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峰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周莊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掘學生潛力的問題與對策
張云峰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縣周莊學校,河北 保定 072450)
在社會迅速發展的今日,我國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這就要求教育體系要更完善,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初級階段,這個時期是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識的時期,也是培養學生個人素質和人文素質的關鍵時期。語文是教育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如今教育不斷改革發展,對語文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發掘學生潛力成為重要內容之一。本文針對這一問題展開研究,并針對小學語文中挖掘學生潛力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相對應地解決策略。
小學語文;發掘學生潛力;存在問題;對策
(一)教學理念落后。孩子在小的時候還未形成完善的思維模式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因而年齡越小,其受定性思維的限制就越小,思維就越活躍,跨度越廣,因此,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佳階段,小學老師本應抓住這個機會,來充分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然而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老師很少主動去了解學生的閃光點與擅長點因材施教,多習慣填鴨式教育,將知識一股腦灌輸給學生,使其強行接受,語文教學不知不覺間也就成了“為了考試而教”的一項目的鮮明的活動。這樣的教育,將嚴重打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壓制了孩子固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忽視了學生創新潛力的發掘。長此以往,學生思維活躍性和創新潛質也會慢慢減弱,從而影響其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二)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好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而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自學法,閱讀法,講授法,實踐法,課堂氣氛死氣沉沉。雖然多媒體教學也被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但是由于許多教師對這種方法還未有更深入的了解,故而導致課件內容空洞無味,華而不實,教學效果差。總體而言,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仍然是以傳統教育方法為主,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一直處于被動的角色,學習興趣低下,其創造能力和個性都受到限制。
(三)教學實踐缺失。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全方位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從而親自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知識,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也會有更深刻的體會和了解,從而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個性都會得到提高。然而,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注重考試成績,重結果輕過程,對實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學生發展也受到影響。
(一)改革教育理念,實現學生個性能力的發展。人的潛力是無限的,語文教學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而需要深入發掘學生的潛力。應摒棄掉傳統觀念、傳統思想,針對傳統教育的正確做法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新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進入小學語文課堂,老師應以教育引導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學習,同時應重視語文教學的趣味性與開放性,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知識的傳授中,應摒棄傳統的死答案,死方法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思維,充分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個性發展。
(二)改革教學方法,構建和諧平等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應盡可能精心設計課堂內容,使課堂精彩活躍,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也可采用更生動形象的教學工具或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如多媒體教育等,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更容易關注和理解。也可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比如編排課本劇,使他們成為主角,讓學生自主對課文進行再創造,自編自導自演,從而更全面的投入到語文教學實踐中,學會獨立思考,在快樂中學習知識。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學生,把他們看作是在人格上和我們平等的個體,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使學生在這種和諧的關系建設中學會同樣的尊重和信任他人,同時敢于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使其個性得以充分發展。在學生的日常表現中,老師應觀察和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采用積極的評語,正面引導學生,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多肯定學生對的地方,不僅可以使其形成更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更大大的增加其自信,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同時可營造互學互助的課堂教學氣氛。
(三)改革教學模式,增加語文教學的實踐比例。課外實踐是學生對課堂中學到的知識的鞏固與積累的主要途徑,教師適時的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也使其鞏固了課堂學到的理論知識。教師可結合實踐活動,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一些有意義的小活動,如開展“我自信,我可以”演講,增強學生自信,使其敢于大膽發言,不畏懼,不怯懦;舉辦戶外拓展訓練,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精神;組織“一日生存”活動,讓學生自己走進生活,體會生活中的困難與艱辛,成功與失敗,在教師的引導教育下,正確認知挫折,并提高自己的耐挫折能力。類似的活動還有很多,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過自身體驗,真切體會和鍛煉,從而更有利于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全面的素質發展。為發掘學生潛力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四)改革教學體系,重視教學評價激勵的作用。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通過教學評價,能使老師和學生知道教學過程的結果,及時的提供反饋信息,反饋信息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教師獲得反饋信息,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工作,及時了解到自己教學方法和過程組織中的不足,了解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和困難,明確自己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和形式是否有利于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從而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學生獲得反饋信息能加深對自己當前學習情況的了解,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完善的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信心,還要為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養成提供正面影響。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重視教學評價的激勵作用,構建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為發掘學生的潛能創造良好的氛圍。
綜上所述,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在小學教育中發揮在著重要的作用。同時,語文也是母語環境下掌握語言類知識技巧的基礎,直接影響了后期其他學科學習的理解。不斷挖掘學生潛力,促使自身優勢的發揮,對我國語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1]董春玲.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掘學生潛力的問題與對策[J]. 科技展望,2014,14∶59.
[2]鄒麗艷.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與對策初探[J]. 時代文學(下半月),2014,12∶221-222.
[3]王健.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潛力的發掘問題與策略研究[J]. 中華少年,2015,19∶100.
[4]李輝,向小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潛力發掘問題及應對措施研究[J].中華少年,2015,18∶57.
[5]徐偉芳.淺談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J]. 才智,2013,06∶171.
G623.2
A
1671-864X(2015)12-00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