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林涵
從“陸鎖國”到“陸聯國”老撾還差一條鐵路
□ 文/林涵
1420公里,是中國昆明到老撾萬象的汽車里程,也是中國云南商人李霄志往返過無數次,再熟悉不過的經商之路。“30多個小時的顛簸路途,昂貴的物流成本是中老兩國貿易最大的阻礙,中老的聯通速度已經跟不上兩國的合作需求。中老高鐵的通車是商人們夢寐以求的事情。”李霄志說。
2006年,亞洲18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協定,規劃了四條從中國云南通往新加坡的鐵路,其中中線穿過老撾。近10年來消息虛虛實實,這條激動人心的鐵路卻一直沒破土動工。直到2015年10月,在2014-2015年度擴大會議上,老撾政府確定中老鐵路將于2015年11月開工建設。此外,中老兩國政府還確定了一些鐵路合作事項。
繼中泰鐵路、中印尼高鐵項目之后,中老鐵路帶著一絲意外,卻又順理成章地走進人們的視野。
此次確定的中老鐵路建設耗資與之前傳聞的72億美元和70億美元有所出入,而是最終確定的68億美元。中老兩國政府已商定,兩國政府共同出資總投資額的40%,剩下的60%由中老兩國企業共同投資。其中,兩國政府共同出資部分,中國政府出資70%,老撾政府出資30%。
10月21日,由中國中鐵二院編制的《中老鐵路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評審。從中國中鐵處確定的中老線路為泛亞鐵路中線,新建正線長度為419千米:由中國磨憨進入老撾境內,經老撾北部的南塔省、烏多姆賽省、瑯勃拉邦省、萬象省后至老撾首都萬象市。關于中老鐵路,“時速”是許多人關注的話題。中老鐵路列車時速由原來的200公里/小時調整為160公里/小時,貨運時速為120公里/小時。這意味著中老“高鐵”變為中老“鐵路”。
其實,這從工程執行難度方面來看,有著一定的原因。此次中老鐵路老撾段內地形復雜,山高谷深,平地不多,項目占地面積3058公頃。據中國中鐵消息,中老鐵路全線80%為山地和高原,老撾段的橋隧總長262千米,共有76處隧道,約195公里,橋梁154座(包括跨湄公河大橋2座)。這無疑是一個高難度項目。為了更大范圍地將沿線的經濟發展點串聯起來,力求鐵路運力的最大化,設立的車站數由原來的17個增至31個。停靠站點的增多勢必會拉低時速,但從運力要求方面來說,這更有益于沿線經濟的發展。
老撾地處中南半島的中樞,與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中國接壤,是亞洲開發銀行所倡導的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GMS)南北經濟走廊和東西經濟走廊的交匯點。鐵路和一般的貿易有所區別,相當于人體骨架,屬于工業化基礎之一。所以,中老鐵路的建設,對中老兩國而言,最重要的是“通”,并不是外界爭論的“時速”。
“需求”永遠是驅動雙方力促該項目上馬的最大動力,而且這“需求”隨著中老貿易的與日俱增不斷增強。有需求就有合作。老撾作為東盟國家中唯一的內陸國,落后的基礎設施一度阻礙該國的經濟發展,對“修路致富”有著迫切的愿望。同時,在區域經濟不斷加強合作,中南半島各國互聯互通,尤其是在中泰鐵路建設即將進行的大背景下,加快落實中老鐵路建設,是老撾避免自身被邊緣化的有力舉措。一條中老鐵路,將使得老撾從 “陸鎖國”向“陸聯國”華麗轉身。
中國鐵路項目“走出去”,意義重大。既可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有助于促進中國與項目所在國的交流與合作,又將為區域性互聯互通及區域一體化提供動力。但仔細梳理便會發現,近年來,中國高鐵技術不斷得到國際認可的同時,中國鐵路項目在“走出去”過程中也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挑戰。“落空、擱淺”幾乎成為每次項目競爭中,纏繞在人們心頭上的心結。
國際政治安全、外交斡旋等方面的問題是項目成功“走出去”的重要考量。但從企業的角度來說,融資、環保、民生等問題更加現實。
以中老鐵路項目為例,該項目一度被擱置,資金是首要問題。近70億美元的投資總額相當于老撾一年的GDP產值,在沒有一個符合中老雙方融資計劃的情況下,對于“亞洲最不發達國家”的老撾來說,這是一次不敢冒的險:如此龐大的資金,誰來出?最終如何還款?是否會影響到國家民生問題?
此次中老鐵路得以落實,中老雙方都能接受的融資方案是成功的關鍵。在項目投資資金安排方面,出資壓力明顯偏向中國一方,有專家表示,經濟實力較強的中國,在中老合作中,采用發展援助的形式解決問題實屬正常。況且中老鐵路建成,對中老兩國,乃至區域各國而言,其長遠意義與融資的短期盈虧問題,不可同日而語。
當然,除了資金問題,環保、民生問題也不容忽視。
具體對老撾而言,在很短的時間內,老撾就走完了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的歷程:由一味專注招商引資、只關心GDP數字轉變為經濟與環境并重,高度關注民生,開始重視民權。中老鐵路作為泛亞鐵路建設的重要一環,從想象變為現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今,項目開工日期的初步落實,是否就意味著可以一蹴而就?其實,這只是一個開始。
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透露,中國中鐵負責的中老鐵路施工路段將以BOT形式運作。這意味著會有更多的私營企業參與進來。“鐵路項目走出去僅是近幾年來的事情,企業主體以往沒有很多國際經驗,對外國情況缺乏深度了解。”中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劍說。中國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參贊高振廷表示,在中國高鐵“走出去”過程中,企業要重視回饋當地社會,積極參與當地慈善事業,尤其要高度重視環保、民生等問題。同時,也要保護員工權益,培養當地人才,實現企業本土化,實現雙方的共同發展。
中老鐵路近10年的磋商、擱淺、再磋商,直至如今的初步確定于2015年11月開工,其中的起伏不亞于中泰鐵路項目。但兩國間經貿合作的不斷加深,無形中將合作項目向前推進。文章開頭講到的從事中老貿易的中國商人的中老鐵路夢想,正在一步步走向現實。

中老鐵路由中國磨憨進入老撾境內,經老撾北部的南塔省、烏多姆賽省、瑯勃拉邦省、萬象省后至老撾首都萬象市。
中老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