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在日常的小學課堂教學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生成性問題,這是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師生交流中的不確定因素所形成的必然現象,如何合理的解決這些問題,也是做好課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就針對小學課堂中的生成性問題進行探討,幫助教師解決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難題。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8-0058-01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由于參加教育活動有諸多復雜的因素,因此教育發展有多種可能性存在,教育過程的推進就是在多種可能性作出選擇使新的狀態下不斷生成,影響下一步發展的過程。” 隨著課改的深入開展,這一論斷越來越被廣大教師認可和接受,因此課堂教學中越來越追求開放性和生成性。
一、數學教師要想打造生成性課堂,必須從備課著手
在備課過程中建立起彈性教學情境,課堂教學創造條件。所謂的彈性教學情境就是教師充當領路人的角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切實進入學習角色,積極參與配合教學,這是提升課堂效率與質量的法寶。
審視“預設”與“生成”,倘若沒有精心預設,也談不上生成,只有在實施預設的過程中,教師隨時捕捉學生的疑問、想法等精彩的瞬間,預設自然變為動態的生成。學生是有思維的人,不會完全按我們預設的那樣進行活動,所以課堂上常出現老師意料之外的問題,使課前預設很難有效的達成。每一位數學教師,預設都要極為充分,對設置的問題,學生回答出來怎么辦,回答不出怎么辦,回答超越問題的本身怎么辦等等,自然就能有效地解決預設生成中的一些矛盾,也只有這樣,教師也才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進行調控,促進預設的有效生成,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在一節小學數學課堂中,就出現了幾次生成與預設不一樣的地方。比如讓一個小女孩去黑板上畫圖時,她很細心,一段一段地畫,需要畫11段,所以浪費的時間有點長。老師在這里沒有著急,而是靜靜地等待她完成,同時讓其他的學生去交流哪一種畫法最實用,這樣不僅給這個小女孩留出了畫圖的時間,也培養了別的學生說的能力,這樣的處理使課堂不至于尷尬的等待。
在促銷問題第一次出現時。每買5束贈1束,好多學生認為是每束花的價錢貴了,這里也是教師沒有預設到的。劉老師一次又一次的引導學生,原來買5束花的價錢現在可以買6束,應該是每束花的價錢便宜了,在這里老師也是通過追問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認識到這個促銷問題的實質。
還有一次是有個胖胖的小男生,他的畫法跟大家都不一樣,所以他一次又一次的舉手,希望老師能給他一個展示的機會,可是如果讓他去展示就會拖堂,在這種情況下,老師還是給了他機會去黑板上展示講解,那個小男孩露出了滿意的微笑,同學們也獲得了一種新的思路,這樣的生成性問題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
通過生成性的課堂,可以架設起師生、生生、生本互動的平臺,形成人人參與、自由對話、真誠溝通的學習氛圍,開創學生思維、任意馳騁、不斷創新的境界,學生通過討論、爭辯,互相促進,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見解,感受彼此的情感,達到心靈的感應、思維的共振、理解的共鳴,對文本產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實現個體的超越、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課堂教學的新境界。
二、教師要做麥田的守望者,防止學生在生成中迷失
生成性課堂教學,創造出絢麗多彩的課堂景觀,是新課標下教師追求的理想課堂教學境界,然而,很多教師為了體現習課標精神,為了追求生成性的課堂教學,常常會被課堂上的一些錯誤信息資源和毫無意義的生成性問題分散精力,擾亂視線,有相當多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為生成而活動”,形式上熱鬧,內容上混亂,該講的沒講清,該聽的沒聽懂,課堂秩序失控。由于教師在認識上存在困惑,繼而引發教學行為上的偏差和迷失,為了“生成”迷失了“文本”,為求“生成”迷失了“目標”。
其實,生成性的小學數學課堂,就好像是塞林格筆下的“麥田”:又一群孩子在課堂“麥田”里自由自在的游戲、狂奔、亂跑,新的活動不斷生成,課堂上除了老師沒有一個成年人,教師就是站在那“麥田”懸崖邊上的守望者,教師守望著這片麥田,哪個小學生向懸崖邊跑來,就把他捉住,不讓一個孩子掉下懸崖,不讓任何一個小學生迷失于課堂的生成。
三、定期反思
我們知道,教學反思一般由自我反思與對比反思組成,前者是總結歸納前期教學中的亮點與不足,對后期教學活動進行針對性整改,不斷完善教學方法,為提升教學水平奠定基礎;后者則要借鑒同科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典型案例進行反復學習,取長補短,使之適應后續階段的教學需求,為打造生成性課堂做好鋪墊。
新課標強調課堂學習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主體參與是教學活動產生的基礎,它決定這活動的始發、活動過程、活動的質量,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旁觀者,使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智慧得到啟迪,能力得到發展,創新意識得到培養。所以每一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新的教學理念進行大膽實踐的同時,必須重視其成效,提高課堂生成問題的有效性,讓課堂教學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上接第57頁)
真大!”“你的聲音真洪亮!”“這一段讀得真流利!”“你可真用心,把人物的語氣都讀出來啦!”等等語言來激勵孩子們讀的興趣和信心。對于高年級朗讀我們可以從流利、停頓、重音、節奏語氣、語調、情感這些方面來評價,而且這年齡段的孩子已有了自己的評價標準,可以試試生生評價,指出優缺點給出建議,這樣的評價方法也是很不錯的。
總之,朗讀在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訓練的切實有效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率。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朗讀訓練的重要性,并在語文教學中,結合文本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開展多種朗讀訓練,盡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吸引學生融入情景,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深長,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相信這樣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們會收獲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