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張里E-mail:zhangli@ITtime.com.cn美編:玲玲校對:媚子
我們今天問什么叫做人才?他可能沒有文憑,但是我們可以培養成人才。我衡量人才的標準是要不要留在這里,不是你懂得一點技術就是人才。因為一個人不愛企業,或者他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對于企業來說他就不是人才。把人家的專利修修補補,有一點改造,這是經不起推敲的,也經不起市場競爭的,所以根本不是專利。那我們格力電器什么時候才真正有專利?從2012年開始,我們每年是5000項專利,而且這里面很多的專利都是我們發明的。
那時候我們來了一個清華博士后,當時博士后好像懂專業的就有兩個。但是這個人給我帶來了什么?我們跟他說,你懂技術,能不能從成本上給我們做研發。因為我們有30 0%到40 0%的成本,有材料的虧損。他來了之后我們就希望有突破,結果他做了一個產品出來,這個產品出來給我們降低了大概40塊錢的成本,我們那時候很成功,但是我們覺得這40塊錢的成本寧可不降,因為按照偷工減料的思維去做的。這款空調叫小蜂蜜,使用的時候不知道是開了還是關了,這樣的開發技術我們根本不認同。
當時有一個問題,我們的一個技術人員每天都有人請客吃飯。很多人到我們這里都說原來格力是這樣的,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竟然天天有人請吃飯。他的精力沒有用到技術上,我們的產品能不能用,是技術系統說了算。我們的技術系統不是以產品標準來設定你符不符合要求的,而是給了我多少好處,所以我堅決把他開掉。我說,你這樣做,別人會怎么看我們格力,格力不注重人才,這樣影響多壞?我認為這種人不是人才。當時他就走了。
我們今天在座的很多都是企業家,如何用人才?你要問自己我是人才嗎?如果你覺得自己是人才,你要想想國家在哪里,為國家做了什么,我覺得這就是人才。因為擁有這樣的抱負才能做出重大的,或者是正確的決策。
前段時間,人民大會堂終于用上了格力空調,這讓我很高興。2000年人民大會堂用的不是我的空調,我特別生氣,因為你沒有大機組,離心機你做不了,你只能乖乖地用別人的,我發誓以后一定用上格力的,10年以后用上了。
就是因為我們自己研發出來技術,我們國家的核工業產品出不去,出不了國家,為什么?因為它冷卻部分必須進口,冷卻設備中國沒有人造,一旦核工業產品走出國門到別人國家的時候,那個國家為你配套,冷卻設備卡著你的脖子,所以走不出去。但現在我們的核工業產品可以走出去了,因為里面的冷卻設備是我的。
沒有實體經濟,互聯網活不下去。曾經在哈佛大學有一個案例,是我們中國的案例,這個案例是什么呢?售后服務好,我想一個真正好的設備需要售后服務嗎?如果把售后服務作為自己的支撐點,作為自己的發展,你還有市場嗎?
我買一臺空調壞了怎么辦?但消費者真正擔心不是壞了誰給我修,更期盼不要售后服務。所以我當時提出來,沒有售后服務是最好的服務。對制造業來講,要強調消費者內心真正的需求就是企業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消費者需求作為你的一個概念來放大和欺騙消費者。
現在,大家都講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是什么?我認為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沒有實體經濟,工具干什么用?沒有實體經濟,馬云就是死路一條。我們可能沒有互聯網,跟不上這個時代,因為互聯網是工具。我們作為銷售額達1 40 0億的大企業,沒有互聯網工具依然能活下來。但是互聯網沒有實體經濟能活下去嗎?
前幾天,我在上海聽一個老師講,美國把互聯網用到科技里去了,德國把互聯網用到實體經濟里去,用到制造業里去了。我們中國把互聯網用到運輸領域,都是網上買東西。
究竟我們在互聯網時代該干什么?同樣給實體經濟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要堅持自己的原則,要走技術創新的道路,要改變別人。我們要走的是世界上領先的技術,只有你領先別人,只有用你的技術改變消費者的使用,給他帶來生活的改變,這就實現了我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