人相比,主觀經濟社會地位高的人群在HPD中的得分較高。還有研究表明,父親教育程度高的子女出現表演型人格偏離的危險性小于父親教育程度較低的子女[10]。這些研究都說明家庭狀況對HPD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Johnson等[13]的研究發現在控制了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精神問題后,有兒童期虐待或被忽視史的兒童在成年早期患人格障礙的概率是無虐待史兒童的4倍,有虐待史的兒童患B群人格障礙的概率為35.5%(11/31),顯著高于無虐待史兒童(4.8%,29/608);兒童期性虐待顯著提高成年早期表演型人格的癥狀水平。Spataro等[14]和Garno等[15]研究發現伴有童年虐待史的人群發生人格障礙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群的5倍,有虐待經歷的兒童比無此經歷的兒童發展成B群人格障礙可能性要大得多。
1.4其他特征國外研究發現,臨床上的人格障礙與其他各類心理疾病的共病率為40%~50%[16-17]。文獻報道,HPD與進食障礙、焦慮障礙、恐慌癥或廣場恐懼癥、重度抑郁、酒依賴、品行障礙等都有較高的共病率,這些疾病的發生使HPD的患病率升高。數項研究表明人格障礙和進食障礙的共病率達50%以上,最常見的是表演型[18];Myers等[19]對25例青春期住院患者進行調查,發現青春期群體中品行障礙與HPD的共病率顯著高于非品行障礙組(54%比25%,P<0.05)。此外,各類型人格障礙之間的共病現象也是一個非常常見而復雜的問題。Livesley[20]的研究表明,假如個體滿足某種人格障礙的診斷,那么就有80%的可能滿足另一種人格障礙的診斷。
2住院干預
目前沒有可以徹底治愈HPD的方案,主要的治療措施是針對其臨床特點及原始防御機制進行干預。
2.1干預的危險行為類別
2.1.1自殺行為干預根據HPD患者的臨床特征可以看出,此類型人格障礙的患者情感變化無常,容易激動失衡,有時對于輕微的刺激即有情緒過激反應,有較高的自殺率[9]。因此,在住院期間要對患者的自殺行為進行積極有效的干預。
醫師對于新入院的HPD患者要及時進行心理評估,對有明顯自殺傾向或曾有自殺行為的患者,要求家屬24 h陪護。與此同時,醫師應告知護理人員加強對這類患者的巡視,密切觀察,做好相關記錄,防止意外發生。在治療過程中,要盡可能掌握HPD患者自殺行為發生的規律,一旦發現患者有自殺行為或傾向,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進行處置,減少傷害[21]。在治療期間,為使患者情緒趨于穩定及消除自殺觀念,醫師還應不定期主動與患者接觸、交流,使其內在心理矛盾得到疏泄。及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患者對精神疾病有所了解,增強其戰勝疾病、重返社會的信心,以此消除其認為精神病康復無望而自殺的意念[22]。
此外,為降低患者自殺的概率,入院時,護理人員應嚴格按照精神科病房的規定進行檢查,尤其是患者隨身攜帶的物品,如刀具、尖銳物體、鞋帶、腰帶等,在患者住院期間,還應不定期對病房內的物品進行檢查[23],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向患者家屬講明精神科病房的特殊管理要求,嚴禁將未經醫護人員檢查的物品交給患者。
2.1.2攻擊行為干預HPD患者的另一個重要的臨床表現是高度的以自我為中心。這類人喜歡被別人注意和夸獎,只有投其所好和取悅一切時才合自己的心意,表現出欣喜若狂,否則會攻擊他人[9]。因此,要做好HPD患者攻擊行為的干預。
首先,對新入院的患者應詳細了解其病史,全面掌握病情動態,對曾經有過攻擊行為或傾向的患者,一方面要及時對癥使用有效的抗精神病藥物,盡快控制其精神癥狀。另一方面,應加強對患者的病情監護,一旦發現有攻擊行為的先兆癥狀,要及時采取針對性防范措施,避免不良因素刺激,力爭將攻擊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24]。
其次,與患者家屬簽訂保護性約束協議,這既是對醫師及護理人身安全的負責,也是對其他患者人身安全的負責。
穆世銘和高先平[25]在對精神科患者護理過程中認識到:在接觸有攻擊傷人企圖的患者時要盡量站在容易逃避攻擊的地方,表現要沉著、冷靜,切記不能有畏懼的表現,通過推測患者心理活動,用溫和的語調進行誘導、說服,排除進一步加重患者激惹攻擊傷人的因素,及時尋求幫助,迅速控制場面。當不能有效制止時,應果斷采取隔離、保護性約束等措施,并做好約束后的觀察與護理。
2.2危險行為的干預方法
2.2.1藥物治療病態人格在治療上無特殊方法,藥物治療僅僅是一種對癥治療。雖然藥物治療難以改變人格結構,但是HPD患者的某些精神癥狀可以用藥物治療來改善。有關HPD藥物治療的研究不多,但根據精神生物學上的有關發現推測,鋰鹽、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或氟西汀可能會有效[26-27]。另外,Siever和Davis[27]研究發現去甲腎上腺素能抑制劑(如普萘洛爾)能減少HPD患者的攻擊行為。
2.2.2心理治療目前臨床上對HPD患者應用最多的心理療法是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強調自我導向的學習過程,通過鼓勵參加者,以確定他們的核心信念,評估和改善他們的行為[28]。這種治療方法的最終目的是讓患者學會如何在生活中與他人相處,并且教會他們應該怎樣去正常表達自己的需求。
治療此型人格障礙,應以訓練患者情緒表達的自然、適度為目的,主動與患者多交談。醫師在與患者交談的過程中要對患者表示出應有的尊重、關懷,主動接觸患者,了解其心聲,理解其感受,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以取得信賴;在建立了良好醫患關系的基礎上,向患者講解有關HPD的特點,努力提高患者對這種人格缺陷的認識能力,并告知患者社會上不能接納其現有行為,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缺陷,自我膨脹,放任自流,就會導致病情發作;告訴患者應該先尊重他人的人格和人權,這樣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行為治療時,要注意發掘患者的特長和優點,讓患者的優點在治療過程中充分展現出來,從而使患者獲得戰勝疾病的信心;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29]。只有正視自己,才能揚其長避其短,適應社會環境。
此外,在心理治療過程中醫師準確地掌握HPD患者心理變化的特點,這可為下一階段的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
2.2.3電抽搐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Rapinesi等[30-31]研究發現,在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的HPD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心理治療往往會產生耐藥性及反復性,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為了能更好地治療HPD患者,使用了ECT,經過足量次的治療后患者在各個領域(社會和角色功能、恐慌、抑郁及表演性的癥狀)都有顯著的改善。雖然可能有許多因素參與患者的癥狀和社會關系的改善,但是Rapinesi等[30-31]認為這種改善還是基于ECT的作用。
ECT已被證明對恐慌和抑郁障礙共病有非常好的療效,并能及時改善癥狀[30-32]。因此,可以對合并恐慌、抑郁、雙相情感障礙、恐慌癥或廣場恐懼癥等疾病的HPD患者采用ECT治療。如果任由疾病的發展,疾病治療的難度就會越來越大,及時應用ECT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癥狀,減少并發癥所帶來的痛苦。
3結語
通過對HPD不斷的探索,HPD的影響因素會逐漸明確,治療也會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推廣,心理治療的開展既繼承了傳統精神科的優勢,又開辟出一條新思路,將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整合在一起,達到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ECT的廣泛應用為HPD患者的精神癥狀和社會關系的改善又增加了一種治療手段。目前的研究雖然證實了ECT對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的HPD有治療作用,但是ECT是否對沒有并發癥的HPD有治療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Gelder M,Mayou R,Cowen P.牛津精神病學教科書[M].劉協和譯.5版.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4:566.
[2]傅文青,姚樹橋,于宏華,等.3140例一、二年級大學生B群人格障礙患病率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8,22(2):87-90.
[3]傅文青,姚樹橋.2592例大學生人格診斷問卷(PDQ+4)測試結果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4,18(9):621-623.
[4]付艷芬,尹可麗,羅嗚春,等.西南邊疆民族地區漢族青少年人格障礙調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5):2946-2949,2955.
[5]Sprock J.Gender-Typed Behavioral Examples of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J].J Psychopathol Behav Assess,2000,22(2):107-122.
[6]何克,劉麗君.表演型人格障礙的表現、形成和治療[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0(1):97-102.
[7]郝偉,于欣,許毅,等.精神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57.
[8]Philipsen A,Limberger MF,Lieb K,etal.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s a potentially aggravation factor in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J].Br J Psychiatry,2008,192(2):118-123.
[9]章劍和.警惕孩子的表演型人格障礙[J].社區,2009(19):57-58.
[10]黃悅勤,許又新,云淑梅,等.中學生人格偏離與父母養育方式及相關因素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0,14(2):84-87.
[11]羅伏生,羅匡,沈丹,等.大學生人格障礙現狀調查及其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文教資料,2010(32):208-211.
[12]Wang Y,Zhu X,Yao S,etal.Screening cluster A and 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J].BMC Psychiatry,2013,13:116.
[13]Johnson JG,Cohen P,Brown J,etal.Childhood maltreatment increases risk for personality disorders during early adulthood[J].Arch Gen Psychiatry,1999,56(7):600-606.
[14]Spataro J,Mullen P,Burgess P,etal.Impact of child sexual abuse on mental health[J].Br J Psychiatry,2004,184:416-421.
[15]Garno JL,Goldberg JF,Ramirez PM,etal.Bipolar disorder with Comorbid cluster B personality disorder features:impact on suicidality[J].J Clin Psychiatry,2005,66(3):339-345.
[16]Brieger P,Ehrt U,Marneros A.Frequency of comorbid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bipolar and un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s[J].Comp Psychiatry,2003,44(1):28-34.
[17]Barbato N,Hafner J.Comorbidity of bipolar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J].Aust N Z J Psychiatry,1998,32(2):276-280.
[18]戴云飛,肖澤萍.人格障礙的共病問題[J].上海精神醫學,2004,16(1):40-42.
[19]Myers WC,Burket RC,Otto TA.Conduct disorder and personality disorders in hospitalized adolescents[J].Am J Psychiatry,1993,54(1):21-26.
[20]Livesley WJ.Suggestions for a framework for an empirically based classification of personality disorder[J].Can J Psychiatry,1998,43(2):137-147.
[21]歐輝蘭,黎玲.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殺行為的分析及護理干預[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0):543-544.
[22]趙維敏,李明芳.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殺相關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醫療,2012,31(8):121-122.
[23]王超.防止精神病患者自殺行為的護理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1):135-136.
[24]施忠英,曹新妹,高麒.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為的調查分析與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07,5(22):937-938.
[25]穆世銘,高光平.精神病人攻擊行為的臨床特點及護理干預[J].現代醫藥衛生,2003,19(5):645.
[26]Gitlin MJ.Pharmacotherapy of personality disorder: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clinical strategies[J].J Clin Psychophopharmacol,1993,13(5):343-353.
[27]Siever LJ,Davis KL.A psychob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the personality disorder[J].Am J Psychiatry,1991,148(12):1647-1658.
[28]Stoffers JM,Ferriter M,Gibbon S,etal.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for people with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J/OL].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cochranelibrary/search[2013-11-10].
[29]蘇雪萍.人格障礙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9):411.
[30]Rapinesi C,Serata D,Del Casale A,etal.Successful and rapid response to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of a suicidal patient with comorbid bipolar Ⅰ disorder and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J].J ECT,2012,28(1):57-58.
[31]Rapinesi C,Serata D,Del Casale A,etal.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in a physically restrained man with comorbid major depression,severe agoraphobia with panic disorder,and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J].J ECT,2012,28(1):72-73.
[32]孫剛,張會堂.無抽搐電休克治療180例精神障礙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34(14):200-201.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ospitalization Intervention of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WANGYan-hai1,2,CHENHai-yan2,LIHong-zheng2.
(1.GraduateSchoolofGuilinMedicalUniversity,Guilin541001,China; 2.MentalHealthCenter,303rdHospitalofpeople′sLiberationArmy,Nanning530021,China)
Abstract: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is a common disease type of mental disorders,but compared with the numerous studies of other type personality disorder,there has been little research of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Through reviewing the studies,we find biology,neuropsychology,sociology and other factors may be rel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Because the personality structure cannot be improved,the treatment of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is very difficult,and the most common treatment scheme is symptomatic treatment for their dangerous behavior based on the specific cause,with adjuvant psychological therapy.
Key words: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mpulsion; Aggression; Hospitalization intervention
收稿日期:2014-02-10修回日期:2014-05-27編輯:相丹峰
基金項目: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十二五”計劃課題(CWS11J278);軍隊心理衛生應用性科研課題計劃(12XLZ204);廣州軍區心理預防科研專項(XLYF20130610)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5.01.002
中圖分類號:R749.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2084(2015)01-0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