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冰
(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產科,四川簡陽 641400)
妊娠合并癥/并發癥是影響孕產婦及其胎兒健康的一種不良臨床表現,也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因素和主要原因。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目前我國的孕產婦死亡率相比較早時期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在世界范圍內仍處于較高水平[1-2]。因此,如何有效減少孕產婦合并癥/并發癥的發生、降低其死亡率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本研究通過對860例孕產婦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調查,并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為有效改善臨床孕產婦合并癥/并發癥的發生提供理論依據。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07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860例妊娠婦女作為研究對象,所有孕產婦均為本市常住人口,孕周≥28周,且完成所有調查問卷。排除入院時伴有昏迷、神志不清、既往孕產史不詳、無法完成相關調查以及伴有精神或智力障礙的孕產婦。
1.2 方法 將符合上述納排標準的860例孕產婦納入研究,采用《孕產婦個案調查表》(全國婦幼衛生監測辦公室制作)由經嚴格培訓并合格的醫護人員分兩次進行詢問調查,孕產婦的一般資料、既往孕產情況入院后進行調查,本次分娩情況以及本次合并癥/并發癥情況則于分娩后進行調查。
1.3 統計學方法 將所得結果錄入 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及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比較則采用χ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對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進一步Logistic回歸分析,均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孕產婦合并癥/并發癥發生情況 本次研究的860例孕產婦中有120例孕產婦發生合并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3.95%,其發生情況見表1。結果顯示,妊娠合并癥共有77例,發生率為8.95%,其中以妊娠合并性病、慢性高血壓以及妊娠合并高血壓為主,其發生率分別為2.67%、2.56%和1.28%。妊娠并發癥共有79例,發生率為9.19%,其中以重度子癇前期和輕度子癇前期為主,其發生率分別為1.40%和1.28%。另外調查表中難以區分的合并癥/并發癥共有46例,發生率為5.35%,主要包括貧血、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其發生率分別為2.91%、1.86%和0.58%(見表1)。
2.2 孕產婦合并癥/并發癥影響因素分析 對調查表中涉及的內容進行單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歸分析,其結果分別見表2、3。結果顯示,年齡、流產次數、產檢次數、本次終止妊娠方式、終止妊娠孕周以及胎兒數為孕產婦合并癥或并發癥發生的影響因素,且產次為孕產婦并發癥發生的影響因素(P<0.05)。而進一步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小)、產檢次數(少)以及終止孕程時間(早)為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保護因素,而流產次數、既往剖宮產次數以及雙胎次則為影響孕產婦發生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另外產次是孕產婦發生妊娠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孕產婦在妊娠期間其生理會發生較大的改變,與病理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若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調整和防治,任由發展則可能導致孕產婦出現不良的妊娠結局。相關研究結果顯示[3-5],孕產婦發生急危重癥與其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較為一致,均處于較高水平,表明孕產婦發生并發癥的機率較高,且極易發展為急危重癥。本研究中的860例孕產婦中,有120例出現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其發生率為13.95%,其中妊娠合并癥患者77例,發生率為8.95%,以妊娠合并性病、慢性高血壓以及妊娠合并高血壓為主,其發生率分別為2.67%、2.56%和 1.28%。妊娠并發癥患者有 79例,發生率為9.19%,其中以重度子癇前期和輕度子癇前期為主,其發生率分別為1.40%和1.28%。另外調查表中存在難以區分的合并癥/并發癥,主要包括貧血、糖尿病和其他疾病,共有46例患者,發生率為5.35%。因此,我們認為在妊娠期應著重加強對妊娠合并性病、慢性高血壓、妊娠合并高血壓、子癇前期、貧血、糖尿病等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孕檢工作,并給予及時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建立并完善城市鄉鎮的保健網絡系統,進一步加強醫護人員對孕產婦高危評分的培訓,提高其判斷能力,以便盡早對高危妊娠進行篩查,實施重點監護或及時轉診高一級醫療單位進行治療。

表1 孕產婦合并癥/并發癥發生情況

表2 孕產婦合并癥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

表3 孕產婦合并癥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通過詢問式調查問卷的形式,我們對納入研究的860例孕產婦的一般資料、既往孕產情況、本次分娩情況以及本次病發有合并癥或并發癥的孕產婦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其結果后顯示,年齡、流產次數、產檢次數、本次終止妊娠方式、終止妊娠孕周以及胎兒數方面在是否病發妊娠合并癥或并發癥孕產婦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另外產次≥2次的孕產婦其病發妊娠并發癥的機率也較產次<2次的孕產婦明顯增加(P<0.05),提示上述幾個方面可能是發生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影響因素。而進一步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較小、產檢次數較多及終止孕程孕周較早為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的共同保護因素,而流產次數較多次、既往剖宮產次數較多次以及雙胎次則為影響孕產婦發生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另外產次≥2次也是影響孕產婦發生妊娠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有研究認為[5-8],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病發風險會隨著孕產婦年齡的增長的增大。本研究中,<20歲以及>40歲的孕產婦其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發生率分別為33.33%和40.00%,均明顯高于年齡介于20~30歲以及30~40歲的孕產婦(P<0.05),而30~40歲的孕產婦其發生率也較20~30歲孕產婦有一定程度的增長,這與上述相關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對于年齡<20歲的孕產婦具有較高合并癥/并發癥發生率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由于該年齡段的女性尚處于青春期,其器官功能發育并不成熟,不完全具備生育的條件。而有調查研究顯示,年齡≤19歲的孕產婦大多是由于偷吃禁果以致懷孕,而在此前提下往往逃避或拒絕進行孕產檢查,加之缺乏相關的孕產保健知識,因而引發較高的合并癥/并發癥發生率,這也是產檢次數<5次成為影響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獨立危險因素的原因[8-9]。
通過詢問式調查問卷的形式,我們對納入研究的860例孕產婦的一般資料、既往孕產情況、本次分娩情況以及本次病發有合并癥或并發癥的孕產婦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其結果后顯示,年齡、流產次數、產檢次數、本次終止妊娠方式、終止妊娠孕周以及胎兒數方面在是否病發妊娠合并癥或并發癥孕產婦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另外產次≥2次的孕產婦其病發妊娠并發癥的機率也較產次<2次的孕產婦明顯增加(P<0.05),提示上述幾個方面可能是發生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影響因素。而進一步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年齡較小、產檢次數較多及終止孕程孕周較早為妊娠合并癥和并發癥的共同保護因素,而流產次數較多次、既往剖宮產次數較多次以及雙胎次則為影響孕產婦發生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另外產次≥2次也是影響孕產婦發生妊娠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
有研究認為[5-8],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病發風險會隨著孕產婦年齡的增長的增大。本研究中,<20歲以及>40歲的孕產婦其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發生率分別為33.33%和40.00%,均明顯高于年齡介于20~30歲以及30~40歲的孕產婦(P<0.05),而30~40歲的孕產婦其發生率也較20~30歲孕產婦有一定程度的增長,這與上述相關研究結果較為一致。對于年齡<20歲的孕產婦具有較高合并癥/并發癥發生率的原因,我們認為主要是由于該年齡段的女性尚處于青春期,其器官功能發育并不成熟,不完全具備生育的條件。而有調查研究顯示,年齡≤19歲的孕產婦大多是由于偷吃禁果以致懷孕,而在此前提下往往逃避或拒絕進行孕產檢查,加之缺乏相關的孕產保健知識,因而引發較高的合并癥/并發癥發生率,這也是產檢次數<5次成為影響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獨立危險因素的原因[8-9]。
終止孕程孕周37~41周作為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保護因素,國內文獻已有報道[10],報道顯示,妊娠合并癥/并發癥是誘發早產的常見原因,而過期妊娠其孕產婦出現難產等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會隨著妊娠期的不斷延長而大大增加,因此本研究中妊娠期<37周以及>41周的孕產婦其合并癥/并發癥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妊娠期介于37~41的孕產婦。
多胎妊娠成為臨床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獨立危險因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多胎妊娠子宮增長較單胎妊娠快,且壓力相對較高,因而具有較高風險的胎膜早破,一旦發生胎膜早破,則極易出現感染、早產等并發癥。相關研究結果顯示[11-13],多胎妊娠孕產婦其病發妊娠高血壓、妊娠肝內膽汁淤積綜合征以及貧血的機率較單胎妊娠孕產婦成倍增長。因此,對于多胎妊娠應加強其孕產撿工作,提高孕產婦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盡可能的避免合并癥/并發癥的發生。
由此,我們認為孕產婦合并癥/并發癥的發生率尚處于較低水平,臨床對發病率較高的病癥應加強相應的孕檢工作,同時還應積極有效的開展病發妊娠合并癥/并發癥高危人群的防治措施,以降低發病率。
[1]張 雁,燕 喃,題 晶,等.17例死胎原因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6):54-55.
[2]朱紅云,田桂鎖,秦秀英,等.67例死胎臨床分析[J].安徽醫藥,2013,17(4):586 -587.
[3]艾永生,桂文武,孟江萍,等.400例產后出血患者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其對應防治方法的臨床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9(15):1891 -1892,1894.
[4]江 林,李興海,程桂鳳.456例孕婦早產的原因及早產兒結局分析[J].海南醫學,2011,22(12):67 -69.
[5]周曉瑞,盧家凱,陳 峣,等.妊娠合并心臟病患者心臟不良事件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11):966 -969.
[6]李佐芬.產婦年齡與妊娠結局相關性分析[J].北方藥學,2013,10(4):139.
[7]趙 麗.高齡產婦妊娠結局的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2,23(9):1448 -1449.
[8]羅 冰,謝 芳.高齡與適齡初產婦妊娠結局比較[J].廣東醫學,2012,33(23):3598 -3599.
[9]易念華,張 艷,方為民,等.湖北省部分農村孕產婦并發癥/合并癥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21):3304-3305.
[10]肖苑玲,潘石蕾,陳 煒,等.妊娠期糖尿病與妊娠并發癥的相關性[J].廣東醫學,2012,33(23):3575 -3576.
[11]閆 莉,汪 云.116例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4):515 -518.
[12]鄒琴童,張文穎.9582例孕婦剖宮產率及剖宮產指征回顧性分析[J].安徽醫藥,2013,17(6):974 -976.
[13]劉云華,胡楊珊.剖宮產率上升和剖宮產后并發癥的分析[J].醫學信息(中旬刊),2011,24(3):954 -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