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新明,郭高飛,譚支強,陳 義,張 偉
(湖北省浠水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湖北浠水 438200)
顱內感染(ICI)是神經外科一種常見的并發癥,不僅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費用,還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有較高的致死率[1-2]。腦室外引流手術在各種原因引發的腦室出血和腦積水中均有應用,因為引流管將顱內外相互聯通,導致顱內感染常不可避免[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實施腦室外引流的25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探討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經側腦室前角穿刺實施腦室外引流的患者258例,其中,腦腫瘤患者22例,高血壓腦出血破入腦室167例,腦室內出血33例,腦外傷術后腦積水36例。將258例患者中并發顱內感染42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余216例患者作為對照組。
1.2 患者納入和排除標準 患者納入標準:(1)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2)術前未發生顱內和肺部等感染;(3)年齡介于30~70歲之間;(4)手術過程順利,引流通暢;(5)無重大的器質性病變。患者排除標準:(1)伴有原發性顱內感染患者;(2)入院時已出現瞳孔散大的患者;(3)伴有重大的臟器損傷;(4)出現持續性的休克,舒張壓<90 mmHg;(5)伴有重大的心肺病;(6)糖尿病患者。
1.3 顱內感染的診斷標準 顱內感染的診斷標準參考2001年衛生部規定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4]實施:(1)在手術之后患者的體溫出現持續性的上升,伴有腦膜刺激的臨床特征;(2)白細胞>10×106·L-1,腦脊液出現渾濁;(3)對腦脊液進行細菌培養呈現陽性,并且連續培養兩次為同一菌株。在伴有第三條癥狀時可以確診,否則應結合臨床做出綜合分析診斷。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經側腦室前角穿刺實施腦室外引流術,手術均在手術室內實施。確定為顱內感染后立即進行腦脊液藥物敏感測試,未出結果前采用兩聯抗生素進行治療,待檢測結果出來之后更換更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探討性別、年齡、糖尿病史、手術時間、腦室外引流時間、是否是后顱窩手術、術后白蛋白水平、腦脊液漏、手術時是否應用人工腦膜、是否是單次手術等是否為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相關影響因素。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均采用χ2檢驗,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計算其比值比(OR)及95%的可信區間,所得結果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預后 觀察組42例患者中,14例治愈,28例出現好轉;對照組216例患者中,52例出現好轉,164例出現好轉,2組之間的預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經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2組患者之間的手術時間、腦室外引流時間、是否是后顱窩手術、腦脊液漏、手術時是否應用人工腦膜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是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影響因素;而2組患者性別、年齡、糖尿病史、術后白蛋白水平、是否是單次手術無顯著性差異(P>0.05),并非為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影響因素。
2.3 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手術時間>4 h、腦室外引流時間>2 d、實施后顱窩手術、腦脊液漏、手術時應用人工腦膜為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
在顱腦手術之后發生顱內感染經常和腦水腫、腦積水、腦膨出及顱內高壓等同時存在,它們經常會發生相互作用而使病情加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預后[5]。顱腦手術后腦室外引流的顱內感染發生率約為0.20% ~27.59%,而顱內感染后死亡的發生率高達27.4% ~39.2%[6]。所以,掌握腦室外引流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影響因素和易發人群,在手術的前后及時采取有效的相應措施,對于降低顱內感染的發生率,提升患者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首先對性別、年齡、糖尿病史、手術時間、腦室外引流時間、是否是后顱窩手術、術后白蛋白水平、腦脊液漏、手術時是否應用人工腦膜、是否是單次手術這十個可能的相關因素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然后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手術時間>4 h、腦室外引流時間>2 d、實施后顱窩手術、腦脊液漏、手術時應用人工腦膜為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顱內感染的發生與手術時間密切相關,伴隨著手術的精確性的提升,腦瘤全切率以及后顱窩手術的發生率的上升,必定會延長手術的時間,在手術過程中術野的暴露時間越長則污染的幾率也相應增加,感染的發生率也越高[7]。

表1 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2 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據報道[8],顱內置管時間<4 d時顱內感染的發生率很低,隨著時間的延長顱內感染的發生率也相應上升。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腦室外引流>2 d為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本研究考慮的引流時間會增加顱內感染的風險,因此逐步減少腦室外引流時間,并加強引流護理,盡可能提前拔出引流管,減少顱內感染的發生率。
腦脊液漏能夠導致病原菌逆行進而引發顱內感染,而顱內感染后又會引發顱內壓上升,反過來加重了顱內感染的發生,所以腦脊液漏為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腦脊液漏的時間越長,感染的發生率越高,本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9-10]。手術時應用人工腦膜也是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可能與人工腦膜本身即為異物,放入人體后會引發炎癥反應,細菌一旦附于生物膜則抗生素很難起效有關。
綜上所述,腦室外引流患者發生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為手術時間>4 h、腦室外引流時間>2 d、實施后顱窩手術、腦脊液漏、手術時應用人工腦膜,對于伴有高危因素患者應高度重視。
[1]李瑞龍,郝解賀.開顱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1,42(6):510 -513.
[2]姜 萊,趙東剛,韓 晶,等.腦室外引流術后并發顱內感染的因素分析[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4,30(4):396 -398.
[3]周之音,汪 璟.整體護理預防腦室外引流術后顱內感染的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2):157 -159.
[4]安得仲.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19 -411.
[5]王 煒,崔 明,陳 節,等.腦室外引流術后顱內感染的預防[J].安徽醫藥,2013,17(4):613 -615.
[6]許錫鎮,孫榮君,周 游,等.腦室外引流術后顱內感染經顱內給藥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3):1384-1385.
[7]孫 虎.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65 -67.
[8]趙德強,康 凱,侯曉光,等.腦室出血行腦室外引流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因素及防治措施[J].首都醫藥,2012(14):55-56.
[9]郝 彬,趙紅果.顱腦術后顱內感染易感因素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4):145 -146.
[10]王李剛.腦室外引流術后并發顱內感染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4(4):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