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世民
長期以來,山東省肥城市龍山小學堅持以“潤責”為核心的辦學理念,大力開展責任教育。“潤”即浸潤、熏陶、潤物細無聲,體現了責任教育的方式方法;“責”即責任,要求師生做一個負責的人,是責任教育的目的。通過培植責任文化,打造責任校園,努力讓每一位教師“博學精術業,矢志育英才”,做學生喜歡的老師;讓每一個學生“養正潤品行,樂學弘遠志”,做負責的陽光少年。
一、建章立制 規范治理
學校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讓學生在自然、本真的生活環境中,生成最質樸的責任品質。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了以環境建設、課堂教學、課程設置、課題研究和活動開展為支撐的責任教育體系,并以責任教育為統領,探索出了一套依法治校、德法并舉的治理體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依法、依規治校是學校管理的基本途徑,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完善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依法治校的前提是要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學校走群眾路線,發揮教代會的作用,吸取教師的合理化建議,完善教師施教行為規范、教職工考勤制度、職稱評聘制度等各類規章制度。這些制度都是教代會充分討論的,既是一種管理制度,也是一種自治公約,因此具有很強的約束力和執行力。各種評優選模都根據制度規定,按考核成績高低依次確定,真正做到了“公開、量化、制度化”。
對于各類制度的制定,學校也有嚴格的流程。學校層面的,如年度考核制度、評聘制度等,由學校統一制定,教代會通過后實施;處室層面的,如備課制度、作業批改制度等為二類制度,由分管校長與處室共同制定后即可實施;個體層面的,如功能室管理、使用制度等為三類制度,由各處室自行制定實施。
在完善各種管理制度的同時,學校還加強了師德師風建設,開展了四種教育。一是制度教育,每學期初組織教師學習管理制度,明確規范,明白干什么,怎么干,不干什么,也就是工作清單和負面清單。二是案例教育,通過教育案例、模范人物進行滲透教育,教育全體教職工把工作視為崇高的責任,把崗位視為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滿懷責任情懷開展工作。三是管理教育,加強對教師的管理力度,在考勤、備課、上課等方面強化施教行為,在管理服務中達成教育。四是體驗式自育,主要是強化教師的奉獻意識和行為,不計名利干工作,不計報酬干工作,在任勞任怨的奉獻中升華師德師風。
二、集思廣益 民主治理
民主是現代社會文明的標志,學校堅持開門辦學、開放辦學;讓家長真正成為學校管理的另一位主人。成立家委會,讓家長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決策及落實;實行家長義教、義工,協助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定期召開家長會和家長座談會,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傾聽社會各界的建議和意見;扎實開展“千名教師訪萬戶·師生情誼傳萬家”家訪活動,走進每一個家庭,宣傳教育取得的新發展、新變化及教育改革新理念。家長的參與使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一個好主意、好辦法,更重要的是,使學校的決策多了一個視角,多了一些正能量。
與此同時,問計于民,傾聽群眾意見。通過設立校長信箱、電子郵箱和熱線電話,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可以把意見直接反饋給校長。
三、注重過程 跟蹤治理
一項工作安排之后,工作的進度、速度、質量怎么樣,都要心中有數,監督、指導和服務都要緊密跟進,實際上就是落實工作、提高執行力的問題。對這個過程有“五字”要求,即“快、大、高、巧、好。”快,就是進度要快,落實工作要事不過夜,雷厲風行,拖延是失敗的溫床;大,就是力度要大,工作擲地有聲,敢于碰硬,善打硬仗;高,就是標準要高,從嚴要求;巧,就是在工作的推進過程中大膽不蠻干,工作有藝術、有思路,抓落實有辦法,破難題有招數;好,就是要達到目的,把事情辦好。
我們依據學校巡視制度,實行處室督查、級部日查、學生檢查三級巡視模式。學校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優秀學生干部全體參與學校管理。實際上,巡視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現場的管理才是最有效率的管理。在精細的過程管理下,教學行為規范高效,學生文明禮儀習慣初步養成。
四、以人為本 人本治理
管理的目的,首先是解放,其次才是控制。以人為本,不是以某個人為本,而是以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為本。因此,人本治理不是隨意滿足個人需求,而是以師生的發展為本,為師生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和環境,追求人的最優化發展。這也是學校管理永恒的追求。
我們在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前提下,在病事假、婚喪嫁娶、業務技能比賽等方面,給予教職工人性化的關懷和照顧,關心教師健康,組建教師太極拳、書畫、球隊等社團組織,定期組織健康體檢,生日祝福。學校的管理更有人情味,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歸屬感得到了極大的強化和提高。管理之道就是以制管人,以情感人,一剛一柔,德法并舉。學校治理寬嚴相濟、張弛有道,制度要寬、馳,確保可執行性;執行時要嚴、張,確保制度執行的公平、公正。
五、遵循規律 科學治理
管理科學了,工作就能有條不紊,逐次推進,如抽繭剝絲,層層展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治理不科學就會朝令夕改,工作如一團亂麻,無從下手,工作人員也會心煩氣躁,事倍功半。學校作為一個社會組織,既要遵循組織管理規律,也要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實現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增強工作的計劃性。學校各科室制定工作臺賬,教研組、班級、教師層層制定計劃,并根據學期進度在學校網站公布各處室周工作臺賬,起到了告知、監督、促進的作用。特別是重點工作,提前準備、周密安排、合理分配時間,做到順暢有序,并預留適當的機動時間,保持工作的適當冗余度。
其次是工作實行模塊化管理、微格化落實。這樣使全校工作都能并行兼用、忙而不亂,不論是工作的落實還是資料的整理,都能井井有條,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保持管理層級與管理幅度的一致性。學校的管理層級越多、幅度越大,管理的效率就越低。因此,不同規模的學校就有不同層次的管理層級。規模較大的學校,設置的管理層次相對較多。當然,隨著數字化校園的逐步發展,管理的層級可能會逐漸模糊,信息時代將管理規模較大的學校變得簡潔而高效,從而可以減少管理層級,提高管理效率。
學習無止境,管理無止境。實施文化管理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強大助推器,是學校管理理念變革的要求。實施文化管理,是學校師生生命成長的內在需要,也是構建幸福教育的有力保障。龍山小學以“潤責文化”為底蘊,把責任理念深度滲透到學校管理建設中,悉心構建師生幸福成長的精神家園,讓學校管理永遠閃耀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光輝。
(責任編輯 楊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