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麗影,趙秀紅,陸玉蘭,黎雄武,吳艷萍,張金玲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中醫院,江門 529100)
斷指再植術后患者肌內注射部位外敷金黃散的效果觀察
安麗影,趙秀紅,陸玉蘭,黎雄武,吳艷萍,張金玲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中醫院,江門 529100)
斷指再植術后;肌內注射;罌粟堿;金黃散
斷指再植是指將完全或不完全離斷的指體在光學放大鏡的助視下重新接回原位恢復血液循環使之成活并恢復一定功能的高精細手術,斷指再植術后血管痙攣是最常見的并發癥[1]。本科常規抗血管痙攣治療方法會采用肌內注射罌粟堿30 mg每8小時1次,肌注山莨菪堿10 mg每8小時1次,兩方交替每4小時1次,應用7~10 d,并及時進行疼痛干預藥物護理。由于每日
3~8 次的肌內注射使患者雙側臀肌明顯出現疼痛、皮下淤斑、硬結形成,現早期預防給予金黃散隔日外敷,通過臨床的應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4年8月—2015年5月收治于我
科斷指再植術后需肌注罌粟堿用藥10 d的患者80例。對照組40例,平均年齡30.0歲,男29例,女11例,均為手外傷。觀察組40例,平均年齡29.0歲,男28例,女12例均為手外傷,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方面、平均住院日及肌內注射治療的時間、總次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患者不予金黃散外敷。
1.2.2 觀察組患者采取雙側臀肌用金黃散隔日外敷。
1.2.2.1 評估患者臀部肌注部位皮膚情況,有無藥物過敏史。
1.2.2.2 協助患者側臥,暴露敷藥部位,必要時蓋上毛毯或屏風遮擋。
1.2.2.3 用壓舌板將金黃散均勻涂抹棉紙上,厚薄適中,并詢問評估患者的感覺,試溫后將棉紙四周反折后敷于肌注部位,上蓋棉墊用膠布固定。
1.2.2.4 從肌注罌粟堿當日起執行,隔日外敷金黃
散,共敷4 d。
1.2.2.5 每日8~14時統一外敷患者左側臀部,14~20時統一外敷患者右側臀部(需肌內注射3 h以上方可貼敷以利于針眼閉合),交替執行,以利于肌內注射治療的順利完成。
1.2.2.6 操作完畢,協助患者著衣,記錄所敷藥物部位和時間,4~6 h停止外敷。
1.2.2.7 告知相關注意事項:指導患者外敷金黃散期間平臥或臥于未敷藥物一側,防止藥物溢出。如此期間需肌內注射可在未敷藥物一側執行,指導患者如有皮膚瘙癢等不適要及時告知護士以防止過敏反應的發生。向患者解釋清楚因斷指再植術后需臥床休息,所以如需大小便可使用便盆或尿壺,因貼敷藥部位在骶髂連線外1/3肌內注射部位處對排便無影響以減輕患者思想顧慮。
1.2.4 評價標準
1.2.4.1 治療效果評估 統計兩組患者臀部皮下淤斑、臀肌硬結和臀肌疼痛的發生例數。
1.2.4.1.1 肌注部位皮下出血的面積直徑大于5 mm者納為皮下淤斑發生例數。
1.2.4.1.2 注射部位肌肉組織腫脹,但與周圍肌肉比較不硬或硬的范圍小于0.1 cm2為0分;0.1~1 cm2為1分;1~2 cm2為2分;2 cm2以上為3分。本研究將硬結評估≥1分者納為臀肌硬結發生例數。
1.2.4.1.3 臀肌疼痛程度采用數字評分法進行評估由患者根據自身的感受從0~10中選取最為適合本人感受的數字,其中0代表無疼痛,10代表重度疼痛,患者自己圈出或說出能代表其疼痛強度的數字,本研究將自訴肌注部位疼痛數字≥3者納為臀肌疼痛例數。
1.2.4.2 治療效果評價時間為該患者罌粟堿肌內注射后第12天。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珋±s)表示,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Ridit分析。
斷指再植術后患者肌內注射部位外敷金黃散的效果觀察 見表1。

表1 斷指再植術后患者肌內注射部位外敷金黃散的效果觀察
中醫理論認為肌肉注射后形成硬結是因經脈運行受阻氣滯血瘀所致,由于肌肉內注入藥液,導致血行不暢,久而久之則形成血瘀而成硬結。一旦發生肌肉注射疼痛、淤斑和硬結,不僅給患者造成痛苦,影響當前的藥物治療,也給今后的繼續治療帶來不利,應采取積極的措施預防。
3.1 斷指再植術后需多次進行肌內注射,有關資料表明,反復連續在同部位注射超過14次,可致肌纖維受損、變性、萎縮,易形成硬結。
3.1.1 斷指再植術后常規肌內注射罌粟堿、山莨菪堿解除血管痙攣保持有效血供非常重要。
3.1.2 術后肌內注射藥物止痛治療也非常重要,因為疼痛可使血管痙攣發生,易誘發血管危象[3]。術后3~5 d應給予預防性用藥,而不是待疼痛難以忍受時再給藥[4]。
3.2 罌粟堿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5];但臀部皮膚刺激性強易形成硬結。
3.2.1 注射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后,局部出現水腫,組織細胞代謝紊亂,藥物不能及時被吸收而滯留在局部,對局部產生化學刺激;加之注射的機械刺激,引起化學性和創傷性肌纖維炎,隨著注射次數增多,肌纖維逐漸萎縮,被結締組織取代,隨著時間延長,膠原纖維增生形成硬結[6]。
3.2.2 肌注罌粟堿常見的不良反應是可引起注射部位皮膚淤斑、疼痛和硬結。
3.3 肌內注射用藥在臨床廣泛使用但由于藥物性質及治療周期長等原因,經常導致注射部位疼痛、淤斑和硬結,影響療效,甚至護患糾紛的發生[9]。而金黃散為中藥制劑,具有價格便宜,配制方便,無不良反應,對皮膚無刺激性,促進治療所用藥物的吸收,保證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3.3.1 金黃散方中以大黃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姜黃、黃柏瀉火解毒,散瘀軟堅,消腫止痛。厚樸行氣化濕[7];蒼術、陳皮、甘草、生南天星、白芷和天花粉清熱利濕,諸味中藥的協同作用起到清熱解毒、活血祛瘀和消腫止痛的作用。
3.3.2 金黃散熱敷時通過皮膚、毛竅的滲透、吸收引起局部血管擴張,從而促進血液循環,利于藥物的吸收與消散,而且此藥有明顯的清涼、鎮痛作用而改善淤血、腫痛及硬結的發生,在臨床上使用收到很好的效果[8]。
[1]顧玉東.四肢的顯微外科修復.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8:16.
[2]尹賢嵐.肌注后硬結產生原因分析與預防措施[J].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00,11(1):49.
[3]劉曉芳.斷指再植術后發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處理對策[J].中華顯微外科雜志,2005,28(3):274-276.
[4]王燕.從斷指再植術后發生血管危象原因談夜間護理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1):27-29.
[5]李芬,歐愛萍.音頻聯合超聲波治療肌內注射后硬結療效觀察[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5):203.
[6]楊醫亞,劉德傅.中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 141-165.
[7]楊醫亞,劉德傅.中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141-165.
[8]唐歡,徐震宇,沈永紅.三七粉加金黃膏外敷在動靜脈內瘺穿刺后皮下血腫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0):35-36.
[9]范翠平,茅欣欣.循證護理在黃體酮肌注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專業版),2013,(3):124-126.
R473.6
B
1009-8399(2015)06-0045-03
2015-07-13
安麗影(1976),女,副主任護師,本科,主要從事護理管理。