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愛華
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臨床應用
曾愛華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資料,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護理,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模式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簡明神經病量表BP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護理后與出院時兩組患者的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 BPRS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組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高其護理質量。
臨床護理路徑;精神分裂癥;臨床護理
精神分裂是一種精神疾病,其病情遷延易反復,患者的神經功能明顯受損。臨床研究指出,長期而系統性的護理治療,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臨床護理路徑具有時間性和順序性,可為患者提供清晰、系統的整體護理計劃。本研究通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進行護理,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5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41例,女34例;年齡30~65歲,平均(53± 9)歲;病程1個月~5年,平均(2.4±1.0)年;根據隨機分組原則,將患者分為對照組37例與觀察組3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根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法與診斷標準》第3版關于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選取病歷,除器質性精神障礙患者,精神活性物質、非成癮物質所致的精神障礙患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模式,嚴密觀察患者病情進展,給予用藥管理及心理護理干預等。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模式。首先將臨床護理路徑分為護理與家屬兩部分。護理部分包括入院時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健康教育、日常生活能力訓練、社會技能訓練、出院計劃、患者預期目標、護理效果評估、執行時間及簽名確認,全部護理項目均有明確的標準與目標,確保護理工作順利完成。家屬部分是指向患者家屬講解護理相關知識與方法,使患者家屬掌握疾病知識及內容[1]。其次將兩部分再均分為5個階段,包括入院前24 h、第1周、急性治療期、康復期及出院前。①入院24 h:安置患者入住病房,護士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臨床護理路徑的相關內容、目的及注意事項,護理小組長協助護士制訂護理計劃,并與家屬確認,確保護理工作切合患者實際情況;②入院第1周與急性治療期:入院后,護士需對患者病情進行反復評估,觀察患者飲食等相關情況,給予針對性指導,制訂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并給予實施,如患者出現妄想、幻覺時,可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給予引導;完成相應項目時,在臨床護理路徑表內標記并簽名確認;③康復期:指導患者定時到精神康復中心實施康復訓練,上午和下午各1次,1.5 h/次;康復中心護士需對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進行訓練,如生活技能、人際交往技能等,并根據患者的社會問題進行心理疏導,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與社會功能的恢復;④出院前:對患者進行出院指導,使其能夠正確認識疾病,樹立積極面對生活的信心;指導患者在家庭中的自我管理技能,使其出院后能夠有效回歸社會;⑤組建護理監督管理小組,對護理工作進行監督與指導,并針對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協助解決。每日對本日護理項目進行總結,確保全部項目均有效完成,對于未能及時完成的項目需詳細分析,并給予修正。
1.4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簡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別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入院初期)、護理后(入院治療5周后)及出院時進行評定,量表包括18項,總分18~126分,總分反映疾病的嚴重程度,得分越高,病情越嚴重;自制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包括住院情況、健康教育、疾病改善程度、護理積極性等內容,每項分為滿意、較滿意與不滿意3級,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1.6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 BPRS評分進行比較發現,兩組患者護理前 BP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護理后與出院時兩組患者的BPRS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 BPRS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組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BPR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BPRS評分及護理滿意度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出院前 護理滿意度評分BPRS評分對照組 37 68±10 57±7△ 42±5△ 69±12觀察組 38 69±10 35±5△*26±3△* 90±16*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的精神疾病,其治療與護理工作不同于其他疾病,需營造良好的氛圍,且長期堅持系統性的護理,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2]。臨床護理路徑是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開發的一種標準化的診療、護理模式,通過對護理工作進行計劃安排,并對每日護理工作內容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確認,以保證護理工作的有效且系統性地執行,并對當日護理目標進行總結,分析未完成目標的原因,給予修正,使患者得到更為優質且具有系統性的護理[3]。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加強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護理,將其分為護理與家屬兩部分,護理部分通過護士給予系統性的護理改善患者病情,家屬部分是通過家屬的輔助配合,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并將其分為5個階段,針對每個階段患者的病情特點,給予不同的護理項目,確保護理工作具有較強的針對性。除日常的用藥護理外,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每個項目呈系統性,達到有效的護理效果,從而改善患者病情。并通過護理監督小組,對每日護理工作進行有效監管,確保達到每日護理目標順利完成。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BPRS評分在護理后第5周明顯改善,且在患者出院時BPRS評分更為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表明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對患者滿意度調查中發現,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病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高其護理質量。
[1] 蔣菊芳,姚敏紅,費靜雯,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12):868-869.
[2] 張素娟,徐枝樓.健康教育臨床護理路徑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家屬同步實施對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4,10(11):100-104.
[3] 潘燕,朱意平,陳超,等.臨床護理路徑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3,34(17):3724-3725.
Clinical Result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Zeng Aihu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clinical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75 cases were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2 October to the spirit of the 2014 October were data of schizophrenic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grouping principle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clinical nursing model.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effect.Results Two group of patient care before BPRS scores were compared,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but care after discharge time an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PRS score and care before the comparison,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PRS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care,observation group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Using clinical nursing pa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an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care,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linical nursing path;Schizophrenic;Clinical care
R473.74
A
1673-5846(2015)03-0138-02
廣東梅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梅州 514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