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雪(河南師范大學河南新鄉453007)
核心力量訓練對肥胖女大學生形體的影響研究
□李前雪(河南師范大學河南新鄉453007)
隨著社會飛速的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食物對身體的滿足甚至是過剩的補給,給身體造成了過度的營養,從而在社會上出現了一種富貴的現象——肥胖。但是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健身的行列,甚至很多人都不惜花大把大把的金錢和時間去保持好的身體和體型。在健身房里可以經??吹脚懿綑C上和舞蹈房里,人們進行著有氧的運動,這些人更多的都是借助有氧的運動去減掉那身上多余的肥肉。本論文就高校核心力量訓練對肥胖女大學生形體的影響研究,在進行核心力量訓練前后肥胖女大學生的BMI的變化情況。本論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科學的研究方法,通過對有氧運動和肥胖的指標進行探究,然后就核心力量訓練對肥胖大學生的BMI的變化情況得出相關的結論。
核心力量訓練大學生BMI減肥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隨著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漸漸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僅僅滿足了人們正常的溫飽問題,在當今生活水平極佳的狀態下,人們的物質需求獲得了極大程度上的滿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滿足自己的食欲去追求沒有規律的飲食,因此社會上出現了一種新的問題,那就是社會上肥胖的人越來越多。如何健身也成為了一個問題,很多肥胖的人在通過減肥的過程中時,減肥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有的甚至在減肥的階段體重不減反而增長。當然更多的是減肥效果不明顯的,然而卻有些減肥的人就可以在一段時間里減掉更多的脂肪。由于肥胖體型使得許多女生因此自卑。因此通過核心力量訓練這種方法來觀測是否可以改變肥胖女性大學生的體型。
2.1、研究對象
以自愿塑形為由,通過招募選取并篩選出無酗酒、吸煙等不良嗜好,無腰部損傷、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史,無運動禁忌癥的30名女性大學生。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實驗研究法和統計分析法進行研究。以自愿塑形為由,通過招募選取并篩選出27名健康女大學生,年齡18-22歲。根據BMI值將27名女大學生分為正常體重組(n=10),超重、肥胖組(n=9)和正常體重對照組(n=8)。實驗組核心穩定性訓練每周4次,每次60分鐘,一共訓練十周;對照組不做任何干預。分別于訓練前、第五周和第十周訓練后的進行身體形態(身高、體重、BMI、圍度、身體成分)及運動素質(50m、800m、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坐位體前屈)的測試,運用配對樣本T檢驗進行對比分析。

表1 實驗前、訓練五周后和十周后身體形態比較(M±SD)
由表1可知在五周和十周后的三組受試者身高均沒有變化(P>0.05)。由于實驗對象為女大學生18-22歲,身高已經基本停止生長。個別學生出現上述身高改變的原因之一是有測量的誤差,由于測試時間間隔較長,在進行測量時受試者大多數想再高一點,這種心里因素會導致受試者測量時出現一些無法控制的小動作;原因之二就是訓練的結果,多數學生經過一個寒假沒有運動,開學后體育課及課外活動的增加有助于學生調整脊柱的正常姿態,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鍛煉腰背部,加強脊柱周圍肌群的力量有助于學生恢復正常的生理彎曲,減少駝背,圓肩等不良身體姿態。因此個別身高的增長體現了核心穩定性訓練對女大學生身體姿態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第五周訓練后,正常體重組體重沒有改變(P>0.05);超重、肥胖組體重減小了1.92kg(P<0.05)。與第五周測試值相比,后五周的訓練,正常體重組體重也沒有改變(P>0.05);超重、肥胖組體重又減少了1.97kg(P<0.05)。與實驗前相比,十周訓練后正常體重組體重共減小了1.62kg(P<0.01);超重、肥胖組共減了3.89kg(P<0.05)。對照組體重均沒有變化(P>0.05)。
通過核心穩定性的訓練實驗組受試者的體重在持續下降,而對照組體重沒有改變,說明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有效的減輕女大學生的體重。而正常體重組前五周體重沒有改變,十周后才有顯著性的減輕,由于此實驗組女大學生體重本來基數就不大,而且減重是一個長期堅持的結果,想要擁有合理的身材比例需要持之以恒的運動。超重、肥胖組每個階段的減重都很明顯,第一是由于超重、肥胖的女大學生多數是因為參加運動比較少而導致的脂肪堆積,在進行運動之后便可以有效的進行減脂減重;第二,核心穩定性訓練對于肥胖大學生來說沒有那么的枯燥乏味,使大學生可以堅持鍛煉下去以至于訓練效果比較明顯。
第五周訓練后,正常體重組BMI值減小了0.3(P<0.05);超重、肥胖組BMI 減小了0.74(P<0.05)。與第五周測試值相比,后五周的訓練正常體重組BMI 也沒有改變(P>0.05);超重、肥胖組BMI 又減少了0.8(P<0.05)。與實驗前相比,十周訓練后正常體重組BMI 值減小了0.71(P<0.01);超重、肥胖組BMI 值減小了1.54(P<0.05)。對照組BMI 值均沒有變化(P>0.05)。
通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實驗組的BMI 值都減小了, 也就是說身體形態得到了改善,尤其是超重、肥胖組的女大學生有些已經成功擺脫了肥胖的狀態。而正常體重組大多數女大學生也達到了塑形4.3、實現校內體育競賽品牌的樹立
學校體育職能部門應該依據學校自身場地、設備等方面的現實條件,舉辦各種具有趣味性、實用性與競技性的游戲競賽項目。首先通過體育課讓學生對這些游戲競賽項目的規則與方法進行了解與掌握,在此基礎上開展該項目的課外比賽,激發學生參與游戲競賽項目的熱情與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同時,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項目進行不斷的發展與完善,將其打造成為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競賽項目,在游戲鍛煉中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
4.4、實現監督管理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實現《標準》實施的檢查與監督力度的強化,實現監督機制與評價機制的建立與完善,提高相關管理與監督辦法操作性的提高,實現《標準》公示制度的落實與工作總結評比的建立,讓社會、學校與學生能夠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真正的了解與掌握。在《標準》實施的過程中要接受社會各個方面的監督,加大對弄虛作假者的懲罰力度,對于社會風氣的凈化、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4.5、提高測試結果反饋的實效性
《標準》實施的最終目的并不是進行測試,而是要通過測試充分發揮測試結果的反饋作用與促進作用?!稑藴省窚y試結果一方面要向上級部門進行上報,另一方面也要向學校與學生進行反饋。測試結果決不能停留在簡單的數據整理、上報層面,而是要對數據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應使測評結果為學校體育改革提供理論依據。要通過真實、準確的測試結果對體育課程的現狀進行反映與反思,從而促進體育課程質量的提高。學校應該實現學生測試結果報告制度,通過校園網建立測試結果查詢系統,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測試成績進行了解,同時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體育鍛煉指導,讓學生能夠知道自己應該通過哪些方法來提高自己測試中的薄弱環節,從而對學生的體育課程選課與課外體育鍛煉提供指導。
[1]戴霞,朱琳,謝紅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價效能的反思與優化——大學生體質健康預警機制的構建[J].中國體育科技,2012,03.
[2]袁曉陽.影響高職院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的個案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02.
[3]薛文標.高職院校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及對策研究[J].今日科苑,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