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霞
信息技術在內部審計領域的應用
文/李 霞
在當前企業信息化不斷發展的環境下,審計領域也迎來了一場信息化變革,如何理解信息化對審計工作的深入影響,并在加快審計方式轉變的同時不斷推動審計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提升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操作水平,防范審計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審計;信息化;ERP系統
隨著企業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深入推進,各項工作的開展主要依靠專業信息系統,而內部審計工作是對系統主要工作合法合規性的檢驗,如果不能及時、盡快的適應企業內部環境的變化,加快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步伐,對審計職能的充分發揮,提升內部審計成效將會有很大程度的影響。所以進一步加快信息技術在內部審計領域的運用對適應內部環境變化,提升審計工作質量,推動審計工作發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
(一)審計方式的重要轉變
傳統的審計方式主要通過查看各項規章制度,財務報表、財務憑證、收集項目資料等,通過具體的資料來查找企業財務管理、工程管理以及內部控制管理等方面的風險,計算機作為輔助審計工具,主要輔助審計人員查看財務賬務、各種報表、記錄審計工作底稿,撰寫審計報告等。但隨著近幾年來信息化工作的快速發展,業務部門各項系統上線并逐步走向正規運行,包括財務、工程、物資等各系統等都已經成為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新的工作方式的形成導致審計要脫離原來固有的審計模式,從以紙質資料為主進入以信息化為主的時代。但是因為審計脫離業務實際操作部門,在系統的各項應用上不能做到系統深入,游刃有余,只能通過適應各種系統基礎應用的同時,通過專業審計系統獲取相關數據,不斷對新環境下業務流程進行分析,逐步尋找新的適應信息化變革的審計方式,從中查找薄弱環節,確定審計切入點。
(二)審計內容更加系統化
1.各專業系統的運用,改變了各項業務的操作方式,每一項業務都不是由獨立的部門來完成的,其任務的操作都是工作鏈條,連接相關的各個部門,從流程計劃發起,直到最終業務結束。例如,物資采購業務的完成,從采購計劃到審批、物資采購及收發貨、現場確認和付款等涉及各相關部門,一系列的流程全部通過系統來完成,這就需要審計人員熟悉流程中每個環節,并從中尋找各部門的業務關鍵點,任何一個環節操作不規范都可能導致風險的產生,而原來的紙質檔案現在只能作為驗證系統的輔助材料,不能完全依靠紙質資料的完美來掩飾系統中風險的存在。
2.各項信息系統上線運行后,系統本身在賬號管理、權限設置、安全管理等方面都有明確的的規定,然而也不可避免的可能出現通過系統超越權限操作等現象導致風險增加,這就將信息系統本身審計也作為審計的重要事項。信息系統本身的審計主要涉及系統安全是否符合規定、各業務模塊權限配置是否合理、賬號密碼是否定期更換等方面,以免出現申請、審批等應嚴格分開的權限未分開處理,重要事項申請、審批長期由同一人使用、系統密碼長期不變更等風險。
(三)內部風險的審計難度加大
各項系統運行后,系統與系統之間并不是孤立的,相關系統數據實時相互傳輸,各系統互相關聯甚至依賴、交叉、互為依據,為內部審計的開展增加了難度,審計人員不能掌握所有的系統就會導致不能深入分析數據的正確性、挖掘其來源,不能準確、快捷的找出流程連接的風險點,查閱數據傳輸的各個環節,這就使內部風險更加隱藏,難以通過數據的表面發現系統內部潛在的風險。
(一)審計專業信息系統作為主要審計工具
專業審計系統數據取自其他專業管理系統,解決了其他系統審計人員入手難,信息查詢操作生疏導致工作效率低、無從插手等問題,審計專業系統入手快,操作熟練,可以更快捷的查詢數據和相關基礎信息等,對于不是以其他專業系統作為日常工作工具的審計人員來說,不需要時刻銘記操作程序,直接通過審計系統獲取詳細的基礎信息,確定審計重點,所以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二)運用業務部門使用的各專業系統作為審計輔助工具
雖然審計系統操作方便快捷,但涵蓋內容有限,例如某些專業的系統還未納入審計系統,所需數據必須通過專業的管理系統進行查詢;另外,審計系統獲取的專業系統數據,有一部分在專業系統中不屬于必輸字段的內容,專業部門人員沒有及時進行維護,或維護的信息不全面不詳細,會導致該部分數據可依賴性不強,仍然需要通過專業系統或紙質資料來獲取真實可靠的數據。
(三)增加了系統配置審計,開拓了審計范圍
由于各業務部門基本依靠不同的系統開展日常工作,作業系統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但是系統的所有資料并不
是完全可靠、沒有風險的,長期忽視系統權限管理或密碼安全,對系統配置未進行定期檢查等也會造成管理上漏洞,形成潛在的管理風險,所以系統的安全性、真實性也日漸成為重要的審計對象。基于此,審計增加了信息系統審計部分,通過對系統操作日志查詢、權限使用情況的分析,對系統的安全性進行檢查,防范系統本身操作漏洞而形成的風險。
(四)信息化審計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
通過利用各種系統進行審計,不僅可以快速讀取各系統數據,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快速抽樣、檢查和分析,減少帳套導入導出的時間;而且,在線開展審計項目,大大縮短了紙質資料傳遞的時間;同時,審計所形成的工作記錄、工作底稿和審計報告之間通過索引相互關聯,便于了解查詢報告所述內容的詳細情況,審計依據等。
(五)提高了項目檔案管理質量
審計檔案管理系統是后期檔案維護管理的主要工具,從審計項目計劃到資料歸檔都有一系列詳細的流程;還提供了大量的實時更新的審計參考文獻、對審計問題事項的定性、審計意見或建議都有了參考依據,審計人員可根據具體的審計事項進行選擇。

信息化技術在審計領域逐步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系統的不斷更新和升級,審計信息化也將得到更加規范深入的應用,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也需要加強信息系統使用的管理,逐步提升應用水平。
(一)完善信息系統制度建設
在信息系統不斷推廣應用的時期,審計也進入了信息化時代,如何保證系統安全、可靠、高效的運行是今后信息化審計發展的重點,一旦系統出現漏洞、安全性能降低,審計人員利用系統獲得的信息將很難得到保證,如果遭遇其他病毒入侵,甚至可能導致企業信息泄露,系統癱瘓,正常運行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充分運用審計系統工具的同時,更要加強信息系統規范化管理,完善信息化制度建設,把審計信息化融入到審計的規范操作流程中,加強信息安全管理、信息運行管理以及故障處理等方面,使信息化真正成為審計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二)逐步提升審計人員信息化操作水平
提升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鍛煉一支高水平的審計隊伍,是在信息化時代所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隨著審計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推廣,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隨之提升,不能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水平,在日常審計實踐中不加強信息化方面的學習,那必將最后逐漸脫離審計隊伍。所以只有切實加強信息系統的學習理論知識,既要掌握審計專業知識,又要熟練信息技術運用,并結合審計專業知識不斷的在日常審計過程中加強實踐,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帶來的各種優勢,清晰的分辨信息的用途,才能不斷提升個人素質,成為能獨立開展審計業務的復合型審計人才。
[1]池國華,關建朋.IT應用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分析[J].中國內部審計.2013(1):75-77.
[2]高玲玲,張翰華.信息系統審計及其框架構建[J].中國內部審計.2013(1):62-65.
[3]金冬成.持續審計在內部審計中的實現方案探討[J].中國內部審計.2011(143):38-39.
[4]王海嵩.PDA公司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研究[A].萬方數據庫.2009.
[5]閆嵐嵐.信息化環境下內部審計如何開展風險評估與控制[J].科技信息.2009(11):752-753.
(作者單位:國網安慶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