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田君
互聯網金融企業人力資本角逐
文/本刊記者 田君
無論是從傳統金融企業分拆出來的互聯網金融業務板塊,還是獨立運作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都可以通過資本運作,實現快速擴張、資源整合以及價值的體現。
互聯網金融行業洗牌速度逐漸加快,同時資本加速涌入,融資已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經之路。2014 年以來,全國已有 200 多家互聯網金融企業獲得包括銀行、上市公司等各路資本的投資;2015年上半年行業內投融資案例共116起,獲融資企業108家,融資金額近20億美元。
“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最缺兩大因素:一是人力,互聯網金融企業管理團隊是否具備公司資本運作能力;二是資金,如何找到融資渠道與好的金融項目實現對接。而二者正是互聯網金融企業資本競爭力最好的體現。”9月23日,在由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牽頭,中關村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基金協會、中關村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等機構聯合主辦的“2015中國互聯網金融領軍人才培養項目”開學儀式上,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國培機構董事長劉勇表達出上述觀點。
中關村創投協會秘書長、中海投資常務副總經理曹毅則認為,互聯網金融企業除了要懂計算機技術外,還要懂企業管理,更重要的是懂金融。由于中關村長期積淀對整個生態環境、孵化創業大街發展帶來的企業群體,使得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態勢良好。今年上半年中關村整個高新技術企業增長達到4000多家,是去年的一倍,很多互聯網金融在內的企業已經從原來復制、跟隨,達到創新潮流。
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監管趨勢與融資上市的未來展望,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金融市場處處長庾力提出兩個原則:“第一,金融創新不是高大上,要貼近百姓;第二,金融創新一定要支持經濟實體。”在她看來,互聯網金融是對金融體系的強刺激。國務院金融改革一個非常重大的思路,就是金融去中介化,要擴大直接融資比例。
對于監管思路,庾力坦言:第一,互聯網金融企業一定不能有資金池,資金要交給第三方銀行進行存管;第二,地方政府應當承擔一定的監管責任;第三,行業自律組織要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央行正在牽頭互聯網金融協會的建立。
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賈康則以“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宏觀經濟與財政金融形勢”為主題,對當前經濟走勢進行了分析。他認為,要從全局強調深化改革的制度創新,完成經濟社會轉軌。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創業創新及投融資嘗試,鼓勵天使投資、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包括以后可能發展起來的互聯網金融投資、眾籌等。
賈康指出,財政貨幣政策整體框架把握服務于全局,服務認識引領新常態,多樣化金融改革也是勢在必行。“央行領導給出非常明確的口風,今年利率市場化臨門一腳一定要踢開,在此之前做了很多鋪墊,比如存款保險制推出以后將發展一大批中小銀行金融機構,包括村鎮銀行、社區銀行,這些金融多樣化進展和互聯網金融活躍其實有內在推動效應。”
對于金融多樣化,金融發展和互聯網之間應該是滲透、融合、共贏的關系。但他也同時強調,“我們必須承認看到下行壓力,必然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創業創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不確定性,這個命題是無可回避的。”

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賈康會上發表主題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