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城:神秘夢幻的懷舊之都
檳城,因全島盛產檳榔而得名,亦稱"檳州",位于馬來西亞西北部,是馬來西亞十三個聯邦州之一,被檳城海峽分割為檳島(檳榔嶼)(Penang Island)和威省(Seberang Prai)。檳島是一個龜形小島,南北長24公里,東西寬15公里,面積為285平方公里,全島綠意盎然,植被蒼翠,森林覆蓋面積達30%,因而被譽為“印度洋上的綠寶石”、“東方明珠”。

檳城歷史悠久,是馬來西亞最具有懷舊氣息的城市。徒步穿梭于檳城,可以發現,街道、建筑處處都熏染著古老而滄桑的歷史印記。檳城屬于熱帶雨林海洋性氣候,具有四季無明顯差異、全年溫差小的氣候特征,年均氣溫在27攝氏度左右,每年的6-9月,是檳城旅游的最佳時節。
檳城的大多數景點都坐落于首府喬治市。喬治市位于檳島的東北部,背山靠海,港面寬闊,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具有古老歷史文化的大城市,有著完整保留的古跡,于2008年7月7日榮獲聯合國文教科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喬治市有許許多多的歐式建筑,徘徊在街道上,一種靜謐而神圣的氣息撲面而來。這座城市引人注目的地方還有著名的壁畫,可謂這座城市最文藝、最有創意的景觀,檳城的壁畫分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等著游客去遇見。吸人眼球的壁畫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配有裝置的壁畫,比如《姐弟單車》——斑駁泛黃的墻壁上畫著兩個前后坐著的小女孩和小男孩,女孩笑顏逐開,而后面的男孩緊緊抱著女孩,慌張而害怕,壁畫前面則擺放著一輛舊式的自行車,人物與車子的搭配使整副壁畫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這類壁畫最大的魔力在于其裝置件給觀賞者帶來的參與性與再創造空間,幾乎所有拿著相機的人,都會參與到畫作的再創造中來,發揮各自的想象力,賦予壁畫新的故事情節,生成更加豐富多彩的畫面。另一種是巨幅壁畫,一幅壁畫的面積幾乎占領了整塊墻壁,十分壯觀,不由得讓人驚嘆不已。喬治市內的這些壁畫多數是由來自立陶宛的25歲藝術家Ernest Zacharevic,為喬治市節慶而創作的街頭畫作,后來也有一些當地畫家參與進來。這些壁畫作品上的人物,都是檳城人的生活原型,遍布的壁畫,為喬治市古色古香的街道更添悠閑的藝術氣息。
另一個引人慕名前往的景點便是愛情巷。這個聽起來浪漫唯美的地方,實際上卻只是一條短短幾百米的尋常百姓家的小巷子。愛情巷的得名,是因為這條小巷曾是有錢人金屋藏嬌的地方,如今,伊人已去,小巷換了另一種風情:寫滿斑駁的騎樓,路邊小院中隱藏著大大小小的受背包客和文藝青年熱愛的咖啡館、青年旅社和小酒吧。不少西洋面孔的背包客在旅社門前躺椅上讀書,或在安靜的酒吧來一杯啤酒聽聽歌……在這里,游客可以體會到悠閑而愜意的慢生活。
檳城所保留的南洋風情,包括《初戀紅豆冰》、《色戒》等電影都曾在檳城取景。孫中山也曾經在南洋活動多年,發展了不少革命黨員,檳城就是其海外革命基地之一,1910年孫中山先生在檳城主持“庇能會議”。孫中山紀念館的前身就是孫中山當年創辦的檳城閱書報社。
在檳城,大大小小的寺廟也有不少。最有分量的莫過于極樂寺。極樂寺乃是東南亞最大的佛寺,除此之外,還有泰佛寺、緬佛寺、寺內供奉一尊長達33米佛像的臥佛寺,以及有100多年歷史的供奉蛇的青龍廟等,神圣而又帶有神秘的色彩,耐人尋味琢磨,寺廟文化的盛行體現了檳城人的信仰及虔誠的態度。
在檳城游轉時并不需要擔心腳步疲憊,因為你隨時可以搭乘人力三輪出租車。早年汽車尚未普及時,它便是檳城人民主要的交通工具,保存至今,儼然已經成為穿梭在古城區的“移動古跡”。它的特別之處在于,乘客搭乘時坐在前面,而車夫則坐在后面蹬車,這樣的設計可以使前面的乘客將街景一覽無余。坐在這個可以移動的“古跡”上,街景宛若緩緩轉動的膠卷播放出來的舊電影畫面一樣,別具一番滋味。不過在檳城的三輪車并沒有統一議價,游客搭乘時必須先議價再上車。
檳城的美食在馬來西亞素來享有盛名,一些普通的食材,在檳城廚師的一雙巧手烹調之下也能變成一道美味的菜肴。游客尤其不能小看檳城的街邊小攤小販,因為某些不起眼的小吃檔很可能已經是傳承了數代的的檳城美食地點。在檳城的大街小巷,茶室隨處可見,很多賣的都是傳統的潮汕、福建美食。在中國某個年代,為了生存,很多華人背井離鄉“下南洋”,檳城就是其中一站,他們帶來了家鄉的很多傳統和工藝,而美食就是其中之一。隨著歲月的變遷,很多美食已與當地生活環境融合在一起,那種地道的家鄉味道也慢慢的變為檳城味道。
另外,檳城在經濟上也以“電子制造業基地”享譽全球,被稱為“東方的硅谷”。這個享負諸多盛名的城市,種種迷人景觀引人入勝,定會讓你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