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冰

文化推進的重點在于內部文化的轉化,即把領悟到的文化理念轉化為生產經營和企業管理的實際行動。毋庸置疑,這里的內部指的就是企業員工。
在人類社會步入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進一步深化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體對客觀價值意義的根本看法,是人們區分是非、善惡、美丑、好壞、榮辱的根本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即由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組成。企業建設人本文化,就必須與培育樹立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起來,在培育樹立踐行核心價值觀中建設企業文化,在建設企業文化過程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兩者相得益彰。當下,這兩者之間還存在一些主要問題:
以人為本觀念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度較差。以人為本要求應處處尊重、理解、愛護和信任企業員工,重視對他們的激勵、培訓、考核和任用,以促進企業功能的正常運轉。但在具體管理過程中,企業員工往往偏重建立多視角的關系網,以便博得企業領導贊賞,提高自己的威信。這樣一來,人情就會大于法理,企業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出現“人情遷就”,影響企業的科學管理。以人為本,不是以情為本,必須從人的社會屬性和人的動物屬性上找到規律,進而開展相關工作。
建設企業文化應該體現宗旨。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體現宗旨,而一些企業領導者認為只要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重視人的作用,關心人的發展需求,為員工營造一種文化氣氛就可以建成企業文化。這種想法與行為顯然是片面的。企業文化的核心要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是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建設企業文化必須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開展工作,脫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是畸形的文化,是不能發展的文化。因此,建設企業文化必須要不折不扣地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建設企業文化必須要造勢。許多企業在建設企業文化時并沒有注重文化氛圍的建設,這對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是不利的,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對促進企業文化建設有很大的幫助,它能給員工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使員工之間有很好的配合,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果缺乏文化氛圍,相互格格不入,就很難建立起先進的企業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企業經營理念結合較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科學的經營理念是企業的靈魂,決定了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對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產生重大的影響。有些企業片面理解企業文化建設,認為企業文化就是追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于是進行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價格欺詐,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其市場萎縮。有的企業,對員工重義務而輕權利,抑制了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導致人才流失。缺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企業,在提供產品和服務時,不能很好地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容易為周圍的市場環境變化而改變自己的經營風格,因而扼殺了一些很有潛力的項目和有發展前途的產品,使企業無法發展壯大。
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融性較差。據筆者了解,一些企業對國外的成功管理模式仍較為崇尚,但在借鑒時又往往忽視自身與外來文化的相融性。比如:有些企業引用國外的激勵模式,將管理者與普通員工的工資差距拉得很大,認為這能促進管理者對企業發展前景的關心和盡力。但是,由于忽視了企業千百年來形成的“均貧富”“為富不仁”的思想,這種分配制度反而導致員工不滿,影響到企業的生產進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出臺了一系列有關國有企業分配制度的改革措施,將大型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金壓減,與企業員工間差距拉得趨于合理檔位,贏得了人心,平衡了員工內心,使他們工作起來熱情高了、勁頭足了。
建設以人為本企業文化方略
先進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所形成的并為全體成員遵循的共同意識、價值觀念、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和準則的總和,是一個企業或一個組織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價值為核心的獨特的文化管理模式。現代企業文化理論認為,“企業是人的結合體”,“它是通過人的紐帶而不一定是以資本的力量有效地控制公司”,管理成功的企業“其關鍵在于一套大力強調人的作用的哲學”。因此,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必須與樹立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在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搞好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
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筆者覺得大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建立制度文化。企業是人的組合體,人是有思想的,任何人的行為都應受到約束。企業要用制度來約束人的行為,但制度未必處處都能管住人的行為,只有將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營造出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圍,才能使制度文化形成一種習慣意識,從而根植于每個員工的頭腦中,形成文化自覺。完成制度管理與人文管理的有機結合,最根本的途徑就是堅持以人為本,把尊重人、教育人、關心人與管理人融為一體,承認個性文化差異,尊重個性平等,實現比較優勢的有效組合。
建立學習文化。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強調學習制度的建立。它注重提高員工的素質,用理論武裝人,用文化陶冶人,用理念引導人,用愿景凝聚和激勵人,搭建起人才成長的平臺。企業學習是一項基本職責與任務,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勤學善思是立志成才的基礎,成才是勤學善思的目的,立志是成才的前提。應把個人的價值追求融入民族振興、國家發展和黨的執政使命之中。必須勤奮學習,善于思考,養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習慣,提高分析問題、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更要了解和掌握世情、國情、黨情;要在學習中加強對現實問題的研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
注重有機整合。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要將員工的價值觀與企業的價值觀進行有機整合,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應以培育企業價值觀為重點,特別是培育能把企業、員工、社會利益聯系起來的企業價值觀,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體而言,首先,要提煉企業價值觀。企業價值觀源于企業的經營理念、戰略目標和共同理想,樹立企業共同價值觀需要企業領導者在經營管理實踐中,結合自身企業發展的長遠戰略,借鑒和吸收國內外成功企業的優秀文化,有意識地培養和提煉最適合本企業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其次,要宣傳企業價值觀。企業應加強自身價值觀的宣傳力度,使之深入人心,成為全體員工為人處世和謀求發展的共同理念。同時,企業加強核心價值觀的對外宣傳,以此提高企業知名度。
實施人本化管理。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在企業內部努力營造有利于員工充分發揮創造才能的文化環境。企業要關注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地位與發展,注重啟發人的能動性和自覺性。在現代企業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工作中,企業應著力從尊重員工、分權經營等方面,體現人本化管理的原則與思想,努力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這是企業管理者最起碼的品質。
遵循心理規律。企業可以通過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使該行為得到重復或制止,運用強化心理機制及時表揚和獎勵與企業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和行為,及時批評和懲罰與企業精神相違背的思想和行為,使物質獎懲成為企業精神的載體,使企業精神變成可見可感的現實因素。另外,企業文化建設要掌握人們的心理特征,利用一切輿論工具,大力宣傳企業文化,促成企業成員行動一致,勇于面對失敗和挫折,發揮潛在能量,不要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在前進的征程中大膽去闖、去干,風雨兼程,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企業內部要形成一種暢所欲言的寬松環境,使員工有恰當的渠道發泄不滿,化解員工的挫折心理,提高員工的積極性。
注重氛圍打造。企業要在內部營造一種人盡所能、各盡其才的文化氛圍。一個溫馨和睦、團結奮斗的環境,可以讓每個人都感覺到在企業中能夠最大化地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改善員工工作、生活、娛樂環境,注重人文關懷,這不僅能使員工有強烈的依托感、歸屬感,而且還能使企業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必要的載體。尤其是企業在硬件建設上要有所投入,逐步完善,使群眾性的文體活動更為豐富、生動活潑,員工參與的熱情更加高漲。這樣,不僅能激發員工愛廠如家、積極工作的熱情,也能為企業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開辟渠道。
發動全員參與。員工是企業文化的載體,員工素質高低直接影響企業文化的建立和發展。只有正確把握員工素質狀況,才能使企業文化的設計與其相適應,才能使員工對形成的新的企業文化能自覺認同、積極踐行。
企業面臨的主要矛盾往往是塑造企業文化的突破口,如:產品質量不高、競爭力差、管理混亂、浪費驚人、市場前景黯淡、人心渙散、員工士氣低落、企業管理人員官僚習氣嚴重等。如果能抓住這些主要矛盾,從這些問題入手來塑造企業文化,就更能引起員工的共鳴,增強企業文化的實用價值。
培養人文精神。在人文精神培育中,企業要讓以人為本落實到企業的每個角落,在企業內部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工作氛圍,并通過組織設計和管理模式的變革,使員工最大限度地參與企業決策。企業要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型的組織文化氛圍,把堅定理想信念、永遠跟黨走、愛黨愛國作為立身做人的根本,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前提,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實施。如果企業文化的總結和提煉只是高層管理者的工作,而沒有員工的參與,在實施中就有可能遇到抵觸或者不合作,那么再完美的企業文化規劃也無法發揮作用。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自始至終都需要員工參與,從現有文化的總結與反思,對未來所倡導的價值觀的討論和斟酌,一直到負載這樣價值觀的行為規范和制度的制訂,都必須組織員工積極參與,以保證實施過程不走樣、順利推進、產生作用。
(責任編輯:李萬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