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名教師,能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不僅可以維護學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現出教師的寬大胸懷,也必然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擁戴。而自尊心是人內心世界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 , 保護它、發展它 , 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得到別人的承認 , 受到別人的尊重 , 是一個人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在青少年的心靈深處 , 就有這種自尊的需要,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是學生積極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051-01
案例:在六年級的一節語文課上,按照課前準備,上課順利地進行到第五個環節:學生輪流講解試卷上的題目。按照以往的習慣,從第一排的學生開始縱向輪流講解,當輪到最后一排的張越同學時,不知是他坐的有點偏還是當時在潛意識里認為就是叫起來他也不會講,反正鬼使神差的沒有叫他,而是直接叫了第二排的學生,當時張越本來高昂的頭低下了,積極的情緒也隨之消失。為了課堂進度,我當時也沒有在意。題目很快就處理完了,學生開始分組總結本節課的收獲。當我走到張越身邊時,分明看到他想說什么,但我沒有停下。我第二次走到他身邊時有意識地停了下來,等了片刻,張越站了起來,語言急促地說了一句讓我后悔終生的一句話:“老師,其實那個造句,我也能講好的!”望著他漲紅的臉,我無言以對。片刻后,我說:“我相信你,下一節我再讓你回答,好嗎?” 在下一節,我不僅讓張越回答了一些較簡單的問題,還讓他講解了一道中檔難度的題目,盡管語言表達有些欠流利、不連貫,但畢竟把問題的核心答出來了,同學們也報以熱烈的掌聲。
課后,我回想著張越回答完問題時的那股高興勁兒,我想了許多:其實,寬容也是教育的一種美!
一、有助于建立平等融洽、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
寬容是密切師生關系的紐帶。老師給學生多一些理解與寬容,學生就親近老師,師生之間的摩擦就會減少,隔閡就會消除,情感會越來越融洽。當師生在理解、寬容的氣氛中打成一片,成為好朋友,教育就容易開展了,成效也能大大提高。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體現了師生在教育過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權利、相互開放、平等對話、相互理解、相互接納、互相寬容等。只有寬容的教師才能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生,才能去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容納學生不同個性,這樣他也會獲得學生的尊重,師生雙方都能以一種更寬容的態度來看待對方,從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生活方式、競爭意識也在發生變化,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學生,要求擺脫家長和老師監護的欲望越來越強,他們要獨立決定和處理個人的事,不愿意盲從別人,更不愿意別人對他指手畫腳,包辦代替。當學生犯了錯誤或與老師發生矛盾時,老師切忌一味指責批評,可以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和位置,去觀察思考問題,也可以轉換話題,讓學生慢慢冷靜下來,而后靜心思考。教師也可以站在受教育者角度去思考和認識問題,努力去理解學生,尋找合理根據。總之教師在教育學生時,除幫助其改正錯誤外,更重要的要鼓勵他增強自信心,喚起自尊心。若一個人有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干什么事就都會激情滿懷,并會樹立戰勝困難的決心。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能力
首先當學生犯了錯誤時,老師不要用利劍般的目光掃視他,更不要用惡言惡語去傷害他。對學生非本質性的過錯一味地批評斥責。而不注意溝通感情,則往往會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甚至適得其反。老師不妨多些寬容,促其自省,自我教育,要用理解寬容的態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批評時既要提出其錯誤行為的危害性,同時又要大膽寬容,理解原諒學生的過錯。使學生在化雨的春風中受到教育。
教育中鼓勵張揚個性、承認差異、允許不同,會形成相對開放、有序和多維的課堂氣氛,課堂也很有可能真正成為學生馳騁夢想的樂園。比如對待上課愛插嘴的學生,應該是用疏而不是用堵,要看到它帶動課堂氣氛的潛作用。因此,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寬容,對學生一些不好的行為加以適當的引導,更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寬容的教育呢?
首先, 寬容學生就意味著教師要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和學生一起去感受和體驗。尊重他的人格與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勵他,引導他和幫助他。去體驗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期待及泄氣的心情,去感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渴望。我們知道,在任何班級中 , 學生總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師對好學生則尊重、偏愛,對差生則嫌棄、厭惡。殊不知,這種做法,恰恰傷害了后進生的自尊心這一敏感的角落,輕者,使這些學生越發失去自信,產生自卑,不求上進;重者,則會使這些學生對教師產生怨恨和抵觸造成師生間的矛盾。
其次, 寬容的內心是愛,愛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不論他的表現是好還是差。善待學生是以心對心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去包容學生的過失,去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大凡有卓識的教育家,優秀的老師都積極主張教師在教學中不要盛氣凌人地訓斥,辱罵學生,而要善于激勵學生、喚醒學生、鼓舞學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一位當代的知名教育專家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所有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這是切斷后進生源的重要手段。”
第三、 寬容學生善待學生應以理解、尊重、信任學生為基礎,只有教師把學生當作有血有肉的人來對待,給他們以尊重和信任的時候,才會激發他們的潛能。俗話說:“于細微之處見真情”,師生交往的細微之處往往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而深厚的愛。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還要傾情關愛每一個學生的心靈成長,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取得的成績,并和學生一同去品嘗他們的成功和快樂!要學會運用寬容、理解善待學生的不足,讓學生通過自尊心的得到尊重和滿足來產生認識并改正不足的動力。從而達到“我給你自信,你給我成功”的目的。
寬容學生,完全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正在而且必將使我們的教育在新的世紀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美麗——一種跨越百年的美麗、一種永恒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