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明
淺析新經濟時代下企業成本控制的策略選擇
文/陳 明
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企業成本控制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通過分析經營環境變化對企業成本控制的影響,提出企業在新經濟時代下加強成本控制,培育成本競爭優勢的總體思路和相應策略,供大家參考。
動態成本控制;成本效益;信息化

經濟的全球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對知識、人才、環境的日益重視,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為企業帶來無限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挑戰,如何正確分析新經濟時代對成本會計外部環境及企業內部管理產生的影響,利用機遇迎接挑戰是所有企業成本會計人員亟待解決的課題。
經濟全球化使得企業面臨的競爭加劇,這種競爭不僅表現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更表現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乃至國際競爭,激烈的市場競爭對企業傳統成本控制產生巨大的沖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成本內涵、外延進一步延伸
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企業對成本的認識有了比較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隨著管理的需要,成本內涵進一步擴大,不再局限于產品成本,出現了諸如人力資源成本、服務成本、環境成本、教育成本等新的成本概念;二是企業開始關注包括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售后在內的全壽命周期成本,成本控制也由生產過程向前向后進行延伸,企業更加關注生產前的研發設計成本以及售后成本;三是成本控制由重生產管理轉向重經營決策管理,企業開始研究分析各種決策成本,例如機會成本、沉沒成本、差量成本、邊際成本、付現成本、質量成本、營銷成本等。
(二)信息技術迅猛發展
新經濟時代帶來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技術的急速發展為居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新的成本控制理論、方法在企業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持,會計電算化及企業資源計劃等軟件在企業的引入,為大量成本信息的歸集、分配、計算、分析以及傳遞提供可能,有助于企業對產品實施即時、動態成本控制,并為各層次管理者決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新的成本控制理論與方法不斷涌現
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企業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必將帶來成本控制理論、方法的不斷創新。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成本控制理論有:全面質量管理、價值鏈分析、精細化管理、作業成本管理、資源消耗會計、動態成本控制等。其中全面質量管理是指導思想,倡導企業對包括產品質量、成本質量、交貨期質量以及服務質量在內的全面質量實施全過程和全員管理,價值鏈分析以及精細化管理側重于對流程、作業、工序的優化和控制,作業成本管理和資源消耗會計側重于對成本信息的精確核算,動態成本控制側重于實現成本信息的信息化。企業應該以全面質量管理為指導,在企業內部實施價值鏈分析和精細化管理,以作業和資源為成本核算對象對企業產品成本進行精確核算,并依托信息化技術對企業產品實施動態化成本控制。
企業內外經營環境的變化使得傳統的成本控制理念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企業需要依托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結合企業實際,對各種現代成本管理
理論進行整合,形成全員、全過程、動態的大成本觀。筆者認為:大成本觀應該具有以下特征:
(一)樹立成本效益原則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企業成本管理工作中也必須樹立成本效益原則,對成本的控制不是成本絕對數的節約與節省,而是從投入產出比來分析成本發生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即考察企業成本控制目標不應僅僅比較其成本降低額,更應計算其投入產出比。
(二)實現全員、全過程、動態成本控制
新經濟時代下僅僅依靠財務人員或某一過程的成本控制是無法實現對企業成本有效控制,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對成本實施全員、全過程以及動態的控制,所謂全員并不僅僅表現為企業內部全體員工,而是包括企業上游供應商以及下游經銷商在內的整個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而全過程指的是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前期的研發、設計、采購、生產、質檢、銷售、售后等各個環節的綜合成本最優。而動態成本控制的實施必須借助信息技術,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手段,將企業各種成本信息進行整合,實現網絡化、數字化管理,隨時跟蹤和管理產品成本的相關信息,實現產品成本全過程成本控制,以及企業與供應商、經銷商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從而達到對企業實施有效、科學、快速的動態成本管理。
(三)持續不斷的價值鏈分析
新經濟時代下,隨著新技術、新工藝以及新的管理理念的不斷涌現,企業成本控制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斷的更新,企業對成本的控制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引入價值鏈分析,對企業內部價值鏈、橫向價值鏈以及縱向價值鏈進行分析,在企業內部增強增值作業,減少或避免非增值作業,提高工作效率,進而達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在企業外部,通過分析企業與其供應商、經銷商之間的依存關系分析,實現企業橫向價值鏈的優化,通過對企業競爭手成本分析,有助于企業進行成本戰略定位,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
(一)建立成本控制聯合工作小組
任何項目的有效推進和完成都離不開組織的協調,對企業成本的實施有效控制必須建立成本控制聯合工作小組,小組成員由各部門領導及專業成本會計人員組成。其職責:定期召開會議部署下一階段成本控制工作并對上一階段的成本控制工作進行經驗總結;組織先進成本控制理論的培訓和學習;對各執行板塊的成本控制工作進行指導和考核。
(二)提高成本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
成本會計人員職業素養的高低決定企業能否實施有效成本控制,目前我國企業大部分的成本會計人員都是財務出身,對企業組織結構、工藝流程以及成本控制理論、方法等認識不夠,專業能力不強,如何提高企業成本會計人員的職業水平,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樹立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理念,新經濟時代,經濟環境瞬息萬變,對企業成本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成本會計人員只有樹立創新意識和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學習先進的理論、方法才能滿足企業對成本控制的需要;二是一個合格的成本會計人員應該是具備一定財務、管理、經濟、生產、銷售、法律等知識在內的復合型人才,企業在招聘成本會計人員時應考慮其綜合素質,嚴格篩選,保證新近人員的素質,對于原有成本會計人員可以通過輪崗學習的方式培養其專業素養;三是實施優勝劣汰機制,通過競爭實現成本會計人員的新陳代謝。
(三)關注利益相關者
任何一個公司的發展都離不開各利益相關者的投入與參與。企業利益相關者包括內部利益相關者(員工、經營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關者(供應商、分銷商、顧客)以及間接利益相關者(政府、社區、媒體等),一個企業要想長久、持續的發展下去,僅僅關注生產成本是不夠的,要關注所有利益相關者的成本。例如:設計成本、營銷成本、售后成本、采購成本、質量成本、環境成本,顧客滿意度等。新經濟時代下的競爭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關注供應鏈上各成員之間的利益,追求整個供應鏈成本優化,才能使企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四)實施精益生產管理
企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精益化管理,實施精益生產管理。所謂“精益化生產”,是指對包括系統結構、組織方式、運行環境及市場供求等在內的一切影響生產的因素進行持續不斷精簡的過程,是一個精益求精的過程。企業通過精益化生產的實施可以實現工序均衡、提高生產、采購應對訂單的能力,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等,最終降低制造成本、存貨庫存,減少資金的占有量。
(五)搭建成本信息共享平臺
新經濟時代,為成本決策者提供及時、全面、真實、有效的成本信息是成本會計的任務之一,為了保證任務的實現企業應建立覆蓋企業各部門和各業務環節的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通過該系統使企業生產經營實現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高度統一和同步流動,實現企業對各個環節成本信息的動態控制,并通過網絡授權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充分共享,最終實現整個供應鏈成本的最優。
[1]劉娟,勾文靜.論知識經濟對成本會計的影響及對策 [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3).
[2]孫忠澤.關于成本會計幾個問題的探討[J].冶金財會,2005(11).
[3]趙平.成本會計的發展及策略論析 [J].財會研究,2009(14).
[4]楊亞端.企業成本會計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J].財務管理,2014(11).
(作者單位:山東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