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錕現任武鋼股份煉鋼總廠二分廠綜合管理室丁班調度長。研究生畢業的他,扎根鋼廠基層,7年時間將煉鋼轉爐專業所有崗位都干了一遍,從一名普通的爐前工逐步成長為具有豐富生產管理實踐經驗的優秀專業人才,榮獲中鋼協“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中央企業青年五四獎章”武鋼集團公司十大杰出青年。2015年1月24日,曹錕從武鋼集團鄧崎琳董事長手中接過獎章,他被集團公司評為首屆“最美武鋼人”榮譽稱號。
曹錕說,初中時,當他第一次去叔叔的單位,看見煉鋼爐里往外倒鋼水,鋼花四濺,他不僅不害怕,反而覺得這個場景特別熟悉和溫暖,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親切感!這個場景一直在他腦海內揮之不去。隨后,他如愿以償,考上武漢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從此,開始了他的煉鋼事業。
扎根基層苦練硬功
從武漢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本科畢業后,曹錕先被分配到河南安陽鋼鐵股份公司工作,兩年后又攻讀武漢科技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分配到武鋼二煉鋼廠,從此就扎根在了該廠煉鋼車間。
初上爐臺,曹錕就被那火熱的煉鋼場景、宏偉的生產現場所震撼:行車在空中穿梭,操作室里上百個操作按鈕在閃爍,各式各樣的機器設備在轟鳴,奔涌的鋼流在煉鋼工的操控下鑄成優質的鋼坯,一切緊張而有序。剛邁出校門的他意識到,要想在煉鋼平臺上真正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扎根基層,練就過硬的技術。
“我的第一個導師說,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爐長,得沉得住氣,從‘底做起。”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各人。打掃班組衛生、遇見問題勤思多問……不到半個月的時間,曹錕憑借“個人魅力”很快與同事“打成一片”,融入了新的班組生活。
從那以后,煉鋼平臺上多了一個勤學好問、刻苦鉆研的身影。他虛心好學,先后拜車間高級工程師和車間資格最老的爐長為師,學技術學管理,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里掌握了轉爐合金、搖爐、加料、操槍和爐長五大工種的操作技能,完成了普通職工至少七八年才能完成的進步過程。
“他是煉鋼總廠有史以來崗位培養最全面的人,幾乎走完了煉鋼工藝的每一個環節。”天道酬勤,業道酬精。
“誰說大學生沉不住基層,我就是要當上爐長,并要做一名最好的爐長!”2009年,曹錕以理論、操作“雙料冠軍”的成績,成功競聘為車間甲班2號爐爐長,成為該廠有史以來最年輕、學歷最高的爐長。
一位風華正茂的天之驕子,一位充滿激情的追夢青年,卻多年如一日地扎根在沒有白天黑夜之分、沒有陰晴圓缺之別、一年四季始終都只能感受到鋼水溫度的爐前煉鋼平臺。
十米爐臺勤耕耘
爐長崗位使曹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基層管理綜合素質得到了顯現。他在擔任爐長期間:實現了無責任性改鋼、回爐、鑄機中斷,并通過合金替代,高氧化性鋼水脫氧減少合金消耗等措施,實現班組年降本增效150萬元的驕人業績。硅鋼及重點品種煉成率達100%,鋼水成分平均內控合格率每月都名列前茅,鋼水內控合格率達96%以上,一連串優異成績被這位年輕爐長創造、突破、再創造。
隨著公司品種結構的調整,提高硅鋼煉成率、確保硅鋼生產節奏一直是班組生產及管理的重頭戲。為實現班組既定目標,身為爐長的他始終在“認真”二字上做足工夫。在制定嚴格考核措施的基礎上,他總是從自身做起,認真吃透每一個標準,并在此基礎上督促合金、操槍、加料等各主操崗位人員認真學習、提高覺悟,實現操作時心中有數、煉明白鋼。在他擔任爐長期間,車間取向硅鋼HiB鋼的產量大幅提升,作為轉爐操作這個重要環節的責任人,拿到標準的曹錕感覺沉甸甸的,從兌鐵到出鋼,有幾百個數據需要嚴格控制,特別是這個鋼種成分范圍狹窄,有些合金哪怕加錯拳頭大小的一塊,都可能導致整爐鋼水成分出格,造成改鋼、回爐,甚至是質量事故。深感壓力的他一邊自己學習,一邊帶領關鍵崗位人員精讀標準。特別是在中、夜班人員的精神不易集中時,他在冶煉過程中更是保持清醒頭腦,牢牢盯住關鍵崗位的操作過程,如:合金成分的配比、原輔料的加入,做到溫度和成分受控,實現了全年硅鋼煉成率達100%的目標,同時也實現了連續70多個月無鋼種改鋼、回爐,班組成績、各項紀錄不斷被刷新。
在公司舉辦的2010年全國第五屆煉鋼工技能大賽參賽選手選拔考試中,他以理論、操作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成功成為武鋼代表隊兩名隊員中的一員。
參加全國煉鋼工大賽的爐長們,個個火眼金睛,他們僅憑看爐口的火焰收縮頻率和鋼渣的顏色深淺就能判斷出鋼水的溫度;僅憑倒鋼模翻出的鋼花變化就能判斷出鋼水的碳含量。曹錕深深明白,這是一場榮譽之戰,比賽結果不是個人利益得失,而是大武鋼向外界展示煉鋼實力、推廣形象的一個難得機會。
武鋼作為東道主,公司領導高度重視并寄厚望于此,不容閃失。懷著奉獻武鋼、為武鋼爭光的信念,他投入了嚴酷訓練的備戰工作中,每天早起晚睡,“理論兩天一自測,3座轉爐天天輪流摸,一周一次總結。”心中唯有比賽,甚至當自己心愛的妻子臨產時,他都沒有時間陪在身邊,也許這種缺失永遠無法彌補。但是在全國煉鋼工大賽上,曹錕以滿分的實際操作成績榮獲“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榮譽稱號,殷紅的榮譽證書讓所有人釋懷。
兒子出生時,他不在現場,是父母把妻子送到醫院生產。妻子坐月子,他只請了3天假,也是他進廠以來到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請假。七年來,每年的年休假、探親假,曹錕一次都沒請過。
在生活上,他“知難行易”,明明知道生活的艱辛,卻舉重若輕,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個細節;在工作上,他“知易行難”,作為一名冶金專業的研究生,他掌握的知識絕對不止煉鋼這一個工序,但他卻始終扎根爐前平臺,將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都“干精、干穿、干透”,對每一爐鋼水都“謹小慎微”,對每一次操作都“如履薄冰”。他用他的執著詮釋了當代大學生最寶貴的氣質,他用他的堅守展現了武鋼人最美的一面。
學無止境勇創新
“煉鋼工藝復雜,對技術要求高,尤其是煉鋼二分廠受裝備限制,許多工藝是靠人的經驗和技術水平控制,必須具備扎實、過硬的技術水平。”近年來,煉鋼行業的前沿技術飛速發展,各項指標突飛猛進。逆水行舟,不進則退!2012年,時任煉鋼車間技術組組長的曹錕,在二分廠開始推進計算機自動煉鋼科技攻關項目。他積極把自己的意見和生產中出現的問題與技術人員一起進行探討,設定模型,調整參數,不斷優化數據庫模型,為計算機模型煉鋼的順利推進付出了辛勤汗水。他還參與了“南京四橋WNQ570冶煉工藝優化”“WDER650冶煉工藝優化”“HiB鋼冶煉工藝優化”等七個項目科技攻關,為煉鋼總廠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增加品種作出了重要貢獻。
曹錕將自己在生產現場磨礪多年的生產經驗快速轉化,形成操作性更強的技術文件,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總能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
隨著公司品種結構的調整,提高產品質量和成分控制水平一直是煉鋼生產及管理的重頭戲。在技術組長崗位上,曹錕對重難品種除了在車間網站進行品種提示外,中夜班還實行重點工作的短信群發機制,保證重點工作落實到位。
為實現降成本既定目標,曹錕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水平,優化工藝給熔劑成本“瘦身”。他帶領團隊在2號爐進行了18個爐次的試驗,用部分石灰石替代活性石灰。該試驗推廣后,全年可降成本一千余萬元。
近年來,曹錕先后參與推廣應用WESP工藝降低熔劑消耗、應用WESP工藝冶煉高碳鋼的高碳出鋼工藝、一鍵脫硫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取向硅鋼底吹氮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等37個科技攻關項目與降成本項目的攻關,積極探索,為鋼廠降低成本、提高質量、開發新品種冶煉工藝作出了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胡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