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黎敏
政企對話,“牽線”中泰新能源合作
□ 文/ 黎敏
市場經濟下,政企的關系正逐漸轉換為一種攜手同行的“伙伴”關系。加強政企間的聯系與合作,就猶如加固了經濟發展列車的車軸,使得“列車”運轉更為靈活,前行更穩步有力。而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政企間的聯系也早已不僅僅局限在一國之內,國際貿易、海外投資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并希望加強與合作國政府間的聯系。東盟與中國自建立自貿區以來,雙邊貿易飛速發展,雙向投資穩步增長,頻繁的互動讓雙方政企間的聯系水到渠成。
2009年,第6屆東博會期間首次舉辦了“東盟國家領導人與中國企業CEO圓桌對話會”,成功搭建起了東盟國家領導人與中國企業家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2015年第12屆東博會期間,中國企業家也實現了與主題國泰國領導人的對話。對話會上,泰國副總理、總理特使塔納薩?巴迪瑪布拉功上將及泰國相關領導人與中國企業CEO就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和新能源發展等相關問題進行了交流。在中泰鐵路合作、跨境人民幣結算等業務取得積極進展的當下,中泰在新能源領域開展合作也備受期待。

海上風力發電機

太陽能

風力發電
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為主的石化能源曾支撐了20世紀人類文明的高速發展,但隨之也帶來了全球變暖、儲量減少等環境及能源安全問題。因此,為了人類可持續發展,應對能源緊缺等問題,越來越多的國家鼓勵開發新能源,并提高新能源在本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
數據顯示,在泰國的電力供應中,天然氣發電所占比例高達約70%,且泰國的天然氣大量依賴進口,本國天然氣儲量持續下降,導致泰國的能源結構很不合理。“即便是清潔能源,如果過度依賴單一能源,也依然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能源安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會商業經濟工作委員會主任金碩說,“泰國能源嚴重依賴進口,一旦在國外生產或運輸環節出問題,泰國就可能面臨能源短缺。因此,泰國必須尋找新出路,豐富能源結構,做到均衡化。”
2011年底,泰國內閣就通過了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提交的替代能源發展計劃,其中包括從2012年到2021年,利用10年的時間將可替代能源占能源組合中的比例從7%提高到20%。此外,泰國能源部門還希望到2020年將泰國天然氣發電比例從原來的約70%降至50%。提高和降低的比例值中,實際上蘊藏著新能源發展的巨大空間。
開泰銀行的研究報告也顯示,泰國政府正在大力支持新能源的投資,以應對未來的能源短缺。“對于新能源的發展,泰國重視生物發電,比如利用甘蔗渣、垃圾來發電,此外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泰國政府也都十分鼓勵。”泰國社會經濟發展委員會秘書長波拉麥提?維蒙瑟提在2015年“泰國領導人與中國企業CEO圓桌對話會”(以下簡稱泰中對話會)上說。
中國是能源消耗大國,因此也非常重視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前中國的新能源使用占比已達20%。在“中國新能源發展規劃”的推動下,一批新能源企業不斷成長,他們不僅實現了自身技術上的突破,也開始走向世界,尋求國際合作。
在泰中對話會上,中國廣核集團總經理張善明介紹了廣核集團與泰國電力公司的部分合作情況。“2010年我們跟泰國電力公司簽訂了一個合作協議,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接待了來自泰國電力公司大概350名工程師到中廣核集團進行相關方面的培訓,也接待了3500位泰國各界人士到我們的核電站來考察、參觀。到目前為止,兩國核能方面的合作已經被納入了中泰兩國的能源合作框架。”張善明說,“近期使用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的廣西防城港二期核電站馬上就要開工建設了,泰國電力公司將入股10%。”
作為中國目前最大的核電運營商和全球最大的核電建設商,中廣核集團與泰國電力公司的合作是中泰在核電領域探索合作的積極嘗試。
除了核能,中國國際能源集團董事長吳國迪還在泰中對話會上推介了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清潔能源、光伏發電等領域的特點及技術優勢。據吳國迪介紹,在清潔能源方面,中國經過處理的清潔汽油比傳統汽油便宜30%,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時,排放量也能降低50%;在合作能源管理方面,中國國能集團只用了4年時間,就使煤炭發電的排放量下降到90%,實現了技術上的顛覆;在光伏發電上,中國國能集團通過技術創新,其光伏發電的成本比傳統發電降低30%,發電效率卻提高了20%,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而在泰國十分關注的生物發電領域,“中國技術”也能給出令人較為滿意的答案。目前,中國垃圾發電技術已達到了歐盟標準,即垃圾焚燒排放的有毒氣體不超過每立方米0.1納克。中國名列前茅的幾家環保企業的垃圾發電技術,甚至能達到氣體排放不超過每立方米0.01納克,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這些中國企業帶著“中國技術”已逐漸形成了投資、設備供貨和工程總承包等全產業鏈的服務能力,能為包括泰國在內的諸多希望發展新能源的國家提供服務,并爭取在“走出去”的同時,為企業贏得更大發展空間。
供求是合作的前提,信任是合作的基礎。通過泰中對話會,泰國領導人與中國企業CEO開誠布公,共話雙方新能源合作的重點及困惑,既明確了方向也增進了互信,為中泰在新能源領域開展具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針對中泰在核電方面的合作,塔納薩副總理坦率回應說:“其實對于清潔能源,泰國非常希望能夠發展,但是對于核能發電,還有一些泰國民眾不大了解,我們還需要時間來做解釋工作,但泰國剛剛發布的能源計劃已把核能列入其中。”隨著泰國民眾對核能發電認可度的提高,泰國核電的逐步發展,中泰在此領域開展合作依舊前景可期。塔納薩表示,真誠邀請包括中國國能和中廣核集團在內的中國新能源企業到泰國投資,“因為機會不等人”。
泰國投資委員會秘書長希蘭雅?素吉乃則通過介紹泰國賦予新能源產業的優惠政策,向中國企業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我們已經出臺了一些優惠政策,一方面為企業提供長達8年的減免關稅及所得稅的優惠,降低企業投資成本;另一方面,投資委員會會為來泰投資新能源的企業提供服務,為企業尋找最佳的合作伙伴。”希蘭雅?素吉乃說。
在泰國領導人的重視下,泰國新能源產業正方興未艾,泰國領導人們在泰中對話會上的推介亦可以理解為泰國新能源產業給中國相關企業的一個盛情邀約。隨著新能源開發中“中國技術”的不斷成熟,具備條件的中國企業可以借助更多如東博會這樣的平臺,加強與泰國相關部門的對話,就雙方開展具體項目的合作進行深入探討與協商,在對話中增進互信,從而在互信中共謀中泰新能源的務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