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語
溫江,天府之國腹心,全境屬岷江沖積平原,地勢平緩,氣候宜人,自古水旱從人。溫江,自古蜀魚鳧王“封樹定疆”已有4000 多年,如今溫郫都國家生態示范區是成都市的天然生態屏障,大成都的“都市綠肺”。溫江區素有“金溫江”之美譽,曾先后榮獲國際花園城市、中國杰出綠色生態城市及中國生態樣板區等多項桂冠。

近年來,成都市溫江區大力開展植綠、種綠活動,全區共建立義務植樹基地和綠化示范點19 個,完成義務植樹248 萬株,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共計37 萬人次,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8%,新植樹木成活率均達90%以上。建立了義務植樹登記卡和考核制度,建卡率達100%。
按照全區生態綠地環境控制規劃,溫江緊緊依托“一核、一軸、兩廊、三線、多點”(一核:溫江中心城區綠地系統核心;一軸: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兩廊:江安河與楊柳河兩條濱河休閑游憩走廊;三線:南熏大道、溫泉大道、芙蓉大道;多點:城市(鎮)出入門戶、骨架道路節點、廣場、游園以及鎮街場鎮、集中居住區、公共服務區等)核心架構,以綠地、綠斑、綠帶建設為載體,以綠化、美化、彩化和香化為重點,整體推進溫江的森林化和園林化。目前溫江城區綠化布局合理,市民出門300 米內具有休閑綠地或公園。全區共有公園8 個,其中面積在3 公頃以上的公園7 個,公園綠地率達72%。
各鎮街綠化以鄉土樹種為主,喬、灌、草、花合理配置,注重植物造景;主要街道和河渠岸邊全面綠化,因地制宜修建園林小景或小游園;社會主義新農村綠色家園建設方面也成效顯著,2006—2013 年度共建成綠色家園14 個,占地面積共計1543 畝,實現入住農戶13554余戶,累計投入綠化資金8400 余萬元。各點位所植花木生長茂盛,布局合理、景觀良好,進村道路兩側、周邊水系沿岸實際綠化面積占應綠化面積95%以上。
近年來,溫江區先后編制完成了《成都市溫江區生態綠地環境控制規劃》、《2011-2020 年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及《成都市溫江區川西林盤保護規劃》等規劃,并根據溫江實際情況,完成編制了《成都市溫江區園林生態公園規劃》,探索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等。
在綠化成果的保護過程中,溫江加強林政資源管理,嚴格林政執法,嚴格落實樹木采挖移植規定,近年來無亂砍濫伐、隨意侵占、破壞林地和綠地現象發生,也無重大森林病蟲害發生。
在古樹名木保護方面,2014 年對全區90 余株古樹名木資源進行全面普查,對每株古樹進行了調查登記、建檔編號和更新掛牌,運用GPS 衛星定位系統對其進行了定位,并測量了樹高、胸徑、冠幅等數據,建立了完整資料庫,實現了古樹名木的有效管理。
宣傳方面,溫江充分運用各種宣傳工具大力開展義務植樹的法定性及其意義。結合鞏固全國文明城市成果,擴大了影響力和宣傳面。提高了全民參與綠化建設活動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全區人民的綠化意識、環境意識,鼓勵動員全區人民深入開展各種綠化活動。
截止目前,溫江城區園林綠地面積達1421.98公頃,城區綠化覆蓋面積1570.48 公頃,城區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37.71%和41.6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9.33 平方米,鄉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63%,綠化開敞空間點位47 個,為美麗溫江的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保障。
水系綠化方面,2009 年以來,共投入11.5 億元,打造沿河綠化景觀帶15.6 萬平方米,分別建成楊柳河、江安河綠色長廊4 公里、6 公里。水系兩岸應綠化地段全部實現綠化,并根據不同地段特點,科學選擇樹種,做到喬、灌、花、草配置合理、層次分明、景觀效果突出,滿足了涵養水土和游憩等多種要求。
道路綠化方面,按照本土化、規格化、多樣化的要求,國省道、高速公路、快速通道兩側應綠化地段全部實現綠化。在主要城市干道,打造了以不同主流樹種為代表的林蔭大道、森林綠廊、森林綠帶。同時,對城市主干道、東門出入口等重要節點進行了景觀提升,公路沿線宜綠化面積占應綠化面積97%以上。
學校、醫院、部隊、休養院及公共文化設施等單位也加強了單位內部綠化建設、維護和管理,做到綠化系統完善,層次分明,色彩豐富,功能健全。
溫江生態本底良好,產業基礎雄厚,天時地利人和造就了溫江花木產業的成就與夢想。在創綠過程中,不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而且獲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20 萬畝花木中,7000 余個川西林盤如翡翠般星羅棋布,自然純美的江安河、金馬河、楊柳河如玉帶穿境而過,為綠道建設奠定了基礎。
在綠道建設過程中,引入了生態文明理念,采用自然手法,以“萬畝花木景觀、千年魚鳧遺址、百里自然風光、今日田園生活”為主線,規劃了“國色天鄉、江安故道、魚鳧遺風、幸福田園、翡翠羽林”五大主體段,全區共完成230 公里綠道建設。
在產業發展中,溫江依托花木產業和花木資源,堅持“做大做強產業內涵,做深做長產業鏈條,做亮做美產城融合”的發展取向,從“點、線、面”三個方面積極科學謀劃花木產業發展:在點上,引導企業推行景觀式苗圃建設;在線和面上,放大溫江生態資源本底,將沿線的花木企業通過綠道串接起來,打造成融苗木展示、文化傳承、生態休閑于一體的園林生態公園向市民開放。突出“生態、生產、生活”主題,探索從生態、生產走向生活的新途徑。
綠色,不僅象征著希望,更暢想著未來。全區干部群眾將通過創綠活動的持續開展,不斷改善全區城鄉綠化面貌,優化投資環境,促進溫江經濟、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今后,溫江將不斷開拓創新,在園林生態公園建設方面,將園林生產融入生活,弘揚生態文明,引領行業發展。展示園林綠化新成果,傳播生態環保理念,提升城市園林環境,倡導園林生活。最終將形成‘以樹造景,以景展園,以園拓服,以服養園,以園展樹,樹園相依,樹景相融,園景相托,花木興榮,園林大樂’”的格局,實現20 萬畝花木產業園全域景觀化、園林化、公園化。
同時,依托智慧城市建設,實現花木信息資源數字化、花木資源感知化、花木信息傳輸互聯化、花木系統管控智能化、花木管理服務協同化,實現花木產業的智能、安全、生態、和諧、高效、高質的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綜合效益最大化,將溫江建設成更加美麗的宜業宜居宜游國際化衛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