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0064-02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著眼于未來社會的人才需求和學生的終身發展,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要求。當前的課堂教學迫切需要根據新的教學理念,科學地整合教材,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而使學生早日享受到新的課程理念帶來的優越性。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實現從教材執行者向教材研究者、開發者的角色轉變,基于學生的現有理解水平,設計符合學生實際、適應學生發展的教學過程。而問題相當于數學課堂的靈魂,是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知識的主要方法。在教學中要以問題為載體,讓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概念形成過程的問題設計
數學概念是揭示現實世界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概念教學涉及到概念的起源,教學中必須讓學生感受到引進這一概念的必要性,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即概念的本質屬性)。這一過程應成為再創造、再發現的過程,這樣不僅深刻領會概念的本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不斷探索的精神,又能使學生的思維迸發創新的火花。一般采用類比舊概念的方法設計問題,形成新概念。
二、定理、公式、法則發現過程的問題設計
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定理、公式、法則,熟練應用定理、公式、法則的同時,還應重視展示定理、公式、法則的發現過程、形成過程,形成的思想方法及推理證明方法,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課堂實際,找準知識的切入點,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探索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好奇心,從而發現知識的形成性。一般采用討論、探究的問題設計,中間伴隨一些動手操作等活動,在做中、在議中發現定理等等。
以八下《4。1多邊形》的教學問題設計為例
1.認識四邊形
(PPT出示三角形形狀的風箏,回顧三角形知識)
問1:什么是三角形?
問2:三角形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幾個角?
問3: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有何性質?
(PPT出示四邊形形狀的風箏,得出四邊形知識)
問4:參考三角形的定義,你能給出四邊形的定義嗎?
四邊形的定義: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四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形成的圖形。(板書)
問5:四邊形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四邊形的構成:四個頂點,四條邊,四個內角。
2.探知四邊形的內角和
師:由三角形熟悉的知識知道四邊形的知識,這種方法叫類比的思想方法。
問6:四邊形的四個內角是否也和三角形一樣有什么特殊性質?說說你的發現。
動手做一做:你能利用你手中的紙發現四邊形內角和的特點嗎?
定理:四邊形的內角和為360€啊?
例1 如圖,四邊形風箏的四個內角∠A,∠B,∠C,∠D的度數之比為1:1:0.6:1,求它的四個內角的度數。
【大顯身手】
在四邊形ABCD中,∠A+∠C=180€埃螧比∠D大15€埃蟆螧,∠D的度數。
【拓展提升】
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85€埃螪=95€埃?∠1的外角是70€埃頡?=______,∠2=______。
問7:四邊形有幾個外角?你還能求出另外三個外角的度數嗎?
問8:四個外角和為多少?這個結論對任意四邊形都成立嗎?
推論: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啊?
學生學習四邊形是在學習三角形之后的,所以建立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之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堂課。整堂課主要是由八個大問題串聯而成的,由學生熟悉的三角形知識出發,通過類比,得出四邊形的概念,內角和性質,甚至推廣到外角和性質。前面五個問題是對四邊形概念形成的設計,主要是類比三角形概念。第六個問題是為得到四邊形內角和定理設計的,后面輔助“動手做一做”等活動,很好地探索了四邊形內角和定理。最后兩個問題是外角和性質的推廣。這樣的一系列問題設計都是建立在學生基(下轉第70頁)(上接第64頁)礎之上的,而且層層遞進,很好地復習舊知,學習新知,而這些問題都是依靠教師精心設計的。
教師要以發展學生的思維過程為主線,把傳授知識和發展思維有機結合起來,從學生現有經驗出發,把問題逐步引向更高的深度和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訓練,很好地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
(責任編輯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