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華
摘要:高考,不但考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技巧,同時也是對教師的一種綜合考驗。作為教師,在二輪復習中應堅持“教師為主體、學生為主導、能力為根本”的教學思想,科學合理安排時間,鞏固基礎知識,查漏補缺,把握熱點,教會學生對各種問題進行解答的規律和方法能夠熟練掌握并運用,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提高其復習的效率,幫助其奪取今年高考的勝利。
關鍵詞:高三政治;二輪復習;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3-0247-02
一、指導思想
認真鉆研和把握一輪復習的現狀和期末考試所取得的成績與不足,服從學校的整體統籌安排,在教學安排上進行調整,繼續鉆研考試說明,把握考點要求,緊扣教材,幫助學生熟悉知識結構體系,能夠進行較強的知識遷移和知識庫的靈活調用。同時,結合各地模擬試題,創編復習學案,加強熱點提示和時政材料的導入,進行多角度命題與變式,講練背相結合,提高學生能力。繼續研究和實施輕負高效的課堂,強化新課程理念,突出學生主體,少講精講,優化教學過程,注重答題策略和技巧的培養以提高復習效率。提高復習效率,使學生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績。
二、基本思路
1.對已經結束的第一輪復習進行查漏補缺,繼續夯實基礎,把握重點,過關考點,注重復習的質量與效率。
2.結合學生的實際與總體教學時間的分配與安排進行第二輪復習。二輪復習主要進行專題復習,以課本為主,以考試大綱為標準;打破教材的原有體系,將所有有本質聯系的知識進行劃分形成專題,將知識和理論熱點進行結合;理論和實際進行聯系,發現熱點和理論的結合點,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復習;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訓練學生規范答題和答題技巧,提高學生的答題效率和得分率。期間穿插進行各地期末試題、一模試題和二模試題的訓練,從中把握各地高考命題的方向與走勢。
3.積極參加校際的高三教學研究與交流,研究與吸收各方經驗,及時調整和掌握最新高考資源、信息和教學策略。
4.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做到備考點、備知識網、備易混點、備設題角度、備思維和方法。精心上好每一節課,注重讓學生參與,培養學生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5.強化能力提高的訓練:(1)注重有針對性的訓練,重視對解題思路的梳理,提高訓練的效率。這里所說的“針對性”即針對“增分點”和“弱點”進行訓練。可采用多角度思考的方式對一些重點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進行梳理。在訓練過程中,對評價和總結要及時關注,總結有關的內容思考以及對問題進行判斷和解答的規律。(2)加強客觀題和主觀題訓練,突出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3)重點訓練“三多”。高考命題的主要特點是“一題多問,層層遞進”。復習過程中,對“多問題”反復練,對“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分解訓練進行加強,多做發散性總結的訓練。(4)加強訓練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
三、復習策略
1.第一階段:知識專題復習(2015年2月底—2015年3月底)。
本階段的主要目標任務是整合知識、構建網絡,同時兼顧查漏補缺、鞏固知識。通過專項的整理復習,對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情況進行分析指正,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按經濟生活、政治生活、哲學生活、文化生活四大板塊的理論知識,將其分為十二個專項,引導學生學會梳理基礎知識的把握、對知識點歸納,將原理和知識重新整理,總結考點中類似、相近或相關的知識點,構建知識小板塊,把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學科內部的交叉聯系、考點與時政熱點的聯系,力求使學生從宏觀上掌握所學知識,進而使其條理化、網絡化、系統化,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具體做法:(1)每個專題安排兩節課,課堂上老師講5~10分鐘,留下30~35分鐘讓學生思考。課上對規律、技巧、方法、思路進行講解,達到高質量教學。教學并不是教材上的內容簡單敘述,而是對“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這一過程的解決。在學生自主把握的時間里要引導學生復習整理,對錯誤及時改正,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通過自己所寫、自己所思、自己所做來對知識進行掌握,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2)建立主干網絡,扎實基礎知識。檢驗專題復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是知識是否過關。要重視課本知識,著重構建基礎、主干、盲點知識結構,重點強調各學科的特點,注重知識的轉化、遷移和運用,要注意總結近五年來高考的高頻高點和冷點,讓學生明白各課各單元高考主要考什么,自己應該記什么,做到心中有數。另外,二輪復習中我們仍然要腳踏實地地抓好雙基落實,指導學生對“主干知識網絡”進行構建。因為對主干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是高考考核的重中之重,指導學生建成自己的主干知識網絡就可以在學生心中建立一個“網”,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全方位地進行全面思考。(3)精選訓練題目,提高訓練效率。二輪復習的效果與考試訓練題的質量以及訓練程度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必須樹立通過檢測來強化課本知識的鞏固和落實的理念,重視每周的午測、周考,這就要求教師切實抓好選題、組題、評講的工作。各地來的高考模擬題一定要認真整合、精選,定時定量按照高考的考試要求和原則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適應高考對基礎知識、解題能力、心理素質等方面的檢驗。
2.第二階段:題型專題復習(2015年4月初—2015年4月中旬)。
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習方法加強指導,提高學生對信息進行有效選擇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知識進行分析總結的能力。對不同題型進行歸類整理并總結,專門對事例型、引文型、圖表型、漫畫寓意型、計算型選擇題專項講解和訓練,同時更要加強對體現類、啟示類、意義類、原因類、依據類、措施類等主觀性題目的訓練,總結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訓練:一是問題要求的訓練,要仔細審閱相關材料和問題的要求,對問題的規定性條件要更加注意。二是選擇信息的訓練,要找出準確的關鍵詞,關鍵詞是解題的重要依據和切入點。三是訓練尋找和試題有關聯的知識點,這是答題的基礎。四是訓練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要用合適的專業術語,有條理有邏輯地對自己對問題的知識進行表達。五是注重訓練學生答題的速度,合理對時間進行安排。通過對這幾個方面的訓練,要達到下面的目的:1.有規律地答題,在指導學生歸納總結某一類型的解題方法和思路時,要結合對訓練的檢驗和評價。2.規范性地解題。對待練習題要像對待高考題一樣,作答時要嚴格根據各種試題的標準,規范性地使用政治術語。3.訓練的糾正性。有針對性地對某一方面進行訓練,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存在的缺點進行彌補和糾正。
3.第三階段:時政專題復習(2015年4月中旬—2015年4月底)。
本階段的主要目的與任務是以社會重大時政熱點為中心,從經濟生活、哲學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從多方面、多層次地對有關的知識點進行尋找,對社會上的熱點話題進行分析評價,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幫助學生理解社會熱點事件的發生過程,集合有關聯的教材理論知識,將熱點事件與對知識點的復習過程進行融合,運用知識對熱點進行分析,利用熱點復習知識,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現實中的問題,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對熱點的講解不需要講的太多太詳細,可以通過多次的練習進行掌握。還要盡量把簡明的熱點專題資料發給學生,通過幾個要點把主要問題準確地表達出來即可,這大大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要積極落實社會熱點事件中的關鍵詞語,并指導學生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
4.第四階段:回歸課本,查缺補漏,綜合模擬訓練(2015年5月初—2014年6月初)。
這一階段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對知識進行檢驗補充,努力克服對難點知識的學習,對重點知識進行加強補充,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加強訓練解題方法。要以2015年的《考試大綱》中所提到的考點為標準,對經常考的知識點進行明確,加強必考點的學習。強調學生對基礎知識點的學習,并且有目的地對重點知識進行模擬練習。在這個階段,有大量的考試和外來信息。所以,對復習中遇到的問題要仔細總結歸納,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查漏補缺,精心選擇模擬試題進行專項訓練,但必須告誡學生不能毫無目標地做題,更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這一階段的復習,注重的是對知識點的理解掌握,提高學生自主復習的能力。
具體的方法有:(1)回歸教材:第一要與考試大綱相結合,要高度重視重點考點和從未涉及考點,以及最新添加的考點。力求掌握的系統性、規范性和完整性。第二對知識主干反復復習,實現知識的系統性。要加強梳理網絡知識結構,強調從宏觀上對知識的結構體系進行把握,了解有內在聯系的知識,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使其更加系統化、條理化、系統化,對主要知識以及重點難點扎實掌握,進而使學生的解題方法和應試技巧得到提高,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2)重視熱點知識和重點知識:首先要做到對舊題反復溫習,做到對規范的思維方法熟練掌握并運用;第二要熟悉課本的關鍵內容。第三要運用教材精心選擇熱點資料。(3)對答題技巧進行訓練,對各種題型的解答模式及規律進行掌握。
之后,可以用幾天的時間指導學生對知識點加強記憶,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加強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記憶,對錯題要做好筆記并及時整理,鞏固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以及運用。在學生自由復習時,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個別指導并及時查漏補缺,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考試前要注重對學生應試心理能力的輔導,克服心理障礙,克制好情緒、保持頭腦清醒,做題時合理安排時間,有步驟地進行答題。通過這些訓練,一定能夠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基本技能,能夠自如應對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